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33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包括前侧梁、后侧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以及封板;所述前侧梁由铸造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所述封板及后侧梁相连接,包括左前侧梁和右前侧梁;所述后侧梁由挤压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前侧梁相连接,包括左后侧梁和右后侧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车辆受力大的地方采用铸造和挤压铝合金结构,受力小的地方采用冲压结构,混合使用,使得后地板框架满足刚性要求的同时,提高了集成度和精度,性能分配合理,减轻了零件重量,连接工艺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

技术介绍

[0002]当前车型的车身后地板框架结构主要采用钢制零件拼焊而成,后地板框架结构一般由众多的钢制冲压件组成,零件数较多,结构复杂,总成焊接精度不高,钢制框架结构安装在车身后侧梁框架处需增加零件,用于提高接头刚度强度,从而满足底盘件的安装和保证后端性能。
[0003]零部件增加无疑会加大安装的难度,且拼接精度很难提高,采用钢制冲压件制成的后地板框架结构自身的重量大,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另一方面,钢制冲压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腐蚀,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包括前侧梁、后侧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以及封板;
[0005]所述前侧梁由铸造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所述封板及后侧梁相连接;
[0006]所述后侧梁由挤压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前侧梁相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前侧梁包括左前侧梁和右前侧梁,所述后侧梁包括左后侧梁和右后侧梁,所述左后侧梁与所述左前侧梁相连接形成左纵梁;所述右后侧梁与所述右前侧梁相连接形成右纵梁;
[0008]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以及第四横梁均位于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相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由挤压铝合金制成,且内部形成有密闭的腔体结构;
[0010]所述左纵梁上设有正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与正Z型结构搭接部相匹配的反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的搭接部与所述左纵梁的搭接部相互焊接;
[0011]所述右纵梁上设有正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与正Z型结构搭接部相匹配的反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的搭接部与所述右纵梁的搭接部相互焊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由冲压铝板制成,其与左纵梁及右纵梁之间通过U型结构搭接部焊接。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横梁由挤压铝合金制成,且内部形成有密闭的腔体结构,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相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左纵梁上设有U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三横梁的端部与该U型结构搭接部相互焊接;
[0015]所述右纵梁上设有U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三横梁的另一端与该U型结构搭接部相
互焊接。
[0016]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由钢冲压板制成,所述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左纵梁相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右纵梁相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与上车体塔座立柱相连接;
[0017]所述第三横梁横贯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且正对上车体塔座。
[0018]优选地,所述第四横梁由冲压铝板制成,所述第四横梁与所述左纵梁及所述右纵梁通过U型结构搭接后再进行焊接。
[0019]优选地,所述封板由钢冲压板制成,呈L型结构,所述封板与前侧梁相连接,包括左封板和右封板,所述左封板与所述左前侧梁相连接,所述右封板与右前侧梁相连接。
[0020]优选地,还包括备胎横梁,所述备胎横梁由冲压铝板制成,并与所述第四横梁相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车辆受力大的地方采用铸造和挤压铝合金结构,受力小的地方采用冲压结构,混合使用,使得后地板框架满足刚性要求的同时,提高了集成度和精度,性能分配合理,减轻了零件重量,连接工艺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3]2、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与左右纵梁之间的搭接采用Z型结构的搭接形式,形成了封闭的传力腔体结构,能保证更好的刚强度,保证车身的整体性能。
[0024]3、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上车体塔座正对第三横梁,并与后塔座立柱贯通连接,大大提升了车身后部扭转性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的第一横梁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的第二横梁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的第三横梁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的第三横梁的连接关系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的第四横梁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如图1

2所示,一种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包括前侧梁1、后侧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第四横梁6以及封板7;所述前侧梁1由铸造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第四横梁6、所述封板7及后侧梁2相连接,包括左前侧梁11和右前侧梁12;所述后侧梁2由挤压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前侧梁1相连接,包括左后侧梁21和右后侧梁22。
[0034]所述前侧梁1由铸造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封板7及后侧梁2通过SPR铆接(Self Piercing Rivet自冲铆接)和FDS(Flow Drill Screw)自攻钉连接,从而形成后侧梁总成,并与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以及第四横梁6通过SPR和FDS连接后,形成后地板总成框架。且所述前侧梁1包括左前侧梁11和右前侧梁12,所述左前侧梁11和右前侧梁12分别位于后地板框架的左右两侧。
[0035]所述后侧梁2由挤压铝合金制成,其内部形成有密闭的腔体结构。且所述后侧梁2包括左后侧梁21和右后侧梁22,所述左后侧梁21和右后侧梁22分别位于后地板框架的左右两侧。
[0036]具体的,所述左后侧梁21与所述左前侧梁11相连接形成左纵梁,所述右后侧梁22与所述右前侧梁12相连接形成右纵梁,且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以及第四横梁6均位于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相连接,从而形成了后地板框架的主体结构。
[003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横梁3由挤压铝合金制成,且内部形成有密闭的腔体结构,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相连接。
[0038]更佳的,所述第一横梁3与所述左纵梁相连接处采用Z型结构搭接部搭接后再进行合拼焊接,即所述左纵梁上设有正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梁、后侧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以及封板;所述前侧梁由铸造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所述封板及后侧梁相连接;所述后侧梁由挤压铝合金制成,其与所述前侧梁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梁包括左前侧梁和右前侧梁,所述后侧梁包括左后侧梁和右后侧梁,所述左后侧梁与所述左前侧梁相连接形成左纵梁;所述右后侧梁与所述右前侧梁相连接形成右纵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以及第四横梁均位于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由挤压铝合金制成,且内部形成有密闭的腔体结构;所述左纵梁上设有正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与正Z型结构搭接部相匹配的反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的搭接部与所述左纵梁的搭接部相互焊接;所述右纵梁上设有正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与正Z型结构搭接部相匹配的反Z型结构搭接部,所述第一横梁的搭接部与所述右纵梁的搭接部相互焊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SUV车型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由冲压铝板制成,其与左纵梁及右纵梁之间通过U型结构搭接部焊接。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武李玄霜杨宏耿富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