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99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上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密封块、固定块和绳索,底板上安装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上设置驱动组件,第二防护板的一端连接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上开设有贯穿槽、密封槽和第一卡槽,贯穿槽位于密封槽的上方,贯穿槽与第一卡槽相互贯通,第二防护板远离第一防护板的一端与第三防护板接触,第三防护板与底板通过铰链连接。通过密封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物料的漏出现象并可以代替人工推动第三防护板。并可以代替人工推动第三防护板。并可以代替人工推动第三防护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上装
,具体为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汽车上都设置有上装。
[0003]汽车上装一般指在汽车二类底盘上安装的其他的总成,例如罐式搅拌车的罐体部分、厢式货车的车厢部分等,都叫上装,指用于牵引、清障、清扫、起重、装卸、升降、搅拌、挖掘、推土、压路等的各种轮式或履带式专用车辆,或车内装有固定专用仪器设备,从事专业工作的监测、消防、清洁、医疗、电视转播、雷达、X光检查等车辆。
[0004]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上装在技术上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上装密封性较差,装入沙子会出现漏出的现象,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推动,上装本身重量不轻,且在推动和放下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过程中汽车上装密封性较差,装入沙子会出现漏出的现象,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推动,上装本身重量不轻,且在推动和放下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
[0007]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密封块、固定块和绳索,所述底板上安装所述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上设置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板上开设有贯穿槽、密封槽和第一卡槽,所述贯穿槽位于所述密封槽的上方,所述贯穿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防护板远离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防护板接触,所述第三防护板与所述底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三防护板上安装密封块和所述固定块,所述密封块位于所述固定块的下方,所述密封块和所述固定块均临近所述贯穿槽的一侧,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所述绳索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穿过所述贯穿槽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轴电机和支撑板,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绳索,所述双轴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侧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尺寸与所述贯穿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贯穿槽的数量均为两个。
[0010]优选的,所述所述密封块的尺寸与所述密封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密封块与所述密封槽的数量均为两个。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数量均为两个。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底板上放上物料后,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带动第三防护板将进行升降,通过密封块与密封槽的设置,增加密封性,防止物料漏出,通过固定块、绳索和双轴电机的设置,可以代替人工推动第三防护板,通过贯穿槽的设置,可以使绳索大部分在第一防护板的内部,防止外部环境对绳索的侵蚀。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侧面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1、底板;2、第一防护板;3、第二防护板;31、贯穿槽;32、密封槽;33、第一卡槽;4、第三防护板;5、密封块;6、固定块;61、第二卡槽;7、绳索;8、双轴电机;9、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照图1

2,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
[0019]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第三防护板4、密封块5、固定块6和绳索7,底板1上安装第一防护板2,第一防护板2上设置驱动组件,第二防护板3的一端连接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上开设有贯穿槽31、密封槽32和第一卡槽33,贯穿槽31位于密封槽32的上方,贯穿槽31与第一卡槽33相互贯通,第二防护板3远离第一防护板2的一端与第三防护板4接触,第三防护板4与底板1通过铰链连接,第三防护板4上安装密封块5和固定块6,密封块5位于固定块6的下方,密封块5和固定块6均临近贯穿槽31的一侧,固定块6上开设有第二卡槽61,固定块6的顶部与绳索7的一端连接,绳索7远离固定块6的一端穿过贯穿槽31连接驱动组件。
[0020]其中,驱动组件包括双轴电机8和支撑板9,双轴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绳索7,双轴电机8安装在支撑板9上,支撑板9安装在第一防护板2的侧壁上,其作用是通过双轴电机8可以调节绳索7的收放。
[0021]其中,固定块6的尺寸与贯穿槽31的尺寸相匹配,固定块6与贯穿槽31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作用是增加密封性,防止异物进入到第一防护板2的内部。
[0022]其中,密封块5的尺寸与密封槽32的尺寸相匹配,密封块5与密封槽32的数量均为
两个,其作用是便于更好的密封。
[0023]其中,第二卡槽61的尺寸与第一卡槽33的尺寸相匹配,第二卡槽61与第一卡槽33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作用是通过插销可以更好的将第三防护板4进行固定。
[0024]工作原理;
[0025]在底板1上放上物料后,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带动第三防护板4将进行升降,双轴电机8的输出端带动绳索7卷起,绳索7在卷起的过程中带动固定块6,固定块6带动第三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4带动密封块5向第二防护板3靠近,使得密封块5位于密封槽32的内部,固定块6位于贯穿槽31的内部,此时将插销穿过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61对第三防护板4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可以防止底板1上的物料漏出,通过密封块5与密封槽32的设置,增加密封性,防止物料漏出,通过固定块6、绳索7和双轴电机8的设置,可以代替人工推动第三防护板4,通过贯穿槽31的设置,可以使绳索7大部分在第一防护板2的内部,防止外部环境对绳索7的侵蚀。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汽车上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第三防护板(4)、密封块(5)、固定块(6)和绳索(7),所述底板(1)上安装所述第一防护板(2),所述第一防护板(2)上设置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防护板(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2),所述第二防护板(3)上开设有贯穿槽(31)、密封槽(32)和第一卡槽(33),所述贯穿槽(31)位于所述密封槽(32)的上方,所述贯穿槽(31)与所述第一卡槽(33)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防护板(3)远离所述第一防护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防护板(4)接触,所述第三防护板(4)与所述底板(1)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三防护板(4)上安装密封块(5)和所述固定块(6),所述密封块(5)位于所述固定块(6)的下方,所述密封块(5)和所述固定块(6)均临近所述贯穿槽(31)的一侧,所述固定块(6)上开设有第二卡槽(61),所述固定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清袁佳寿张斌陈吉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迈创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