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134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设有(A)具有在阀作用金属构成的阳极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氧化保护膜层(1)和、在氧化保护膜层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2)和、在固体电解质层上形成的导体层构成的阴极部和、设置在阳极外表面的剩余部的阳极突出部的电容器元件和、(B)分别连接到上述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和阳极突出部的引线端子和、(C)以引线端子的一部分分别露在外部的状态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装树脂构成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在粗糙面化层的一部分形成第1分离带(6)和第2分离带(7),同时在上述第1、第2分离带的表面设有绝缘部件(8)。(*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的。已有技术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截面构成为如图2所示。为了容易理解图1、图2,夸张表现各层厚度。图2中,具有蚀刻处理引起的粗糙面化层14的阀作用金属13由设置在粗糙面化层14上的阻抗材料19区分为阳极突出部12和电容器元件部11。电容器元件部11在粗糙面化层14的表面利用阳极氧化设置电介质氧化保护膜15,在该电介质氧化保护膜15上依次形成固体电解质层16、碳层17、银漆层18。在阳极突出部12和电容器元件部11分别连接引线端子(未图示),电容器元件整体利用模成形被外装树脂覆盖。作为形成固体电解质层16的方法,公知的有利用电解氧化聚合形成的方法和、利用化学氧化聚合形成的方法。在电解氧化聚合法的情况下,在电介质氧化保护膜15上预先形成二氧化锰层,在该二氧化锰层上形成固体电解质层16。另外,在化学氧化聚合法的情况下,在电介质氧化保护膜15上直接形成固体电解质层16。在图2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具有粗糙面化层14的阀作用金属13由阻抗材料19区分为阳极突出部12和电容器元件部11。但是,有时会经阻抗材料19和粗糙面化层14的间隙,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A)电容器元件,有在具有粗糙面化层的阀作用金属构成的阳极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电介质氧化保护膜层、在电介质氧化保护膜层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在固体电解质层上形成的导体层构成的阴极部和、设置在上述 阳极的外表面的剩余部的阳极突出部;(B)引线端子,分别连接到上述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和阳极突出部和;(C)外装树脂,以引线端子的一部分分别露在外部的状态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在上述粗糙面化层的一部分形成第1分离带和第2分离带,同时在 上述第1、第2分离带的表面设有绝缘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6-21 2001-187713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A)电容器元件,有在具有粗糙面化层的阀作用金属构成的阳极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电介质氧化保护膜层、在电介质氧化保护膜层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层、在固体电解质层上形成的导体层构成的阴极部和、设置在上述阳极的外表面的剩余部的阳极突出部;(B)引线端子,分别连接到上述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和阳极突出部和;(C)外装树脂,以引线端子的一部分分别露在外部的状态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在上述粗糙面化层的一部分形成第1分离带和第2分离带,同时在上述第1、第2分离带的表面设有绝缘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分离带的面积小于上述第1分离带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分离带为上述粗糙面化层压缩形成的,或熔化、固化形成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分离带为上述第1分离带压缩形成的,或熔化、固化形成的,或上述阀作用金属的基体材料露出形成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阴极部和上述阳极突出部间的上述绝缘部件的宽度与上述第1分离带相同或更窄,并且比上述第2分离带的宽度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部件为具有黏合剂的带状绝缘部件或绝缘性高分子材料。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作用金属至少是钽、铌、锆、钛的任一个或这些复合体或合金。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作用金属为箔。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体电解质层为聚吡咯、聚噻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利邦仓贯健司只信一生杉本尊央小畑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