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模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51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树脂模线圈,将绝缘薄膜与铝箔片径向同轴卷绕形成单元线圈,多个单元线圈以一定间隔轴向层叠,相邻单元的卷绕起始与终结导体串联连接,一体地进行树脂模塑。单元线圈的卷绕终结导体在其外径位置向卷绕方向垂直折叠,再进一步向其内径折叠,形成的卷绕终结导体相对轴向对角延伸,然后在相邻单元线圈的内径位置将单元线圈向卷绕方向折叠,形成相邻单元线圈的卷绕起始导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模线圈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绝缘树脂模塑的电源变压器线圈,尤其涉及包括铝箔片的薄导体通过绝缘薄膜径向同轴卷绕而成的线圈。图42是表明传统树脂模线圈1构造的部分剖视图。线圈2卷绕在柱形卷轴10上,利用绝缘树脂使卷轴10外围整体模塑。图43是沿图42中A1-A1线截取的截面图,其中树脂模线圈1由多个单元线圈2(2A、2B、2C、2D、2E)组成。单元线圈是通过在径向上放置并绕铝箔片卷绕绝缘薄膜而形成的,相邻的线圈2通过连接线55相串联,形成单个线圈整体。引线3A从顶部单元线圈2A引出并接至部分伸出树脂模线圈1表面的上部端子4A,而引线3B同样地从底部单元线圈2E引出并接至下部端子4B。图44是图43中连接线55周围的放大截面示意图。图45是图43中单元线圈2的放大截面图,包括放置的绝缘薄膜113,卷绕在铝箔片100上。绝缘薄膜113是由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构成的。在图44中,在单元线圈2B和2C的铝箔片100的卷绕操作中,将卷绕开始导体52引出到外径侧并将铝箔片100卷绕在卷轴10上。完成单元线圈2B和2C的铝箔片100的卷绕操作后,将卷绕终结导体51引出到外径侧,卷绕开始和终结导体52和51通过压接端子53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线55。垂直相邻的单元线圈2如图44所示连接在一起。由于压接端子53与单元线圈2C之间存在电位差,在压接端子53与单元线圈2C外围之间维持一绝缘间隙。图46是表明在另一不同的传统树脂模线圈中引线构造的侧视图。将铜板112焊接到铝箔100上并用作引线。在图43中,引线3A和3B接至顶部和底部单元线圈2A和2E的铝箔片上,铜板112对应于引线3A和3B。图43中的结构不包含抽头端子,但是如果从单元线圈的中间引出抽头,采用图46中的结构。图47是表明另一不同的传统树脂模线圈构造的正视图。单元线圈(未示出)被模树脂9覆盖。在模树脂9的前表面上设有上下连接端子4A和4B以及一组抽头端子4C。连接端子4A和4B被接至树脂模线圈1内的单元线圈。一组抽头端子4C接至模树脂9内的线圈(未示出)的中间。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端接板11通过-->端接螺丝7固定到上连接端子4A上。图48是表明由另一不同的传统树脂模线圈构成的变压器的正视图。提供三个利用树脂模塑的树脂模线圈1,它们固定在铁心41中,并被上下框架40A和40B夹在当中。在每个树脂模线圈1的前表面中嵌埋有一组抽头端子4C和垂直连接端子对4A和4B。相间引线30接至连接端子4A和4B并外接树脂模线圈1的三个相。此外,短路条13外部短路一组抽头端子4C中的抽头端子,以确定树脂中线圈(未示出)的匝数。图49示出图48中树脂模线圈1构造的截面图。多级层叠的单元线圈2被模树脂9覆盖。顶级的单元线圈2通过连接引线3A与顶级的连接端子4A连接,而底级的单元线圈2通过连接引线3B与底级的连接端子4B连接。此外,中间线圈2之间的中间部分通过抽头引线C(虚线)与一组抽头端子4C连接。图50是表明由另一不同的传统树脂模线圈构成的变压器的正视图。提供三个利用树脂模塑的树脂模线圈201,它们固定在铁心204中,并被上下框架204A和204B夹在当中。在每个树脂模线圈201的正表面设置高压端子211,而在其背表面设置低压端子208。图51是沿图50中V-V线截取的截面示意图。由高低压线圈202和203组成的树脂模线圈201卷绕在图右侧的铁心(未示出)上。高低压线圈202和203通过气隙200分别树脂模塑。铝线圈连接导体207从低压线圈203的各个侧面向上引出,每个导体被焊接到铝相间连接导体209。图52是表明低压线圈203中铝箔片212的端头与线圈连接导体207之间接合的侧视图。铝箔片212与线圈连接导体207通过焊接区213连接在一起。图53是表明另一不同的传统树脂模线圈构造的侧视图。卷绕在铁心204上的高低压线圈202和203都是树脂模塑并通过柱形气隙223而设置的。由金属箔构成的防触板226卷绕在低压线圈203的外围并引出且通过接地引线227接地。图54是对图53中防触板226的一种发展。接地引线227钎接至防触板226的端部。防触板226卷绕在低压线圈203外径侧上,如果在高低压线圈202与203之间出现介电击穿的话,防止高压线圈202的击穿电流流入低压线圈203中。击穿电流通过防触板226和接地引线227流到外部,从而保护了低压线圈203。图55是表明另一不同的传统树脂模线圈构造的侧视图。卷绕在铁心204上的高低压线圈202和203都是树脂模塑并通过柱形气隙223而设置的。由金属丝-->网构成的防触板226卷绕在低压线圈203的外围并引出且通过接地引线227接地。图56表明图55中防触板226的详细结构。图56(a)是在卷绕前防触板226的扩展,图56(b)是沿图56(a)中Y3-Y3线截取的截面图。将金属箔226E折叠以覆盖防触板226的上下端,并钎焊到防触板226上。然而,图42中所示的传统线圈存在将单元线圈2连接在一起所需的时间长的缺点。在图44中,相邻的每一对单元线圈2的卷绕终结和起始导体51和52必须利用压接端子35连接在一起,因此这种连接操作所花的时间长。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步骤数少的树脂模线圈。此外,图45所示的传统线圈在铝箔片100的匝之间似乎会短路。即,如果在绝缘薄膜113中存在针孔(很小的,几乎看不见的通孔),在各匝铝箔片100之间发生空气绝缘,通过针孔在各匝之间似乎会发生短路。在工厂进行的质量控制测试期间,能够检测出各匝之间发生短路的这些线圈,然后将其作为不合格产品排除出去。然而,从经济上讲,这类不合格产品是不希望有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两匝之间不会短路的线圈。此外,在图46所示的传统线圈中,将铜板112焊接到铝箔100上并用作引线。因此,焊接铜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劳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整体地形成铝箔片和引线,缩短焊接操作所需的时间。此外,在图47所示的传统线圈中,端接板11会旋转。即,当端接螺丝7松开时,端接板11绕端接螺丝7旋转,阻止端接板与外部电路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使端接板不旋转。此外,图48所示的传统线圈的缺点在于,当其集成为三相变压器时,需要较长的相间引线30。换句话说,长的相间引线30必须从上部连接端子4A延伸到另一相中的下部连接端子4B,从而相间引线30需要大量的材料,于是,树脂模变压器的成本变高。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相间引线所需长度的线圈。此外,图51所示的传统线圈具有大量的焊接部分,即,在图51和52中,在线圈连接导体207与相间连接导体209之间以及铝箔片212与线圈连接导体207之间的焊接需要大量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目的是减少焊接操作,缩短制造时间。-->此外,图53所示的传统线圈需要用相当多的时间来制造防触板226。换句话说,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将接地引线227钎焊到防触板226上。图55和56所示的传统线圈中也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将金属箔226E钎焊到防触板226的上下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防触板时间短的树脂模线圈。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权利要求1限定的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树脂模线圈,其中通过将绝缘薄膜放在铝箔片上并将它们径向同轴卷绕形成单元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模线圈,其中通过将绝缘薄膜放在铝箔片上并将它们径向同轴卷绕形成单元线圈,将多个单元线圈在轴向上以一定间隔层叠;将相邻单元线圈的卷绕起始导体与卷绕终结导体分别电连接在一起,使所述多个单元线圈串联连接,还对单元线圈一体地树脂模塑,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线圈的卷绕终结导体在其外径位置上向卷绕方向垂直折叠,再进一步向其内径折叠,形成的卷绕终结导体相对轴向对角延伸,然后在相邻单元线圈的内径位置上将单元线圈向卷绕方向折叠,形成相邻单元线圈的卷绕起始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7-5-27 136574/97;JP 1997-5-27 136575/97;JP 11.一种树脂模线圈,其中通过将绝缘薄膜放在铝箔片上并将它们径向同轴卷绕形成单元线圈,将多个单元线圈在轴向上以一定间隔层叠;将相邻单元线圈的卷绕起始导体与卷绕终结导体分别电连接在一起,使所述多个单元线圈串联连接,还对单元线圈一体地树脂模塑,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线圈的卷绕终结导体在其外径位置上向卷绕方向垂直折叠,再进一步向其内径折叠,形成的卷绕终结导体相对轴向对角延伸,然后在相邻单元线圈的内径位置上将单元线圈向卷绕方向折叠,形成相邻单元线圈的卷绕起始导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跨接导体将所述单元线圈的卷绕终结导体连接到所述相邻单元线圈的卷绕起始导体上,覆盖跨接导体的跨接绝缘体包括折叠的绝缘薄膜,所述的跨接导体位于绝缘薄膜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树脂模线圈中引出抽头引线一侧的外层厚度大于另一侧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在线圈的内径一侧设置浸渍不硬化环氧树脂的聚酯胶片层,使绕聚酯胶片层卷绕的线圈热固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通过把波纹形玻璃纤维层叠在平玻璃纤维上形成的玻璃纤维垫卷绕在所述聚酯胶片层与所述线圈之间,用模树脂浸渍玻璃纤维垫。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玻璃纤维绕线圈的外径卷绕,用模树脂浸渍玻璃纤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扩大与引出引线一侧相对的一侧上树脂模的外径,从而使单元线圈之间的跨接位于树脂模膨胀的位置上。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形成线圈的铝膜通过多层绝缘薄膜卷绕。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从形成线圈的箔导体的端头起在铝箔片上以纵向等间隔地形成切割线,从而形成多个切割端条带;在其根部首先切割最外侧的切割端;把与最外侧切割端相邻的切割端在其根部垂直折叠到铝箔片的长度方向,接着把其余的相邻切割端依次在其根部垂直折叠到铝箔片的长度方向;把折叠的切割端在厚度方向层叠起来,形成从线圈中引出的引线。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将带有孔的绝缘薄膜在孔的位置上折叠,用包含这种绝缘薄膜的引线绝缘体覆盖从线圈中引出引线的根部;将所述引线插入引线绝缘体的孔中。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玻璃纤维折叠形成的L形玻璃纤维枕与从单元线圈外径侧边边缘引出引线的位置接触。12.一种树脂模线圈,其中,利用绝缘树脂对整个线圈进行模塑;一对垂直连接端子嵌埋在模塑绝缘树脂的外表面中,线圈的两端接至连接端子,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端接板被固定到上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将定位螺丝穿透所述端接板,定位螺丝的顶部插入设置在模树脂表面的定位孔中。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将定位螺丝固定在所述端接板上形成的螺纹孔中,定位螺丝顶部插入到定位孔中。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树脂模线圈,其特征在于:在其中形成所述定位孔的嵌入配件嵌埋在模树脂的表面中;把定位孔加工成螺纹孔;把定位螺丝通过在所述端接板中形成的通孔拧到所述嵌入配件的所述定位孔中。15.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间幸宏松永圭上妻辰夫齐藤重正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