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及爬楼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99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及爬楼车体,其包括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行走轮连接在转向组件上,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轴,所述转向组件还与驱动组件相连,驱动组件带动所述行走轮绕转向轴发生转动,当行走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行走轮向下突出所述履带组件,从而可以直接接触地面,当行走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行走轮回缩至履带组件的上面,从而可以离开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利用可移动的行走轮实现行走轮和履带的交替切换,即在地面上用前后行走轮行走,在台阶上用履带行走。阶上用履带行走。阶上用履带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及爬楼车体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动车
,具体涉及一种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及爬楼车体,可适用于智能爬楼轮椅。

技术介绍

[0002]爬楼轮椅是年老体弱者以及下肢伤残者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随着无障碍设施的增多,轮椅使用者的活动范围逐步加大,但楼梯却使轮椅受到很大限制。爬楼梯轮椅按照其传动方式可分为:星轮式、履带式和步进支撑式三种。
[0003]星轮式爬楼轮椅的爬楼机构由均匀分布在“Y”型、“五星”或“十”字形系杆上的若干个小轮构成。各个小轮既可以绕各自的轴线自转,又可以随着系杆一起绕中心轴公转。在平地行走时,各小轮自转,而爬楼梯时,各小轮一起公转,从而实现爬楼梯的功能。
[0004]履带型机构的爬楼梯轮椅采用比星型轮机构更为连续的行走方式,当履带每离开上一台阶或行进到下一台阶时会出现因重心偏离而前后倾侧。履带式爬楼轮椅不适合在楼梯阶沿太光滑及斜度大于30-35度的环境使用。履带式爬楼轮椅平地行走时阻力较大,转角处拐弯不灵活。对此,国内外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改进机构,仍不是很理想。
[0005]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其原理是模仿人体爬楼动作,由两套支承装置交替支承,以实现上下楼梯的功能。但因其传动机构复杂,其耐用性差,应用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及爬楼车体。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包括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行走轮连接在转向组件上,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轴,所述转向组件还与驱动组件相连,驱动组件带动所述行走轮绕转向轴发生转动,当行走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行走轮向下突出所述履带组件,从而可以直接接触地面,当行走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行走轮回缩至履带组件的上面,从而可以离开地面。
[0009]可选的,所述履带组件包括履带支承架、至少两个履带轮和环形包绕履带轮的履带,至少一个履带轮为驱动轮。
[0010]可选的,所述履带组件的两端均设有履带轮,其中一个为非驱动轮,所述转向轴穿过非驱动轮的轴心。
[0011]可选的,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连接在转向轴上的支臂和转向臂,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转向臂的端部,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在支臂的端部,驱动组件通过支臂带动转向轴转动,转向轴通过转向臂带动行走轮转动。
[0012]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履带支承架上。
[001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为电动推杆。
[0014]可选的,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或轮毂电机车轮。
[0015]可选的,所述履带组件为两个,所述转动轴穿过两个非驱动轮的轴心。
[0016]爬楼车体,包括上述的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还包括驱动所述履带组件转动的动力机构。
[0017]本技术的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利用可移动的行走轮实现行走轮和履带的交替切换,即在地面上用前后行走轮行走,在台阶上用履带行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爬楼轮椅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20]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21]图4是图1的仰视图;
[0022]图5是图1的俯视图;
[0023]图6是图1的立体图一;
[0024]图7是图1的立体图二;
[0025]图8是图1的立体图三;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爬楼轮椅初始状态图;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爬楼轮椅初始爬楼状态图;
[0028]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爬楼轮椅爬楼中状态图;
[0029]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爬楼轮椅爬到顶状态图;
[0030]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爬楼轮椅爬楼完成状态图。
[0031]图中:
[0032]前履带组件1;前履带侧挡11;前履带轮12;前履带13;
[0033]后履带组件2;前履带段21;后履带段22;后履带侧挡23;后履带轮24;后履带25;张紧轮26;
[0034]第一转动轴3;
[0035]第一驱动机构4;第一电动推杆41;第一连接组件42;
[0036]前行走轮5;
[0037]第二驱动机构6;第二电动推杆61;转向臂62;支臂63;转向轴64;
[0038]后行走轮7;
[0039]第三驱动机构8;第三电动推杆81;滑轨82;滑槽83;轮轴84;滑槽横梁85;滑轨横梁86;
[0040]电机9;
[0041]座椅10;
[0042]第一支件110;
[0043]第四电动推杆120。
具体实施方式
[0044]申请人在研究智能爬楼轮椅中得到本技术的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
构,因此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将以智能爬楼轮椅的专利技术构思为基础逐渐展开说明,本申请的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将在多个实施例的一些部分得到充分体现,其余部分可看作是本技术具体应用的示例。
[0045]实施例1双履带支撑结构
[0046]结合图1

13说明本实施例的双履带支撑结构,其包括前履带组件1、后履带组件2、第一转动轴3和第一驱动机构4。
[0047]其中:后履带组件2包括前履带段21和后履带段22,后履带段22与前履带段21呈L形设置,后履带段22向上倾斜,用于爬坡或爬上台阶。所述第一转动轴3被设置在前履带组件1的后端或靠近该后端,且同时该第一转动轴3被设置在后履带组件2的前端或靠近该前段,以便使前履带组件1和后履带组件2折叠后呈“∧”形,一方面可以缩短双履带支撑结构的前后距离,有利于减少体积,方便转向,另一方面前履带组件1和后履带组件2的履带支承架作为支撑主体时形成三角形的牢固支撑结构。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前履带组件1和/或后履带组件2绕第一转动轴3转动,当转动处于第一状态时,前履带组件1的前端和后履带组件2的后端向下倾斜且后履带组件2与前履带组件1具有夹角,当转动处于第二状态时,前履带组件1与后履带组件2的行走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0048]具体的,前履带组件1包括前履带支承架,前履带支承架包括两个前履带侧挡11及连接在两个前履带侧挡11之间的连接杆,前履带支承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前履带轮12,后面一个前履带轮12为驱动轮。两个前履带侧挡11的下方设有前尼龙轨道,两个前履带轮12外侧环形包绕有前履带13。
[0049]具体的,后履带段22与前履带段21固在一起,指L形的后履带段22与前履带段21之间的夹角不变,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后履带段22向后或向后向上延伸。前履带段21和后履带段22为以下形之一:(1)采用同一履带包绕成一体的履带结构,形成后履带组件2,(2)采用两个履带包绕成独立的两个履带结构,共同形成后履带组件2。当采用形式(1)时,后履带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行走轮连接在转向组件上,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轴,所述转向组件还与驱动组件相连,驱动组件带动所述行走轮绕转向轴发生转动,当行走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行走轮向下突出所述履带组件,从而可以直接接触地面,当行走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行走轮回缩至履带组件的上面,从而可以离开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组件包括履带支承架、至少两个履带轮和环形包绕履带轮的履带,至少一个履带轮为驱动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组件的两端均设有履带轮,其中一个为非驱动轮,所述转向轴穿过非驱动轮的轴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履带组件、行走轮转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仪国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纳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