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11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涉及驾驶室翻转领域。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包括车架、驾驶室车身结构和液压翻转机构,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在车架的上侧,液压翻转机构包括手动油泵、液压油缸和液压锁,液压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油泵与液压油缸之间连接有第一油路,以使液压油缸驱动驾驶室车身结构翻转;液压锁固定在驾驶室车身结构上,车架设有锁扣,在驾驶室车身结构平置时与液压锁锁止配合,油泵与液压锁之间连接有第二油路,第二油路沿驾驶室车身结构的轮廓延伸布置。第二油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随型设计,各种车型均可采用此形式在驾驶室上布置液压锁的油路,无需专门设计液压锁的油路,通用性更好。通用性更好。通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驾驶室翻转
,特别是涉及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货运汽车上,特别是大型平头货车,通常采用驾驶室翻转设计(或悬置设计),利用液压机构来驱动驾驶室向前翻转,以便于对发动机等动力装置进行维修保养。
[0003]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741225A、申请公布日为2017.05.3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驾驶室翻转系统,并具体公开了翻转系统安装在车架与驾驶室之间,包括电动泵、手动泵、液压油缸、油箱、液压锁和限位装置,电动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出油口连接手动泵,手动泵的出油口分别连接至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液压锁,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接回油管,回油管连接至油箱;手动泵、电动泵、液压锁和油箱设置在车架上,液压油缸的有杆腔与驾驶室铰接,液压油缸的无杆腔与车架铰接,手动泵和电动泵驱动液压油使液压油缸的伸缩杆伸长,带动驾驶室翻转,当限位凸块碰到挡块后,驾驶室停止翻转。
[0004]现有技术中的手动泵、电动泵、液压锁和油箱设置在车架上,连接各部件之间的油管也随车架延伸布置。但是,不同车型的车架样式不同,导致了液压锁的油管布置路径完全不同,液压锁油路管线的布置需根据车型重新设计,存在通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以解决不同车型的车架样式不同,导致了液压锁的油管布置路径完全不同,液压锁油路管线的布置需根据车型重新设计,存在通用性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的悬置结构技术方案为:
[0007]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包括车架、驾驶室车身结构和液压翻转机构,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上侧,所述液压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与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之间;
[0008]所述液压翻转机构包括手动油泵、液压油缸和液压锁,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所述手动油泵集成有储油箱结构,所述手动油泵与所述液压油缸之间连接有第一油路,以使所述液压油缸驱动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翻转;
[0009]所述液压锁固定在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上,所述车架上还设有锁扣,所述锁扣用于在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平置时与所述液压锁锁止配合,所述手动油泵与所述液压锁之间连接有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沿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的轮廓延伸布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包括驾驶室车身纵梁,所述第二油路沿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二油路固定设置在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平行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油路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的外侧。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远离铰接位置的端部均设有所述液压锁,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之间的横杆,两个所述液压锁之间还连接有第三油路,所述第三油路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的靠近铰接位置,所述手动油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油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之间还连接有弯曲油路。
[0014]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包括前水平段、后水平段和过渡段,所述前水平段设置在所述后水平段的前部下侧,所述过渡段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水平段和后水平段之间,所述前水平段的端部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液压锁设置在所述后水平段的端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上设有前支座结构和后支座结构,所述前支座结构与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连接,所述锁扣设置在所述后支座结构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车架纵梁,所述后支座结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支座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车架纵梁上,且所述后支座结构与所述液压锁上下相对。
[0017]进一步的,所述前支座结构和后支座结构均为气囊支座结构。
[0018]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翻转机构还包括电动泵,所述电动泵与所述手动油泵之间连接有供油管路,所述电动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靠近手动油泵的位置。
[0019]有益效果:该驾驶室的悬置结构采用车架、驾驶室车身结构和液压翻转机构的设计形式,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在车架的上侧,液压翻转机构的液压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手动油泵通过第一油路对液压油缸供油,利用液压油缸驱动驾驶室车身结构翻转,从而实现驾驶室向前翻转以开放发动机上部空间;液压锁固定在驾驶室车身结构上,车架设有锁扣,在驾驶室车身结构平置时,液压锁与锁扣锁止配合,从而起到锁止驾驶室车身结构的作用。其中,连接液压锁的第二油路沿驾驶室车身结构的轮廓延伸布置,即第二油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随型设计,各种车型均可采用此形式在驾驶室上布置液压锁的油路,即使不同车型的车架样式不同,也无需专门设计液压锁的油路,通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的悬置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驾驶室的悬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驾驶室车身结构和液压翻转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中:1-车架、10-车架纵梁、11-前支座结构、12-后支座结构、13-锁扣、2-驾驶室车身结构、20-驾驶室车身纵梁、201-前水平段、202-后水平段、203-过渡段、21-横杆、3-液压翻转机构、30-手动油泵、31-液压油缸、32-液压锁、33-电动泵、41-第一油路、42-第二油路、43-第三油路、44-弯曲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的悬置结构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包括车架1、驾驶室车身结构2和液压翻转机构3,驾驶室车身结构2铰接安装在车架1的上侧,液压翻转机构3设置在车架1与驾驶室车身结构2之间;液压翻转机构3包括手动油泵30、液压油缸31和液压锁32,液压油缸31的一端与车架1铰接,液压油缸31的另一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2铰接,手动油泵30集成有储油箱结构,手动油泵30与液压油缸31之间连接有第一油路41,以使液压油缸31驱动驾驶室车身结构2翻转;液压锁32固定在驾驶室车身结构2上,车架1上还设有锁扣13,锁扣13用于在驾驶室车身结构2平置时与液压锁32锁止配合,手动油泵30与液压锁32之间连接有第二油路42,第二油路42沿驾驶室车身结构2的轮廓延伸布置。
[0026]该驾驶室的悬置结构采用车架1、驾驶室车身结构2和液压翻转机构3的设计形式,驾驶室车身结构2铰接在车架1的上侧,液压翻转机构3的液压油缸31的一端与车架1铰接,液压油缸31的另一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2铰接,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车架、驾驶室车身结构和液压翻转机构,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上侧,所述液压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与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之间;所述液压翻转机构包括手动油泵、液压油缸和液压锁,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所述手动油泵集成有储油箱结构,所述手动油泵与所述液压油缸之间连接有第一油路,以使所述液压油缸驱动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翻转;所述液压锁固定在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上,所述车架上还设有锁扣,所述锁扣用于在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平置时与所述液压锁锁止配合,所述手动油泵与所述液压锁之间连接有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沿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的轮廓延伸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包括驾驶室车身纵梁,所述第二油路沿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第二油路固定设置在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平行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油路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其特征是,两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远离铰接位置的端部均设有所述液压锁,所述驾驶室车身结构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之间的横杆,两个所述液压锁之间还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全张瑞俊段小勇张锦宙张源周上奎李博黄庆升曾超翔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