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的灭弧电接触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20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的灭弧电接触器件,属于微电子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部分结构通过集成制造的通孔连接柱结合成为一体,构成电接触器件本体。上部结构包括支撑体和上电极及其触点;下部结构包括一衬底结构,在衬底上设有与上电极相对应的下电极和辅助触点,下电极用做主触点,所有辅助触点与主触点并联,辅助触点由悬臂梁结构来实现,每个辅助触点串联一个限流电阻,选择阻值和并联电阻数目以防止辅助触点起弧。通过让辅助触点承担分断或闭合时的能量,使主触点在最小起弧电压下工作,避免主触点起弧,实现电路的无弧通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电子机械系统
的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微电子 机械技术的灭弧电接触器件。技术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接触器、断路器、接触器-断路器等电接触元件微型 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趋势一方面遇到传统机械加工技术极限瓶颈,另一方面 给灭弧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研制可靠的微型电接触元件成为产业界的一大 课题。近十几年来,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独有的特殊工 艺为基础,实现微型机械结构、微型执行器、微电子器件和电路系统的多功能集 成,形成所谓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简称MEMS),或微系统。MEMS器件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可靠性高,可在无尘室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使性价比相对于传统机 械制造技术大幅度地提高。由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MEMS技术成为解决小尺 寸和灭弧两大矛盾的最佳方法之一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美国专利(US7053739-B2)公开了一种基于 微加工技术的灭弧接触器设计。该设计采用体硅微加工技术分别制备上下两个分 立电极结构,然后通过键合把上下两个结构连接起来,通过硅掺杂形成的并联电 阻来转移电弧能量,避免起弧。其封闭的上电极结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的灭弧电接触器件,由上、下两个联体部分构成电接触器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包括支撑体(2)和上电极(1)及其触点(3),上电极(1)与支撑体(2)相连,下部结构包括一衬底结构(10),衬底(10)上设有与上电极(1)对应的下电极(9)和辅助触点(5),下电极(9)上设主触点(8),辅助触点(5)由悬臂梁(6)来实现,每个辅助触点(5)串联一个电阻,所有辅助触点(5)与主触点(8)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的灭弧电接触器件,由上、下两个联体部分构成电接触器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包括支撑体(2)和上电极(1)及其触点(3),上电极(1)与支撑体(2)相连,下部结构包括一衬底结构(10),衬底(10)上设有与上电极(1)对应的下电极(9)和辅助触点(5),下电极(9)上设主触点(8),辅助触点(5)由悬臂梁(6)来实现,每个辅助触点(5)串联一个电阻,所有辅助触点(5)与主触点(8)并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的灭弧电接触器件,其特征 是所述上下两部分结构通过通孔连接柱(4)结合成为一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的灭弧电接触器件,其特征 是所述上电极(l)通过与之相连的弹簧支撑体(2)来实现移动,下电极(9)固定 在衬底(10)上。4、 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桂甫周建胜杨卓青刘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