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19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空气过滤器、发动机和增压器,发动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二气缸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压气机,涡轮机和压气机传动连接,涡轮机具有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废气进口,压气机的一端连接于空气过滤器且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空气过滤器和发动机之间设置增压器,可以提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量,这样使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进而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燃油发动机一般采用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只是利用活塞下行所产生的负压来吸进混合气,从而通过燃油的燃烧进行动力的转化,虽然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能够通过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得到较大的马力输出,但动力的提升很有限,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且发动机的排放较大,污染严重,整体体积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通过设置增压器,可以提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量,使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燃烧更多的燃料,进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发动机内部具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一润滑流道;增压器,所述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压气机,所述涡轮机和所述压气机传动连接,所述涡轮机具有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废气进口,所述压气机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增压器内部具有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二润滑流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流道和所述第一润滑流道相连通;排气管和消音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废气出口相连接且朝向后方延伸,所述消音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尾部。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通过在空气过滤器和发动机之间设置增压器,可以提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量,这样使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进而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且燃料的燃烧效率提升,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所述涡轮机具有第一废气进口和第二废气进口,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废气进口相连接;或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气进口相连接;或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和转接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
二排气歧管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与所述废气进口相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所述压气机具有第一空气出口和第二空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出口相连接;或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所述压气机具有空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气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歧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进气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出口相连接,或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转接管,所述压气机具有空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气歧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气歧管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与所述废气进口相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增压器之间。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彼此邻近设置,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彼此远离设置。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连接有中冷器进气管和中冷器出气管,所述中冷器进气管与所述压气机相连接,所述中冷器出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方向上,所述中冷器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增压器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设定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竖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所述中冷器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或所述中冷器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和所述增压器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之间。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为V缸发动机。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增压器间隔设置。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爆炸图;
[0019]图3是图1中的全地形车的正视图;
[0020]图4是图1中的全地形车的后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全地形车;
[0023]10、发动机;11、第一进气口;12、第二进气口;13、第一排气口;14、第二排气口;15、第一进气歧管;16、第二进气歧管;17、第一气缸;18、第二气缸;
[0024]20、增压器;21、涡轮机;211、第一排气歧管;212、第二排气歧管;22、压气机;
[0025]31、中冷器;32、中冷器出气管;33、中冷器进气管;34、空气过滤器;35、排气管;36、消音器;
[0026]61、散热器;62、散热器进水管;63、散热器出水管;64、进油管;65、出油管;66、曲轴箱;67、无级变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8]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
[0029]如图1

图4所示,全地形车100包括:空气过滤器34、发动机10和增压器20,发动机10包括第一气缸1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过滤器;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发动机内部具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一润滑流道;增压器,所述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压气机,所述涡轮机和所述压气机传动连接,所述涡轮机具有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废气进口,所述压气机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增压器内部具有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二润滑流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流道和所述第一润滑流道相连通;排气管和消音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废气出口相连接且朝向后方延伸,所述消音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尾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所述涡轮机具有第一废气进口和第二废气进口,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废气进口相连接;或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气进口相连接;或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和转接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与所述废气进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所述压气机具有第一空气出口和第二空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气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