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09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包括锁片、与驾驶室固定连接的第一锁块以及与加料车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锁块,第二锁块上设置有凸块,第一锁块上设置有通孔,锁片上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对应凸块设置,以通过该定位凹槽将凸块锁于所述通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凹槽将凸块锁于通孔上,同时另一侧销钉组件铰接配合,并由驱动液压油缸带动驾驶室翻转与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简单可靠的锁紧组件实现驾驶室的侧向翻转,充分利用驾驶室侧面的空间,无需借助行车将驾驶室移走,只需要单人操作就能实现驾驶室翻转及复位。需要单人操作就能实现驾驶室翻转及复位。需要单人操作就能实现驾驶室翻转及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侧翻的锁紧机构,特别是一种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并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0003]目前,市场上的叉车,其驾驶室与加料斗锁紧相连,驾驶室的下方通常布置着许多元件和管路,而驾驶室却无翻转装置,导致对驾驶室下的元器件和管路维修比较困难,只能借助行车把驾驶室吊走,才能进行检修,检修完还需要把驾驶室放置原位。由于驾驶室整体重量很重,整个过程花费大量时间且使用行车增加了多余的维修成本,操作十分不方便,且一旦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相关故障,不能进行现场维修,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0004]鉴于此,本案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可以快速完成侧翻的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包括锁片、与驾驶室固定连接的第一锁块以及与加料车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锁块,所述第二锁块上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锁块上设置有供所述凸块穿置的通孔,所述锁片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对应所述凸块设置,以通过该所述定位凹槽将所述凸块锁于所述通孔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锁块包括第一底板和分别竖立在所述第一底板两端的第一竖板,两所述第一竖板的自由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块包括第一顶板和分别竖立在所述第一顶板两端的第二竖板,两所述第二竖板的自由端与所述加料车本体固定连接;
[0008]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贯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凸块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的凸块第二端以及和所述凸块第二端固定连接的凸块第一端,所述凸块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块第二端的直径;
[0009]所述锁片包括锁片第一端和锁片第二端,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锁片上,且所述定位凹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锁片第一端,所述定位凹槽远离所述锁片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凸块第一端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凸块第二端的直径。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锁片第二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第一顶板上均设置有螺孔,以通过螺钉的方式将所述锁片固定在所述第二锁块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防抖装置,所述防抖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凸块第二端的第一弹性垫圈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块底部的第二弹性垫圈,所述第一锁块与所述第一弹性垫圈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弹性垫圈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上设置有压紧螺母和第二阻尼垫,所述第二弹性垫圈套设于所述螺栓上。
[0012]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位凹槽将第二锁块的凸块锁于第一锁块的通孔上,进而连接驾驶室的左侧与加料车本体的左侧,同时驾驶室的右侧与加料车本体的右侧通过销钉组件铰接配合,并由驱动液压油缸带动驾驶室翻转与复位;本技术采用简单可靠的锁紧组件实现驾驶室的侧向翻转,充分利用驾驶室侧面的空间,不用借助行车将驾驶室移走,只需要单人操作就能实现驾驶室翻转及复位。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节约了行车起吊驾驶室的时间,提高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驾驶室侧翻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加料斗、提升机构与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加料斗与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加料斗与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液压油缸、驾驶室和加料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中销钉组件、驾驶室和加料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中锁紧组件、驾驶室和加料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中锁紧组件的分解图;
[002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加料斗、推料机构和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加料斗、推料机构和提升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0025]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加料斗、推料机构和提升机构的俯视图;
[0026]图中:驾驶室1、加料车本体2、第一锁块31、通孔311、第一底板312、第一竖板313、第二锁块32、凸块321、凸块第一端3211、凸块第二端3212、第一顶板322、第二竖板323、锁片33、定位凹槽331、锁片第一端332、弯折部3321、锁片第二端333、螺钉34、螺孔341、第一弹性垫圈351、第二弹性垫圈352、第一阻尼垫353、第二阻尼垫354、调节螺栓36、液压油缸4、销轴组件5、第一连接件51、第二连接件52、销钉53、提升架61、安装架62、支撑梁621、第一穿孔622、第二穿孔623、加料斗71、第一纵板711、第一缺口7111、第二缺口7112、第二纵板712、第一滑条7121、第二滑条7122、底板713、连接板714、挂钩7141、第三穿孔7142、第四穿孔7143、推料板72、推料板第一端721、推料板第二端722、第一滑槽723、第二滑槽724、滚轮725、第一挂钩726、第一推料机构81、固定体811、移动体812、第二挂钩8121、第二推料机构82、钢丝绳91、钢丝绳第一端911、钢丝绳第二端912、第一定滑轮921、第二定滑轮922、第三定滑轮9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为了方便叙述,定义加料车设置有销轴组件5(下面会详细介绍)的一侧为右侧,加料车设置有锁紧组件3(下面会详细介绍)的一侧为左侧;定义加料车本体1(下面会详细介绍)设置加料装置(下面会详细介绍)的方位为前,反之为后进行方位的描述。
[0029]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9
[0030]一种加料车,包括驾驶室1、加料车本体2、锁紧组件3和液压油缸4,液压油缸4的一端铰接在驾驶室1的底部,液压油缸4的另一端铰接在加料车本体2的侧壁上,以通过液压油缸4驱动液压油缸4的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片、与驾驶室固定连接的第一锁块以及与加料车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锁块,所述第二锁块上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锁块上设置有供所述凸块穿置的通孔,所述锁片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对应所述凸块设置,以通过该所述定位凹槽将所述凸块锁于所述通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侧翻的快捷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块包括第一底板和分别竖立在所述第一底板两端的第一竖板,两所述第一竖板的自由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块包括第一顶板和分别竖立在所述第一顶板两端的第二竖板,两所述第二竖板的自由端与所述加料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贯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凸块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的凸块第二端以及和所述凸块第二端固定连接的凸块第一端,所述凸块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块第二端的直径;所述锁片包括锁片第一端和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潇鹏杨灿彬郭俊锋王坤鑫黄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