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桥减震器回弹调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94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4
摩托车前桥减震器回弹调钮机构,双向阀活塞固定在内筒中,缓冲阀活塞固定在内筒中,弹簧上端压在缓冲阀活塞上、下端压在下筒盖上;下筒盖上螺接固定有阀套,回弹调钮螺接固定在下筒盖上,阀杆的前端为圆锥状,阀杆的前端堵压在双向阀活塞的中心孔下端开口处,阀杆的下端成型有阀杆帽,阀套的中心孔内壁上成型有阀套中心孔台阶,阀杆帽的上端面限位于阀套中心孔台阶,回弹调钮的上端螺接在阀杆帽上,阀杆帽与阀套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圈。当减震器受到外力拉伸时,它可以调节阀杆伸入双向阀活塞的中心孔的位置,从而控制减震器的回弹性能。从而控制减震器的回弹性能。从而控制减震器的回弹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前桥减震器回弹调钮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摩托车前桥所用的压缩调钮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摩托车前桥减震器主要是采用弹簧来减震,没有配置液压减震系统。一些特殊场所用的摩托车减震器,如摩托车赛车所用的减震器由于运行的环境不同,所以对减震器的性能和要求更高,一是要求减震器有更好的缓冲作用,二是减震器在运行过程中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象飞越斜坡的摩托车减震器,如果仅采用弹簧来减震,则减震器十分容易损坏,而且表演人员也容易受伤。
[0003]一般的摩托车减器其缓冲性能无法调节,而不同场合不同人使用同一减震器时,对减震器的缓冲性能要求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摩托车前桥减震器回弹调钮机构,当减震器受到外力拉伸时,它可以调节阀杆伸入双向阀活塞的中心孔的位置,从而控制减震器的回弹性能。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6]摩托车前桥减震器回弹调钮机构,包括上连接件,外筒体、内筒体、上筒盖和下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的上端与上筒盖固定在一起,外筒体和内筒体中注满减震油,连接件与上筒盖固定在一起,下筒体的上端与外筒体插套在一起,下筒体的下端固定在下筒盖上,双向阀活塞固定在内筒中,缓冲阀活塞固定在内筒中,弹簧上端压在缓冲阀活塞上、下端压在下筒盖上;
[0007]下筒盖上螺接固定有阀套,回弹调钮螺接固定在下筒盖上,阀杆的前端为圆锥状,阀杆的前端堵压在双向阀活塞的中心孔下端开口处,阀杆的下端成型有阀杆帽,阀套的中心孔内壁上成型有阀套中心孔台阶,阀杆帽的上端面限位于阀套中心孔台阶,回弹调钮的上端螺接在阀杆帽上,阀杆帽与阀套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圈。
[0008]所述回弹调钮与下筒盖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圈。
[0009]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的上端与上筒盖螺接固定在一起。
[0010]所述回弹调钮上成型有调钮横向孔,小弹簧插套在调钮横向孔中,小弹簧的左右两边均压在一钢珠上,钢珠压在下筒盖的中心孔的内壁上。
[0011]所述阀套螺接固定在下筒盖的中心孔中。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当减震器受到外力拉伸时,它可以调节阀杆伸入双向阀活塞的中心孔的位置,从而控制减震器的回弹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上连接件;2、外筒体;3、内筒体;4、上筒盖;5、下筒体;6、双向阀活塞;7、下筒盖;8、缓冲阀活塞;9、弹簧;10、回弹调钮;11、阀套;12、阀杆;13、第一密封圈;14、小弹簧;15、钢珠;16、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见图1、2所示,摩托车前桥减震器回弹调钮机构,包括上连接件1,外筒体2、内筒体3、上筒盖4和下筒体5,外筒体2和内筒体3的上端与上筒盖4固定在一起,外筒体2和内筒体3中注满减震油,连接件1与上筒盖4固定在一起,下筒体5的上端与外筒体2插套在一起,下筒体5的下端固定在下筒盖7上,双向阀活塞6固定在内筒3中,缓冲阀活塞8固定在内筒3中,弹簧9上端压在缓冲阀活塞8上、下端压在下筒盖7上;
[0018]下筒盖7上螺接固定有阀套11,回弹调钮10螺接固定在下筒盖7上,阀杆12的前端为圆锥状,阀杆12的前端堵压在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下端开口处,阀杆12的下端成型有阀杆帽121,阀套11的中心孔内壁上成型有阀套中心孔台阶11a,阀杆帽121的上端面限位于阀套中心孔台阶11a,回弹调钮10的上端螺接在阀杆帽121上,阀杆帽121与阀套11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圈13。
[0019]所述回弹调钮10与下筒盖7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圈16。
[0020]所述外筒体2和内筒体3的上端与上筒盖4螺接固定在一起。
[0021]所述回弹调钮10上成型有调钮横向孔101,小弹簧14插套在调钮横向孔101中,小弹簧14的左右两边均压在一钢珠15上,钢珠15压在下筒盖7的中心孔的内壁上。
[0022]所述阀套11螺接固定在下筒盖7的中心孔中。
[0023]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和减震器被压缩时,阀杆12的前端堵压在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下端开口处,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被堵死,减震油无法从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中通过,双向阀活塞6也叫油分离活塞。
[0024]当减震器被拉伸时,阀杆12的前端才会与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分离,这时减震油才会从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通过。阀杆12的前端与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之间的间隙大小会决定减震器的回弹性能,通过用杆锥转动回弹调钮10可以控制阀杆12的前端与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控制减震器的回弹性能。
[0025]也就是说,回弹调钮10将阀杆12向上顶起的越多,减震器拉伸时,从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中流过的减震油越少,反之是越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摩托车前桥减震器回弹调钮机构,包括上连接件(1),外筒体(2)、内筒体(3)、上筒盖(4)和下筒体(5),外筒体(2)和内筒体(3)的上端与上筒盖(4)固定在一起,外筒体(2)和内筒体(3)中注满减震油,连接件(1)与上筒盖(4)固定在一起,下筒体(5)的上端与外筒体(2)插套在一起,下筒体(5)的下端固定在下筒盖(7)上,双向阀活塞(6)固定在内筒体(3)中,缓冲阀活塞(8)固定在内筒体(3)中,弹簧(9)上端压在缓冲阀活塞(8)上、下端压在下筒盖(7)上,其特征在于:下筒盖(7)上螺接固定有阀套(11),回弹调钮(10)螺接固定在下筒盖(7)上,阀杆(12)的前端为圆锥状,阀杆(12)的前端堵压在双向阀活塞(6)的中心孔下端开口处,阀杆(12)的下端成型有阀杆帽(121),阀套(11)的中心孔内壁上成型有阀套中心孔台阶(11a),阀杆帽(121)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正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