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666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2:49
一种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其包含一芯柱体,于该芯柱体一端设有一第一法兰,且该芯柱体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法兰,该芯柱体上设有一绕线部,且该绕线部相邻于该第一法兰与该第二法兰之间,该第一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第三电极和一第四电极,且该第二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五电极、一第六电极、一第七电极和一第八电极,利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第三线圈且该第三线圈由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组成,可使绕设于绕线部的不同型式及电性连接该等电极,进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提供具共模滤波器之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电感结构,尤指一种提供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电感器,用以对高频提供较大电阻,而通过低频如直流,依功用常称为扼流圈(choke),当使用安装在变压器、电动机或发电机中使用的较大电感器,也称绕组(Winding)。而另一应用是为导线穿越磁性物质而无线圈状,常作为高频滤波作用的小电感器,依外观常称为磁珠(Bead)。故一种电感器,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含一芯柱体10、一第一线圈11,该芯柱体10 —端设有一第一端电极101,又该芯柱体10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端电极102,该第一线圈11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10上,且该第一线圈11 一端固设于该第一端电极101,该第一线圈11另一端固设于该第二端电极102,而致使形成常态的电感器。又一般常见的共模滤波器,一种搭配电容元件的安装在电子设备和其电源之间的电子滤波器,其目的是在降低设备和电源之间电源线上传导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的信号一般都是高频的信号,因此使用的电源滤波器是一种低通滤波器,通常是由电容器及电感器所组成。故一种共模式滤波器的电感器,请参阅图2所示,其包含一芯柱体20、一第一线圈21以及一第二线圈22,该芯柱体20—侧依序设有一第一端电极201、一第二端电极202,该芯柱体20另一侧依序设有一第三端电极203、一第四端电极204。该第一线圈21及该第二线圈22相邻而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20上,又该第一线圈21 —端固设于该第一端电极201,该第一线圈21另一端固设于该第四端电极204,又该第二线圈22—端固设于该第二端电极202,该第二线圈22另一端固设于该第三端电极203,而致使形成常态之共模滤波器之电感器。前述的电感器及共模滤波器的电感器,可达到扼流、提供高频滤波及降低电磁干扰,为了达到现代电子产品的高、多功能性及稳定性,如将多个电感器及共模滤波器的电感器都安装在电子产品内部之电路板上,虽可达到目的,但将容易造成电子产品体积较大之问题且相对带来的制造成本过高,故此缺憾即为本案申请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习用之缺憾,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提供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为了达成以上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其包含:一芯柱体,于该芯柱体一端设有一第一法兰,且该芯柱体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法兰,该芯柱体上设有一绕线部,且该绕线部相邻于该第一法兰与该第二法兰之间,该第一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第三电极和一第四电极,且该第二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五电极、一第六电极、一第七电极和一第八电极;一第一线圈,均匀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该第一线圈设有一第一绕线端、一第二绕线端,该第一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且该第二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五电极;一第二线圈,均匀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包覆于该第一线圈的外围,且该第二线圈设有一第三绕线端、一第四绕线端,该第三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极,且该第四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六电极;以及一第三线圈,由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所组成均匀相邻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包覆于该第二线圈的外围,且该第三线圈设有一第五绕线端、一第六绕线端、一第七绕线端和一第八绕线端,该第五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且该第六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七电极,该第七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四电极,且该第八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八电极。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其包含:一芯柱体,于该芯柱体一端设有一第一法兰,且该芯柱体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法兰,该芯柱体上设有一绕线部,且该绕线部相邻于该第一法兰与该第二法兰之间,该第一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第三电极和一第四电极,且该第二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五电极、一第六电极、一第七电极和一第八电极;一第一线圈,均匀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该第一线圈设有一第一绕线端、一第二绕线端,该第一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且该第二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五电极;一第二线圈,均匀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相邻于该第一线圈,且该第二线圈设有一第三绕线端、一第四绕线端,该第三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极,且该第四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六电极;以及一第三线圈,由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所组成均匀相邻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包覆于该第一线圈和该第二线圈的外围,且该第三线圈设有一第五绕线端、一第六绕线端、一第七绕线端和一第八绕线端,该第五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且该第六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七电极,该第七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四电极,且该第八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八电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借助本技术采用该第一线圈、该第二线圈及该第三线圈且该第三线圈由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组成,可使绕设于该绕线部的不同型式及电性连接该等电极,进而使本技术可达到提供具共模滤波器的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感器的侧视图。图2为现有共模滤波型式的电感器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A系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次线圈绕线后侧视图。图3B系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次线圈绕线后侧视图。图3C系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次线圈绕线后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次线圈绕线后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次线圈绕线后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剖面图。〔现有〕10 芯柱体11 第一线圈101第一端电极102第二端电极20 芯柱体201第一端电极202第二端电极203第三端电极204第四端电极21 第一线圈22 第二线圈〔本技术〕30 芯柱体301第一法兰3011第一电极3012第二电极3013第三电极3014第四电极302第二法兰3021第五电极3022第六电极3023第七电极3024第八电极303绕线部31 第一线圈310第一绕线端311第二绕线端32 第二线圈320第三绕线端321第四绕线端33 第三线圈330第一导线3301第五绕线端3302第六绕线端331第二导线3310第七绕线端3311第八绕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之。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其包含:一芯柱体30、一第一线圈31、一第二线圈32以及一第三线圈33。该芯柱体30 —端设有一第一法兰301,且该芯柱体30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法兰302,该芯柱体30上设有一绕线部303,且该绕线部303相邻于该第一法兰301与该第二法兰302之间,该第一法兰301之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一电极3011、一第二电极3012、一第三电极3013和一第四电极3014,且该第二法兰302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五电极3021、一第六电极3022、一第七电极3023和一第八电极3024,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3011、该第二电极3012、该第三电极3013及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共模滤波或电感效果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芯柱体,于该芯柱体一端设有一第一法兰,且该芯柱体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法兰,该芯柱体上设有一绕线部,且该绕线部相邻于该第一法兰与该第二法兰之间,该第一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第三电极和一第四电极,且该第二法兰的外围一侧面上设有排列的一第五电极、一第六电极、一第七电极和一第八电极;一第一线圈,均匀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该第一线圈设有一第一绕线端、一第二绕线端,该第一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且该第二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五电极;一第二线圈,均匀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包覆于该第一线圈的外围,且该第二线圈设有一第三绕线端、一第四绕线端,该第三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极,且该第四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六电极;以及一第三线圈,由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所组成均匀相邻绕设固定于该芯柱体的该绕线部上且包覆于该第二线圈的外围,且该第三线圈设有一第五绕线端、一第六绕线端、一第七绕线端和一第八绕线端,该第五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且该第六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七电极,该第七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四电极,且该第八绕线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八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谚杨祥忠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台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