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27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模块,其目的在于使高频信号稳定化。光模块(100)具有:一对引线(20A、20B),其分别具有从第一面(12)突出的第一部分(24)和从第二面(14)突出的第二部分(26);第一基板(28),其形成有分别与第一部分(24)接合且长度相互不同的一对第一布线(30S、30L)作为第一差动传送线路;第二基板(36),其形成有分别与第二部分(26)接合且长度相互不同的一对第二布线(38S、38L)作为第二差动传送线路;以及光电元件(42)。较长的第一布线(30L)经由一方的引线(20B)与较短的第二布线(38S)电连接。较短的第一布线(30S)经由另一引线(20A)与较长的第二布线(38L)电连接。的第二布线(38L)电连接。的第二布线(38L)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已知在电信号和光信号之间进行转换的光模块。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在单端传送线路中进行高频信号的稳定的传递的构造。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应用差动传送线路的构造。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8/219318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1910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在差动传送线路中,通过向一对布线传送相位反转180
°
的信号,能够使高频信号稳定化。但是,若一对布线的长度不同,则相位偏移,因此高频信号不稳定。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高频信号稳定化。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模块的特征在于,具有:导电性块,其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一对引线,其以绝缘状态贯通所述导电性块,分别具有从所述第一面突出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二面突出的第二部分;第一基板,其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接合且长度相互不同的一对第一布线作为第一差动传送线路;第二基板,其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接合且长度相互不同的一对第二布线作为第二差动传送线路;以及光电元件,其与所述一对第一布线电连接,用于将光信号和电信号从至少一方转换为另一方,所述一对第一布线中较长的一方经由所述一对引线中对应的一个,与所述一对第二布线中较短的一方电连接,所述一对第一布线中较短的一方经由所述一对引线中对应的另一个,与所述一对第二布线中较长的一方电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较长的第一布线与较短的第二布线电连接,较短的第一布线与较长的第二布线电连接,因此能够抵消相位的偏差,由此能够使高频信号稳定化。
[0013](2)根据(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的形成有所述一对第一布线的表面向与所述第一面交叉的方向扩展,所述第二基板的形成有所述一对第二布线的表面沿着所述第二面扩展。
[0014](3)根据(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一对引线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邻排列,所述一对第一布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排列,所述一对第二布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交叉的第三方向上从所述一对引线引出并弯曲,并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朝向中的一个朝向上延伸。
[0015](4)根据(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两个朝向中的一个朝向是从所述一对第一布线的所述较短的一方朝向所述较长的一方的朝向。
[0016](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一对第一布线分别具有向相同朝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位于外侧的一方较长,所述一对第二布线分别具有向相同朝向弯曲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位于外侧的一方较长。
[0017](6)根据(5)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一对第二布线与和所述一对引线的接合部相邻地具有所述第二弯曲部。
[0018](7)根据(6)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一对第二布线在所述一对引线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基板重叠的位置具有所述第二弯曲部。
[0019](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还具有搭载基板,该搭载基板搭载有所述光电元件,所述第一基板在从所述第一面的中央部朝向端部的方向上偏置,所述搭载基板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中央部向接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偏置。
[0020](9)根据(8)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也可以是,还具有:热电冷却器,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所述下表面固定于所述导电性块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中央部,在内部具有用于使热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移动的珀尔帖元件;以及支承块,其固定于所述热电冷却器的所述上表面,且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中央部向接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偏置,所述搭载基板搭载于所述支承块。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模块的侧视图。
[0022]图2是表示导电性块以及搭载于该导电性块的电子部件的立体图。
[0023]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表示导电性块及搭载于该导电性块的电子部件的立体图。
[0024]图4是一对引线及第二基板的俯视图。
[0025]图5是通过使用了三维电场解析工具的模拟而得到的表示参考例的频率特性的图。
[0026]图6是通过使用了三维电场解析工具的模拟而得到的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频率特性的图。
[0027]图中:
[0028]10—导电块、12—第一面、14—第二面、16—贯通孔、18—基座部、20A—引线、20B—引线、22—绝缘材料、24—第一部分、26—第二部分、28—第一基板、30L—第一布线、30S—第一布线、32—填充材料、34L—第一弯曲部、34S—第一弯曲部、36—第二基板、38L—第二布线、38S—第二布线、40L—第二弯曲部、40S—第二弯曲部、42—光电元件、44—搭载基板、46—第一电极、48—第二电极、50—电极、52—热电冷却器、54—上表面、56—下表面、58—导电层、60—热敏电阻、62—支承块、100—光模块、102—印刷基板、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L1—引线、L2—引线、W1—导线、W2—导线、W3—导线、W4—导线、W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且详细的说明。在全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具有相同或等同的功能,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另外,图形的大小并不一定与倍率一致。
[0030]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模块的侧视图。光模块100是TO

CAN(Transistor Outline

Can)型光模块,可以是具备发光元件的光发送子组件(TOSA:Transmitter Optical Sub

Assembly)、具备受光元件的光接收子组件(ROSA:Receiver Optical Sub

Assembly)、具备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双方的双向模块(BOSA;Bidirectional Optical Sub

Assembly)中的任一种。光模块100具有导电性块10(例如孔眼)。
[0031]图2是表示导电性块10以及搭载于该导电性块10的电子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表示导电性块10以及搭载于该导电性块10的电子部件的立体图。
[0032]导电性块10由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具有第一面12及第二面14。导电性块10具有在第一面12与第二面14之间分别贯通的多个贯通孔16。导电性块10在第一面12具有一体的基座部18。基座部18向第一面12隆起。基座部18也由导电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电性块,其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一对引线,其以绝缘状态贯通所述导电性块,分别具有从所述第一面突出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二面突出的第二部分;第一基板,其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接合且长度相互不同的一对第一布线作为第一差动传送线路;第二基板,其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接合且长度相互不同的一对第二布线作为第二差动传送线路;以及光电元件,其与所述一对第一布线电连接,用于将光信号和电信号从至少一方转换为另一方,所述一对第一布线中较长的一方经由所述一对引线中对应的一个,与所述一对第二布线中较短的一方电连接,所述一对第一布线中较短的一方经由所述一对引线中对应的另一个,与所述一对第二布线中较长的一方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形成有所述一对第一布线的表面向与所述第一面交叉的方向扩展,所述第二基板的形成有所述一对第二布线的表面沿着所述第二面扩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引线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邻排列,所述一对第一布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排列,所述一对第二布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交叉的第三方向上从所述一对引线引出并弯曲,并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朝向中的一个朝向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大辅山本宽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剑桥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