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8168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2
公开一种光电模块,包括:光电装置,可操作以发射或检测辐射的波长;光学元件,被设置在该光电装置上,该光学元件对于能够通过该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该辐射的波长为透明的;以及壁,被配置为侧向地围住该光电装置与该光学元件,该壁对于能够通过该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该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测的该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测的该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电模块


[0001]本公开涉及光电模块、相关联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装置(例如光学传感器和/或发射器)的光电模块可被例如集成至各种类型的消费性电子及其他装置内,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装置,例如生物装置(bio device)、移动机器人和监视相机等。
[0003]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可提供各种不同的光学功能,例如一维(1D)或三维(3D)姿势检测、3D成像、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或接近度(proximity)检测、周围光感测、和/或前置(front

facing)二维(2D)相机成像。举例来说,光学接近度检测可基于发射出的光,其被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反射。经反射的光可被光学传感器检测,并且光生电子(photo

generated electron)可被分析以确定例如对象是否存在于近处。
[0004]工业中似乎一直需要改善这种光电模块的各个方面。举例来说,装置中设计光电模块的空间通常非常宝贵。因此,会希望光电模块尽可能的紧凑和/或具有实际上尽可能小的覆盖区域(footprint)。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般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光电模块、相关联的设备和方法。光学元件(对于辐射的波长为透明的)被设置于光电装置上。光电装置可操作以发射或检测该辐射的波长。光学元件与光电装置被壁侧向地围住,该壁对于能够通过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
[0006]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电模块,包括:光电装置,可操作以发射或检测辐射的波长;光学元件,被设置于该光电装置上,该光学元件对于能够通过该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该辐射的波长为透明的;以及壁,被配置为侧向地围住该光电装置与该光学元件,该壁对于能够通过该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该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
[0007]通过配置壁以侧向地围住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光电模块的覆盖区域可被减少和/或光电模块可更紧凑。减少的光电模块的覆盖区域可促进光电模块在另一装置或设备中的集成。
[0008]此外,壁对于能够通过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依此方式,壁可将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与例如能够发射或检测该辐射的波长的和/或促进光电装置的处理的其他光电装置光学隔离。
[0009]通过配置壁以侧向地围住光电装置和光学元件,可以促进光电模块的制造和/或光电模块的制造的成本可被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减少了用于制造光电模块的一些制造步骤和/或一些材料。
[0010]光学元件可从可固化材料形成或由可固化材料组成。壁可从另外的可固化材料形
成或由另外的可固化材料组成。
[0011]光电模块可包括连接元件,用于将光电装置电性连接至基板。连接元件可将光电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基板。连接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延伸穿过光学元件和/或壁的至少一部分。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可被设置于光电装置的第一表面上。连接元件可被设置于光电装置的第二表面上。光电装置的第一表面可与光电装置的第二表面相对。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模块可包括多个连接元件。
[0013]光电装置可包括侧表面。壁可被配置为接触(例如直接地接触)侧表面。光学元件可被配置为侧向地延伸超过光电装置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光学元件与壁之间的接合面(interface)可包括弯曲的、有角度的、直的、垂直的、阶梯状的、椭圆的或其他外形的形状。
[0014]光电模块可包括至少两个可操作以发射或检测辐射的波长光电装置。光电模块可包括至少两个光学元件。至少一个或每一个光学元件可被设置于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或每一个上。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可操作以发射该辐射的波长。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至少另一个可以可操作以检测该辐射的波长。
[0015]壁可被配置为侧向地围住该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和该至少两个光学元件中的每一个。壁可被配置为将至少两个光电装置光学上彼此分开或隔离。壁可被配置为将至少两个光学元件光学上彼此分开或隔离。
[0016]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侧表面。壁可被配置为接触(例如直接地接触)至少两个光电装置的每一个的侧表面。
[0017]至少两个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被配置为侧向地延伸超过该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
[0018]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光电模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光电装置上形成光学元件,其中光电装置可操作以发射或检测辐射的波长并且光学元件对于该辐射的波长为透明的,以及形成壁以侧向地围住光电装置与光学元件,其中该壁对于能够通过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
[0019]形成光学元件的步骤可包括将可固化材料沉积在光电装置上。形成光学元件的步骤可包括硬化或固化可固化材料。形成光学元件的步骤可包括使用复制工具。形成该光学元件的步骤可包括选择该可固化材料的量和/或该复制工具的形状,使得例如该光学元件延伸超过至少该光电装置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
[0020]形成壁的步骤可包括用另外的可固化材料侧向地围住光电装置与光学元件。形成壁的步骤可包括硬化或固化该另外的可固化材料。形成壁的步骤可包括将该另外的可固化材料沉积在该光电装置的侧表面上,使得例如该另外的可固化材料接触(例如直接地接触)该光电装置的侧表面。
[0021]形成光学元件的步骤可在形成壁的步骤之前或之后实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光学元件的步骤与形成壁的步骤可按顺序或并行实行。
[0022]该方法可包括形成至少两个光学元件。至少两个光学元件中的每一个可被形成于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上。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可操作以发射或检测该辐射的波长。至少两个光电元件中的每一个可对于该辐射的波长为透明的。该方法可包
括形成该壁以侧向地围住该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和/或该至少两个光学元件中的每一个。
[0023]形成壁的步骤可包括形成壁使得壁将至少两个光电装置光学上彼此分开或隔离。形成壁的步骤可包括形成壁使得壁将至少两个光学元件光学上彼此分开或隔离。
[0024]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光电模块的设备,其中该设备为以下的至少一个:便携式计算装置、蜂窝电话、相机、图像记录装置;和/或视频记录装置或诸如此类。
[0025]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可操作以发射或检测光的波长的第一光电晶粒、第一光电晶粒上的第一孔,第一孔由第一环氧树脂材料组成,第一环氧树脂材料对于该光的波长为透明的,第二环氧树脂材料侧向地包围第一孔与第一光电晶粒,第二环氧树脂材料接触第一光电晶粒的侧壁,引线接合附接至第一光电晶粒并且被第一环氧树脂材料或第二环氧树脂材料至少部分地包覆。
[0026]第一环氧树脂材料可侧向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电模块,包括:光电装置,能够操作以发射或检测辐射的波长;光学元件,被设置在所述光电装置上,所述光学元件对于能够通过所述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所述辐射的波长为透明的;及壁,被配置为侧向地围住所述光电装置与所述光学元件,所述壁对于能够通过所述光电装置来发射或检测的所述辐射的波长为不透明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元件从可固化材料形成和/或所述壁从另外的可固化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电模块,包括用于将所述光电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电性连接至基板的连接元件,并且其中所述连接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光学元件和/或所述壁的至少一部分。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电模块,包括用于将所述光电装置电性连接至基板多个连接元件,所述光学元件被设置在所述光电装置第一表面上并且所述多个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所述光电装置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光电装置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光电装置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所述光电装置包括侧表面并且所述壁被配置为接触所述侧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元件被配置为侧向地延伸超过所述光电装置的所述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壁之间的接合面包括弯曲的形状。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电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光电装置,能够操作以发射或检测所述辐射的波长;及至少两个光学元件,每个光学元件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操作以发射所述辐射的波长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至少另一个能够操作以检测所述辐射的波长。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所述壁被配置为侧向地围住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光学元件中的每一个。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所述壁被配置为将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装置光学上彼此分开和/或将所述至少两个光学元件光学上彼此分开。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侧表面,并且所述壁被配置为接触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装置中的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大比奇博扬泰沙诺比王吉余启川
申请(专利权)人:ams传感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