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458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46
本申请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胎侧、胎体和胎趾,在胎趾的内侧设置有与胎趾一体成型的环形支撑凸环,在胎侧或胎面受撞击后,环形支撑凸环的第三角能与胎侧或胎体内侧面相抵,在环形支撑凸环与胎侧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临时气腔,阻止胎侧继续形变,避免骨架材料达到形变极限,防止鼓包。

A kind of impact resistant and drum proof ty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
本申请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包括胎面、胎侧、胎体和胎趾,当轮胎在充气行驶状态,轮胎侧壁、胎面受到撞击或者因行驶面不平整受到挤压时,因为轮毂和路面的刚性相对轮胎来说更高,连接轮毂和胎面的轮胎侧壁会发生弯折形变,当形变到一定程度,超出轮胎骨架材料的形变极限,骨架材料会发生断裂,断裂处会因轮胎内压而鼓起,达到压强平衡,在轮胎侧壁发生鼓包现象。目前,防鼓包轮胎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9257797U)公开了一种耐胎侧鼓包的UHP轮胎,采用轮胎中与带束层贴合的帘布层采用高反包设计,使反包端点落在带束层的下方,以避免反包端点分布在高曲饶区域,从而降低帘线疲劳断裂的风险。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0614885A)一种半钢轮胎用加强胎唇结构。包括内衬层,所述内衬层内表面设置有胎体帘层,所述帘布层由径向排列的帘线构成,所述帘布层和所述内衬层从轮胎内侧向外侧环绕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套设于所述第二翻边内,所述第一翻边形成三角空心结构为胶芯;所述胶芯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软三角胶芯和硬三角胶芯。可以有效的提升轮胎的承重耐久力,减少胎唇裂口、变形、鼓包等故障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轮胎侧壁发生鼓包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该轮胎通过在胎趾的内侧设置有与胎趾一体成型的环形支撑凸环,在胎侧或胎面受撞击后,环形支撑凸环的第三角能与胎侧或胎体内侧面相抵,在环形支撑凸环与胎侧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临时气腔。阻止胎侧继续形变,避免骨架材料达到形变极限,防止鼓包。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胎侧、胎体和胎趾,在胎趾的内侧设置有与胎趾一体成型的环形支撑凸环,环形支撑凸环的截面具有第一角、第二角和第三角,环形支撑凸环与原胎趾内侧相连接起始于第一角,终止于第二角;所述的第一角的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轮胎着合线的上方,第一角的角度呈锐角角度;第二角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靠近或稍微凸出轮胎刚性位置线位置,第二角的角度呈钝角角度;所述的第三角向胎体延伸,第三角的顶部采用圆弧过渡,第三角的顶点靠近轮胎中心线位置,角度呈锐角角度,在胎侧或胎面受撞击后,第三角能与胎侧或胎体内侧面相抵,在环形支撑凸环与胎侧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临时气腔。作为一种方式,环形支撑凸环为连续或间断的凸环。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环形支撑凸环的侧面均采用弧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环形支撑凸环内设置有用于搜集轮胎运行状况数据的传感器和通信组件。本申请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胎趾的内侧设置有与胎趾一体成型的环形支撑凸环,在胎侧或胎面受撞击后,环形支撑凸环的第三角能与胎侧或胎体内侧面相抵,在环形支撑凸环与胎侧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临时气腔。阻止胎侧继续形变,避免骨架材料达到形变极限,防止鼓包。没有变更轮胎胎趾外侧曲线,故不会影响轮胎正常装卸和就位压力,同时也为设置用于搜集轮胎运行状况数据的传感器和通信组件提供了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在受到台阶撞击上的变形图。图3为实物撞击模拟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1、胎侧2、胎体3和胎趾4,轮胎安装设置在轮辋7上。在胎趾4的内侧设置有与胎趾4一体成型的环形支撑凸环5,环形支撑凸环5为连续凸环,环形支撑凸环5的侧面均采用弧面,环形支撑凸环5内侧可以设置有支撑骨架或者,用于搜集轮胎运行状况数据的传感器和通信组件。环形支撑凸环5的截面具有第一角51、第二角52和第三角53,环形支撑凸环5与原胎趾内侧6相连接起始于第一角51,终止于第二角52;所述的第一角51的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6轮胎着合线20的上方,第一角51的角度呈锐角角度;第二角52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6靠近或稍微凸出轮胎刚性位置线30位置,第二角52的角度呈钝角角度;所述的第三角53向胎体3延伸,第三角53的顶部采用圆弧过渡,第三角53的顶点靠近轮胎中心线10位置,角度呈锐角角度。如图2所示,在胎侧2或胎面1受撞击后,第三角53能与胎侧2或胎体3内侧面相抵,在环形支撑凸环5与胎侧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临时气腔8。以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列,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1)、胎侧(2)、胎体(3)和胎趾(4),其特征在于,在胎趾(4)的内侧设置有与胎趾(4)一体成型的环形支撑凸环(5),环形支撑凸环(5)的截面具有第一角(51)、第二角(52)和第三角(53),环形支撑凸环(5)与原胎趾内侧(6)相连接起始于第一角(51),终止于第二角(52);所述的第一角(51)的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6)轮胎着合线(20)的上方,第一角(51)的角度呈锐角角度;第二角(52)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6)靠近或稍微凸出轮胎刚性位置线(30)位置,第二角(52)的角度呈钝角角度;所述的第三角(53)向胎体(3)延伸,第三角(53)的顶部采用圆弧过渡,第三角(53)的顶点靠近轮胎中心线(10)位置,角度呈锐角角度,在胎侧(2)或胎面(1)受撞击后,第三角(53)能与胎侧(2)或胎体(3)内侧面相抵,在环形支撑凸环(5)与胎侧(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临时气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撞击防鼓包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1)、胎侧(2)、胎体(3)和胎趾(4),其特征在于,在胎趾(4)的内侧设置有与胎趾(4)一体成型的环形支撑凸环(5),环形支撑凸环(5)的截面具有第一角(51)、第二角(52)和第三角(53),环形支撑凸环(5)与原胎趾内侧(6)相连接起始于第一角(51),终止于第二角(52);所述的第一角(51)的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6)轮胎着合线(20)的上方,第一角(51)的角度呈锐角角度;第二角(52)顶点位于原胎趾内侧(6)靠近或稍微凸出轮胎刚性位置线(30)位置,第二角(52)的角度呈钝角角度;所述的第三角(53)向胎体(3)延伸,第三角(53)的顶部采用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毅超吕剑杨和涛张小飞张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