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0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5
本申请涉及房车取暖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其包括基底,基底上设有输送导热介质的输送管,输送管上连通有换热器,基底上设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与换热器连接。输送管上连通有导热管,导热管间隔排布有多根,相邻导热管首尾相连通。基底上设有用于容纳导热介质的补充壶,补充壶通过管道与输送管连通。本申请具有减少取暖时的燃油消耗,提升节能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地暖结构
本申请涉及房车取暖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车地暖结构。
技术介绍
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车种,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方便人们驾驶和居住。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16940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房车,包括在车厢内由车尾到车头方向通过隔板依次设置的后部起居区、厨卫区、会客区、驾驶区,驾驶区顶部有顶置双人床;在后部起居区内有双人床,双人床的下部有衣柜和净水箱,厨卫区有位于车厢左侧的卫生间和位于车厢右侧的橱柜,在会客区内有位于车厢左侧的餐桌及位于车厢右侧的单人沙发,餐桌两侧分别有双人座椅,在车厢后部有行李舱,在餐桌上方设置有升降电视,在车顶上固定有顶置空调、换气扇和逃生天窗。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天气寒冷时,住在房车内的人们会启动发电机,发电机对取暖设备供电,通过消耗的燃油的方式进行取暖,能源消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取暖时的燃油消耗,提升节能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房车地暖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房车地暖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有输送导热介质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连通有换热器,所述基底上设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换热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底用于设置加热元件和换热器;输送管用于供导热介质流动;加热元件用于向化热器提供热量;换热器用于将导热介质加热。导热介质在输送管内流动,换热器吸收加热元件供给的热量后对换热器内的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导热介质在输送管内流动时向周围散热,热量从输送管向车厢内传递,减少发电机的燃油消耗,提升节能效果。可选的,所述输送管上连通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间隔排布有多根,相邻所述导热管首尾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间隔排布的导热管首尾相接呈蛇形,扩大了导热介质的散热面积,提升对车厢内的加热效率,减少加热元件运转时间,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可选的,所述基底上设有用于容纳导热介质的补充壶,所述补充壶通过管道与输送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介质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向空气中挥发,导致输送管内的导热介质减少,输送管内存在空气降低对车厢的加热效果。补充壶对输送管内不断进行导热介质的补充,输送管内充盈导热介质,进一步提升对车厢内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减少加热时间,进一步提升节能性。可选的,所述基底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铺设输送管的容纳槽,所述加热元件和换热器设置在安装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为保温材料,安装板将输送管包裹,减少输送管与周围的热传递,提升对车厢内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减少加热时间,进一步提升节能性。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导热板,所述输送管的侧壁与导热管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板用于扩大散热面积,输送管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上,热量从导热板向车厢内传递,车厢受热更均匀,减少对车厢的持续加热时间,提升对车厢的加热效果,进一步提升房车节能效果。可选的,所述基底与安装板之间设有隔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降低输送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提升导热介质的加热精度,导热介质的热量向车厢内大量传递,提升热量传递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减少加热时间,提升房车的节能性。可选的,所述隔热层与基底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基底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对隔热层进行支撑,并提升隔热层的稳定性,减少隔热层在重力压迫下的形变,提升隔热层的使用寿命,延长隔热层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加热元件为燃油加热器,所述加热元件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油加热器将空气加热并吹向换热器,换热器将加热的空气吸收并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燃油加热器直接采用燃油进行驱动,相比发电机,燃油加热器消耗的燃油更少,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加热元件加热空气并将加热过的空气向换热器输送,导热介质在换热器内被加热,加热过的导热介质沿输送管进行循环,循环过程中与周围进行热交换,对车厢内部进行加热,相比采用发电机给大功率取暖设备供电,加热元件消耗的能源更少,提升房车的节能效果;2.基底上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减少输送管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减少热量损失,提升对车厢内部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减少加热元件运转时间,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3.设置散热板扩大对车厢内部的散热效率,车厢内部受热更加均匀,提升车厢的加热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体现输送管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2、加热元件;3、换热器;4、输送管;5、导热管;6、补充壶;7、安装板;8、导热板;9、隔热层;10、加强板;11;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参照图1和图2,房车地暖结构包括基底1,基底1上设有加热元件2,加热元件2为燃油加热器,基底1上设有换热器3,加热元件2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连通,换热器3上连通有输送导热介质的输送管4,导热介质具体为防冻液。加热元件2将空气加热,并将加热过的空气向换热器3输送,换热器3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对输送管4内的导热介质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导热介质沿输送管4进行循环,导热介质的热量通过输送管4向车厢内传递,对车厢内部进行加热。燃油加热器相比燃油发电机消耗的燃油更少,节约燃油的使用,提升房车的节能性。参照图1和图2,输送管4上连通有导热管5,导热管5的长度方向与基底1宽度方向平行,导热管5沿基底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根,相邻导热管5首尾相连通。导热管5提升导热介质的流动距离,扩大对车厢内部的加热范围,对车厢内部加热更均匀,提升加热效果。参照图1和图2,基底1上设有安装板7,加热元件2和换热器3固定在安装板7上,安装板7上开设有用于铺设输送管4和导热管5的容纳槽11,输送管4和导热管5的侧壁与容纳槽11的内壁贴合。输送管4和导热管5嵌在容纳槽11内,容纳槽11将输送管4和导热管5周围封闭,减少导热介质对车型加热时的损失的热量,提升对对车厢内部的加热效率。参照图1和图2,基底1与安装板7之间设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固定连接在基底1上。加强板10与安装板7之间夹设有隔热层9。加强板10对隔热层9进行支撑,提升隔热层9的安装稳定性。隔热层9减少安装板7以及安装板7内输送管4和导热管5与周围环境的热传递,大大减少导热介质对车厢加热时的热量损失,提升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房车的节能性。参照图1和图2,安装板7上固定连接有导热板8,输送管4和导热管5的侧壁与导热板8的底面贴合。输送管4和导热管5将热量向导热板8上传递,导热板8扩大散热面积,对车厢内的加热更均匀,提升加热效果。参照图1和图2,安装板7上设有容纳导热介质的补充壶6,补充壶6通过管道与换热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所述基底(1)上设有输送导热介质的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上连通有换热器(3),所述基底(1)上设有加热元件(2),所述加热元件(2)与换热器(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所述基底(1)上设有输送导热介质的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上连通有换热器(3),所述基底(1)上设有加热元件(2),所述加热元件(2)与换热器(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4)上连通有导热管(5),所述导热管(5)间隔排布有多根,相邻所述导热管(5)首尾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上设有用于容纳导热介质的补充壶(6),所述补充壶(6)通过管道与输送管(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上设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上开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亚飞秦金龙王瑞琦
申请(专利权)人:霍夫勒苏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