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05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敏鼓,该光敏鼓在具有感光体的圆柱形元件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螺旋齿轮和第二螺旋齿轮,该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相比,被设置在更接近上述圆柱形元件的轴向顶端的位置,而且直径更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敏鼓,照相制版腔,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该成象装置可以配备于例如光电成象复印机上,激光印刷机上,LED印刷机上以及传真机上,或类似设备中。在这种成象装置中,将均匀充电的一个光敏鼓选择性地进行曝光,从而形成潜象,通过用上色剂对该潜象进行显影产生肉眼可见的潜象作为上色剂图象。光敏鼓表面形成的上色剂图象被转移给记录媒体,因此完成对图象的记录。按这种方式,在这类成象装置中,光敏鼓必须以高精确度旋转,从而提高成象质量。针对这一点,有人提供了一种技术,其中,光敏鼓上的齿轮与成象装置中的齿轮相啮合,这样,来自成象装置的驱动力就必定传递到光敏鼓上,从而使光敏鼓高精确度地进行旋转。顺便说,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些技术,记载于下列的专利文件中。首先美国专利4,829,335(1989年5月9日公布)公开的技术是借助一个螺旋齿轮将成象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光敏鼓。在这篇专利中,可以使光敏鼓在轴向上就位,并且光敏元件以高精度进行旋转。其次,在美国专利5,126,800(1992年6月30日公布)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承象元件上带有第一和第二驱动传送部件,而在一显影剂携带元件上带有第三驱动传送部件,这样,第三驱动传送部件就可以选择性地与第一或第二驱动传送部件相啮合。按照该专利,可以根据显影剂的种类很方便地改变显影剂携带元件的转速。以上二篇专利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一个光敏元件的齿轮是与成象装置中的齿轮相啮合的以便将成象装置的驱动力准确地传递给光敏元件。本专利技术对这种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及一种成象设备,它们可以完美地成象。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及一种成象设备,它们能够有效地传递驱动力。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及一种成象设备,它们能减少光敏体被损坏的可能性。也说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例如,在安装光敏鼓时,当将其先放置于一支撑表面时,光敏鼓可以借助一宽大的支撑表面而稳定地竖直立起。而当光敏鼓被平躺放置时,由于此时鼓的一端被抬起成倾斜状态,光敏体并不与放置表面相接触。这时,光敏体遭破损的可能性就减小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和一种成象设备,其中光敏鼓的安装方向在其安装过程中很容易被识别,而且可以改善组装效率。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螺旋齿轮装在一圆筒形元件附近,操作者在安装光敏鼓的过程中,根据螺旋齿轮很容易识别光敏鼓的安装方向。以下是对附图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复印机的剖面正视图,其中装有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的一照相制版腔;图2是复印机的透视图,其中的托盘是打开的;图3是复印机的透视图,其中的托盘是闭合的;图4是照相制版腔的剖面正视图;图5是照相制版腔的透视图;图6是沿相反方向所看到的照相制版腔的透视图;图7是将照相制版腔的上、下架分开时,该腔的分解剖面图;图8是下架的透视图,表明其内部的结构;图9是上架的透视图,表明其内部的结构;图10是照相制版光敏鼓的轴向剖面图;图11是用于解释测量充电噪音的示意图;图12是表明填充物的位置对所测得的充电噪音的影响的图线;图13是光敏鼓的接地件的透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敏鼓接地件的透视图;图15是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用于光敏鼓的接地件不分叉;图16是用于光敏鼓的不分叉接地件的剖面图;图17是充电辊辅助结构的正视图;图18A是一曝光盘的透视图,而图18B是其局部剖面图;图19是一带有搅拌叶的非磁性上色剂喂入机构的剖面图;图20是表明光敏鼓9与显影筒12d之间的定位关系的轴向剖面图,还有一个用于对显影筒加压的结构;图21A是沿图20A-A线的剖面图,图21B是沿图20B-B线的剖面图;图22是用于解释对显影筒加压力的剖面图;图23是一隔离板的透视图,此时板的上边缘发生了扭曲;图24A是一透视图,它表明一双面胶带从隔离板的下端伸出,图24B和24C表明一粘着工具粘接在伸出的双面胶带上的情形;图25A是一透视图,表明隔离板的下端部被弯曲,它粘附在一弯曲的连接面上,图25B是一透视图,它表明隔离板的上部由于脱离了连接表面的弯曲部分而被张紧的情形;图2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隔离板的透视图,其中板的宽度从二端向中间逐渐直线性的加大;图27是一透视图,用于解释隔离板连接表面通过对表面加压而发生弯曲的情形;图28表明一记录媒体被下架的下表面导引时的情形;图29是一剖面图,表明光敏鼓最终被组装起来的情形;图30是一剖面图,表明显影刮刀和清洁刮刀伸出时的情形;图31是用于解释照相制版腔组装情形的分解图;图32说明了当照相制版腔的光敏鼓被组装时,导引元件的位置;图33是一结构的剖面图,其中鼓的导引件装在刮刀支撑件的端部;图34是一透视图,说明光敏鼓轴承件与显影筒的连接关系;图35是光敏鼓和装在轴承件上的显影筒的剖面图;图36是一盖膜和一撕带的透视图;图37是表明撕带从一夹具中伸出来的透视图;图38是一示意图,表示照相制版腔被操作者用手拿住时的情形;图39A是一流程图,表明照相制版腔的组装流水线,图39B是表明对照相制版腔进行拆卸和清洁的流程图;图40是一透视图,表明照相制版腔被置入成象设备中时的情形;图41是一透视图,表明图24中的照相制版腔正被装入成象设备中的情形;图42是一透视图,表明成象设备中三个接点的排布情况;图43是该三个接点构造的剖面图;图44是一剖面图,解释下架和透镜系统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图45是一剖面图,解释下架和正本支撑玻璃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图46是定位销连接位置的透视图;图47是一正面示意图,表明鼓与套筒的转轴及轴支撑元件之间的关系,还表明了从一驱动齿轮向光敏鼓的凸缘齿轮传递驱动力时的传递方向;图4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显影筒的分解透视图,其中套筒很容易滑动;图49是图48中显影筒的正视简图;图50上架和下架脱开时的正剖面图;图51表明齿轮和连接件与光敏鼓相连的情形;图52A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显影筒接受元件的正视图,图52B是图52A所示的接受元件的端面正视图;图53是一装置的正视图,其中显影刮刀和清洁刮刀可以通过销钉连接在成象设备的内部;图54是一正视图,它表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光敏鼓最终装配的情况;图5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支撑光敏鼓及显影筒的轴承元件的正视简图;图56是将驱动力从成象设备的一驱动马达传递到各个元件上的传送机构简图;图57和58是一透视图,它表明光敏鼓的凸缘齿轮及与该凸缘轮相组合的齿轮都从下架中伸出的情况;图59表明将驱动力自成象设备的驱动齿轮传向光敏鼓及传送辊的齿轮系;图60A和60B显影筒的不同传送机构,该机构可用磁性上色剂和非磁性上色剂;图6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光敏鼓的透视图;图62是当光敏鼓沿坚直方向放置在停靠表面上时的侧视图;图63是当光敏鼓被平放在停靠表面上时的侧视图;图64是一正视剖面图,它表明光敏鼓安装时的情形。现参照相应的附图,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照相制版腔以及采用该制版腔的成象设备进行说明。先概括地讲述一下成象设备的总体结构。图1是一复印机的正剖视图,它作为成象设备的一个例子,其中装有一照相制版腔,图2是一托盘处于打开状态的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敏鼓,其包括:圆柱形元件,在该元件上具有感光体;第一和第二螺旋齿轮,并排轴向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元件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沿轴向设置在第二螺旋齿轮的外侧,第一螺旋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端厚史水谷守一关根一美津田忠之池本功渡边一史笹子悦一清水康史野田晋弥小林和典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