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23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包括有:一胎体,呈环状,一胎面,及分别由该胎面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各胎边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若干凸件,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并使各凸件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高度;通过上述构件,利用形成于胎边的肋状凸件结构设计,可产生如叶片旋转以将较长的异物弹开、折断,且配合相当镂空的凹槽部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且在风压不足或遭受冲击情况下,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该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轮胎的胎边结构,特别是指于轮胎两侧胎边部位分别具有环设状的若干凸件,使胎边防侧撞、防刺穿、排除异物及增进支撑力。
技术介绍
行驶于路面上的交通工具,无论是汽车、机车或单车等,多以车轮滚动来前进、后退或转弯移动,并以车轮的轮胎部位直接与地面接触进行滚动。因轮胎须吸收滚动时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因此在材质上应用具弹性及缓冲特性的橡胶,以有效提高行驶时的舒适性;除此之外,轮胎对于支撑性亦有相当程度的要求,以承受上方车体、乘客及物品等总和的重力。轮胎结构大体上包括有胎面、胎边、胎唇及胎体等部位,其中胎边位于胎面两侧,胎唇则为固定于轮圈上的部位,胎面则是与地面接触的部位,胎体则是充气时能承受载重以有效支撑整个轮胎。以胎边部位而言,为整个轮胎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当车辆行驶在路况较差或路边有树枝、突出尖锐物时,若接触到胎边部位则容易发生切伤或割伤的情形,严重的产生瞬间爆破,较轻微的若未给予适当处理又继续行驶,胎边伤处将因不断挠曲导致裂开范围不断扩张,进而影响轮胎强度,有可能发生爆裂,影响行车安全。尤其以全地型车ATV(All-TerrainVehicle)的车种来说,因其属于机动性高且越野性能佳的车种,其可行驶于沙滩、河床、溪流、林道、沙漠或恶劣路况,因此更容易遇到轮胎被异物刺穿的情形;并且在全地型车ATV赛事中,常会有选手因轮胎遭刺破以致无法完成比赛,以胎边遭受刺穿的情况最为常见。为能降低轮胎的胎边受到刺穿的情形发生,目前业界发展出胎边防刺结构;然而对于轮胎的胎边结构,除针对轮胎胎边防刺的功能外,也有作为“品牌辨识”或“美观”等其他功效的胎边技术研发,以“美观”为诉求的胎边结构,如中国台湾第100302913号设计专利所公开的“轮胎(162)”,及中国台湾第096303592号设计专利所公开的“轮胎”。以“辨识”为诉求的胎边结构,如中国台湾第103204365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具文图辨识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及中国台湾第094210697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轮胎标签护框”。进一步针对轮胎胎边的防刺功能的现有技术,如中国台湾第106216016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轮胎胎体侧面防刺结构”,其轮胎本体形成一胎面,两侧各为一胎边,在该胎边沿圆周周向设置一防刺结构,其包括一靠近该胎面的第一齿纹道、一径向相邻该第一齿纹道的第二齿纹道、一径向相邻该第二齿纹道的第三齿纹道;该第一、二、三齿纹道,各连续沿该胎边圆周周向分布多个齿纹,该第一、二、三齿纹道的各齿纹粗细不同,并且该第一、二、三齿纹道分别在适合的该多个齿纹厚度设为厚凸状而各为一波峰部,借以该第一、二、三齿纹道与该波峰部,提供一轮胎在旋转时推开异物以防刺破轮胎。另一种现有轮胎的胎边防刺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5217438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可增加保护层的轮胎结构”,其是在轮胎外胎的外侧结合保护层而成,其轮胎外胎的周缘位置具有止滑纹,其轮胎外胎的两侧具有侧边面,保护层为一长带状,该为具有打滑与滑溜特性的材质制成,其本身并具有折射光线的功效,而内侧为黏贴面,外侧则印设有标志图案,且标志图案亦具有折射光线的功效。上述两种现有结构均为作为轮胎胎边防刺穿、防撞的技术,其中第一种将各第一、二、三齿纹道以一体方式环设于轮胎胎边上,并利用各第一、二、三齿纹道沿胎边构成径向的粗糙面,以及波峰部造成胎边不平整面,让轮胎在旋转时,可以推开异物,以防止异物接触而刺破轮胎;第二种则是在轮胎胎边以贴覆方式增设一长带状的保护层,并使该保护层以具有打滑与滑溜特性的材质制成,以达到防刺效果。前述两种现有技术以增加胎边厚度的方式,降低胎边部位被异物刺穿的机率,如遇到较长或较尖的异物仍会刺穿,故其防刺保护的效果仍有局限;并且,以增加胎边厚度的方式,对支撑性贡献不大,而且会加重轮胎的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针对前述现有胎边结构,提出可解决的现有问题,且能提升轮胎的支撑性的胎边结构。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包括有:一胎体,呈环状,一胎面,及分别由该胎面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胎面及胎边之间为一胎肩,各胎边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若干凸件,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并使各凸件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高度;通过上述构件,利用形成于胎边的肋状凸件结构设计,可产生如叶片旋转以将较长的异物弹开、折断,且配合相当镂空的凹槽部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且在风压不足或遭受冲击情况下,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该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在轮胎的胎边部位形成一凹槽部,并在该凹槽部内形成若干凸件的结构设计,在行驶滚动时可产生如叶片旋转的作用,可将较长的异物弹开,甚至将其折断,且配合相应镂空的凹槽部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利用形成在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在风压不足或遭受冲击情况下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通过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进一步的,该胎边分别具有环设状的一轮圈线,其最外环部位设为一第一基准线;距离该轮胎的中心线左右两侧1/3断宽的位置分别设为一左基准线及一右基准线,通过该左基准线及右基准线与胎面底部的两个交会点的直线设定为一第二基准线;该凸件配置于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内。进一步的,各凸件设于该胎肩与轮圈线间的区域内。进一步的,各凸件的凸件长度为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长度的1/2至2/3。进一步的,各凸件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呈辐射状态的环状排列,该凸件的凸件宽度的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外径尺寸的3%至5%之间。进一步的,各凸件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呈辐射状态的环状排列,该凸件的凸件宽度的其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外径尺寸的3%至5%之间。进一步的,各凸件是呈单一片状的一凸肋片。进一步的,各凸件的凸肋片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凸件高度;其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凸件长度的35%至50%之间。进一步的,该凸件的凸肋片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形成辐射状排列,相邻凸肋片之间配置角度为15°至25°之间。进一步的,该凸件在凹槽部倾斜设置,凸件的中心线与轮胎的径向的夹角为-45°至45°之间。进一步的,每一该凸件的凸件高度的数值与该凹槽部的底缘深浅位置相对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向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断面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向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轮胎D第一基准线11胎体B第二基准线12胎面C区域范围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n一胎体,呈环状;/n一胎面,及分别由该胎面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胎面及胎边之间为一胎肩,各胎边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n若干凸件,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并使各凸件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胎体,呈环状;
一胎面,及分别由该胎面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胎面及胎边之间为一胎肩,各胎边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
若干凸件,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并使各凸件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胎边分别具有环设状的一轮圈线,其最外环部位设为一第一基准线;距离该轮胎的中心线左右两侧1/3断宽的位置分别设为一左基准线及一右基准线,通过该左基准线及右基准线与胎面底部的两个交会点的直线设为一第二基准线;该凸件配置于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凸件设于该胎肩与轮圈线间的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凸件的凸件长度为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长度的1/2至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裕杰薛超林于暄萧于盛
申请(专利权)人:正新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