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庆炎专利>正文

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45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下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下部,其上分布有小槽;上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上部,其上分布有小孔;上、下平板互相平行,上平板上小孔与下平板上小槽垂直对应。借助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演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可演示底面为圆、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等多种形状的圆锥、棱锥、棱柱等几何体;可和旋转体基形配合演示多种旋转体形成。(*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数学教学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在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之初仅具有二维平面概念,缺乏三维空间相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对柱、锥、台等立体几何图形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显得枯燥无味、生涩难懂、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为此教具工作者进行了大量工作,设计出不少教具,但是大多功能单一,演示内容比较单调。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平板,下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下部,其上分布有小槽;上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上部,其上分布有小孔;上、下平板互相平行,上平板上小孔与下平板上小槽垂直对应。上平板上小孔为圆孔、下平板上小槽为圆锥槽;上平板上圆孔和下平板上圆锥槽分别位于以O和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以单位长或单位长倍数为坐标的坐标点上,O与O′垂直对应。圆孔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位于以O为圆点,以OA1为半径的圆周上且把圆O十二等分;圆孔B1、B2、B3、B4、B5、B6分别位于线段A1A3、A3A5、A5A7、A7A9、A9A11、A11A1中点上;圆孔C1、C2、C3、C4、C5、C6分别位于线段A1A5、A3A7、A5A9、A7A11、A9A1、A11A3中点上。支撑杆为双节杆配合结构,下节杆与底座相连,上节杆上端与接头连接;下平板安装于上、下节杆配合连接处,上平板安装于上节杆与接头配合连接处;下节杆上与上节杆配合处、上节杆上与接头配合处各有一凸台,接头上端面中央开有圆柱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节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平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平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示意图。本技术中上平板上均匀设有圆孔,下平板上与上平板圆孔垂直对应均匀设有圆锥槽,可利用插杆穿插其中直观地演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上平板上圆O、圆0圆周十二等分点上圆孔及圆O弦上中点圆孔的设计使得本技术和现有技术中其他组件结合可生动地演示底面为圆、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等多种形状的圆锥、棱锥、棱柱等几何体;利用各种旋转体基形插入本技术接头圆槽中可有效地演示各种旋转体形成。从而使学生在观察实模、仿模画图、识图思模过程中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借助该演示台还可进行题目演算。实施例本实施例由底座1、互相配合的下节杆2、上节杆3、下平板4、上平板5和接头6构成。下节杆2和上节杆3构成支撑杆,接头6与上节杆3、上节杆3与下节杆2、下节杆2与底座1之间螺接固定。下平板4、上平板5分别通过其上大圆孔7和8固定于下节杆2与上节杆3间和上节杆3与接头6之间,下节杆2和上节杆3上端有凸出圆台9支撑平板。上平板、下平板与支撑杆垂直。下平板上均匀分布有圆锥槽10,上平板上分布有圆孔11,圆孔11与圆锥槽10垂直对应。上平板上孔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位于以O为圆点,以OA1为半径圆周上且把圆O十二等分;圆孔B1、B2、B3、B4、B5、B6分别位于线段A1A3、A3A5、A5A7、A7A9、A9A11、A11A1中点上;圆孔C1、C2、C3、C4、C5、C6分别位于线段A1A5、A3A7、A5A9、A7A11、A9A1、A11A3中点上。权利要求1.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平板,本技术特征在于,下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下部,其上分布有小槽;上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上部,其上分布有小孔;上、下平板互相平行,上平板上小孔与下平板上小槽垂直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演示台,其特征在于,上平板上小孔为圆孔、下平板上小槽为圆锥槽;上平板上圆孔和下平板上圆锥槽分别位于以O和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以单位长或单位长倍数为坐标的坐标点上,O与O′垂直对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演示台,其特征在于,圆孔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位于以O为圆点,以OA1为半径圆周上且把圆O十二等分;圆孔B1、B2、B3、B4、B5、B6分别位于线段A1A3、A3A5、A5A、7A7A9、A9A11、A11A1中点上;圆孔C1、C2、C3、C4、C5、C8分别位于线段A1A5、A3A7、A5A9、A7A11、A9A1、A11A3中点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演示台,其特征在于,支撑杆为双节杆配合结构,下节杆与底座相连,上节杆上端与接头连接;下平板安装于上、下节杆配合连接处,上平板安装于上节杆与接头配合连接处;下节杆上与上节杆配合处、上节杆上与接头配合处各有一凸台,接头上端面中央开有圆柱槽。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演示台,其特征在于,支撑杆为双节杆配合结构,下节杆与底座相连,上节杆上端与接头连接;下平板安装于上、下节杆配合连接处,上平板安装于上节杆与接头配合连接处;下节杆上与上节杆配合处、上节杆上与接头配合处各有一凸台,接头上端面中央开有圆柱槽。专利摘要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平板,本技术特征在于,下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下部,其上分布有小槽;上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上部,其上分布有小孔;上、下平板互相平行,上平板上小孔与下平板上小槽垂直对应。借助于本技术可演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可演示底面为圆、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等多种形状的圆锥、棱锥、棱柱等几何体;可和旋转体基形配合演示多种旋转体形成。文档编号G09B23/04GK2255077SQ9620224公开日1997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孟庆炎, 仝志贤, 马黎明, 张又飞, 孟凡静 申请人:孟庆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立体几何演示台,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平板,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下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下部,其上分布有小槽;上平板通过其上大孔固定于支撑杆上部,其上分布有小孔;上、下平板互相平行,上平板上小孔与下平板上小槽垂直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炎仝志贤马黎明张又飞孟凡静
申请(专利权)人:孟庆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