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15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特别是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下模、限位框架和折弯件;下模底部中间贯通有底槽,下模顶部开设有T口,且T口底部焊接有三根限位柱,下模前方且位于T口左右两侧焊接有两根螺栓,且螺栓末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限位框架位于下模前方,且限位框架前方左右两侧对称贯穿有两个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限位柱、限位框架、推板和硅胶片,由于限位柱的限位,使得折弯件难以前后晃动,同时由于限位框架的限位,使得折弯件难以上下晃动,整体的稳定性较好,并且所使用的螺栓数量少,在更换折弯件时效率较快,以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折弯件更换效率慢的问题。折弯件更换效率慢的问题。折弯件更换效率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

技术介绍

[0002]折弯模是折弯机用来成型加工板料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用以在折弯机压力的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件。
[0003]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0004]现有的折弯模为了适用多种的折弯角度,折弯膜中的折弯件通常都是可拆卸式的,但是为了维持冲压时的稳定性,在固定折弯件时通常会使用多个螺栓进行固定,虽然稳定性较好,但是在更换折弯件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换效率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以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折弯件更换效率慢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包括下模、限位框架和折弯件;
[0007]所述下模底部中间贯通有底槽,所述下模顶部开设有T口,且所述T口底部焊接有三根限位柱,所述下模前方且位于T口左右两侧焊接有两根螺栓,且所述螺栓末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
[0008]所述限位框架位于下模前方,且所述限位框架前方左右两侧对称贯穿有两个栓孔,所述限位框架内壁后方上下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卡口,且所述限位框架内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前后两侧均通过金属胶粘接固定有硅胶片;
[0009]所述折弯件卡合于T口中,且所述折弯件前方贯通有顶槽,所述折弯件顶部中间开设有折弯口,且所述折弯件底部开设有三个限位口。
[0010]具体的,所述下模上方设置有上模,且所述上模底部与折弯口相匹配。
[0011]具体的,两根所述螺栓分别贯穿过两个所述栓孔,且两个所述螺母分别紧靠两个所述栓孔前方。
[0012]具体的,所述限位框架呈凹字形,且所述限位框架后方上下两侧分别贯穿过顶槽以及底槽。
[0013]具体的,两个所述卡口分别靠近于顶槽以及底槽后方,所述推板上下两端通过硅胶片分别紧密卡入至两个所述卡口中,且所述推板紧靠下模后方。
[0014]具体的,三根所述限位柱对应插入于三个所述限位口中。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6]通过设置限位柱、限位框架、推板和硅胶片,由于限位柱的限位,使得折弯件难以前后晃动,同时由于限位框架的限位,使得折弯件难以上下晃动,整体的稳定性较好,并且
所使用的螺栓数量少,在更换折弯件时效率较快,以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折弯件更换效率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折弯件的底部示意图。
[0020]图中:1-下模、101-T口、102-限位柱、103-螺栓、104-螺母、105-底槽、2-限位框架、201-栓孔、202-卡口、3-推板、301-硅胶片、4-折弯件、401-顶槽、402-折弯口、403-限位口、5-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包括下模1、限位框架2和折弯件4;
[0023]所述下模1底部中间贯通有底槽105,所述下模1顶部开设有T口101,且所述T口101底部焊接有三根限位柱102,三根所述限位柱102对应插入于三个所述限位口403中,所述下模1前方且位于T口101左右两侧焊接有两根螺栓103,且所述螺栓103末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04,两根所述螺栓103分别贯穿过两个所述栓孔201,且两个所述螺母104分别紧靠两个所述栓孔201前方;
[0024]所述限位框架2位于下模1前方,且所述限位框架2前方左右两侧对称贯穿有两个栓孔201,所述限位框架2内壁后方上下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卡口202,且所述限位框架2内设置有推板3,所述推板3前后两侧均通过金属胶粘接固定有硅胶片301,两个所述卡口202分别靠近于顶槽401以及底槽105后方,所述推板3上下两端通过硅胶片301分别紧密卡入至两个所述卡口202中,且所述推板3紧靠下模1后方;
[0025]所述折弯件4卡合于T口101中,且所述折弯件4前方贯通有顶槽401,所述限位框架2呈凹字形,且所述限位框架2后方上下两侧分别贯穿过顶槽401以及底槽105,所述折弯件4顶部中间开设有折弯口402,且所述折弯件4底部开设有三个限位口403。
[0026]在需要更换折弯件4时,先将螺母104拧下,然后将推板3向左或向右推动,直至推板3上下两端从卡口202内脱出即可,再将限位框架2向前拉动,让螺栓103与栓孔201分离,且限位框架2后方上下两侧分别从顶槽401和底槽105内脱出,再将折弯件4上抬,使得限位柱102与限位口403分离,便可将折弯件4拆下,将更换的折弯件4插入至T口101中,使得限位柱102再次插入于限位口403内,让限位框架2后方上下两侧再分别贯穿过顶槽401和底槽105,且螺栓103将再次贯穿螺栓孔201,接着将螺母104重新拧紧至螺栓103上,同时,将推板3向左或向右推至原处,使得推板3上下两端重新通过硅胶片301紧密卡入至两个卡口202内,便可完成对折弯件4的更换,通过限位柱102的限位,使得折弯件4难以前后晃动,同时通过限位框架2的限位,使得折弯件4难以上下晃动,整体的稳定性较好,并且所使用的螺栓103数量少,在更换折弯件4时效率较快,其次,由于推板3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其上下两端是
难以从卡口202内脱出的,推板3能够对限位框架2进行限位,能够避免限位框架2受力松动后向前或向后移动,所以当下模1受压剧烈并通过限位框架2使得推板3受力后其上下两端从卡口202内脱离一段距离时,通过观察推板3的位置,使用者便可适当的对螺母104拧紧,防止限位框架2松动。
[0027]所述下模1上方设置有上模5,且所述上模5底部与折弯口402相匹配,在对工件进行折弯时,可将下模1固定至平台上,且将工件放置在下模1上,使得工件的折弯部位对准于折弯口402,再将上模5固定至折弯机的折弯结构上,折弯机启动后便可使得上模5下移从而对工件折弯。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用的折弯模,包括下模(1)、限位框架(2)和折弯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底部中间贯通有底槽(105),所述下模(1)顶部开设有T口(101),且所述T口(101)底部焊接有三根限位柱(102),所述下模(1)前方且位于T口(101)左右两侧焊接有两根螺栓(103),且所述螺栓(103)末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04);所述限位框架(2)位于下模(1)前方,且所述限位框架(2)前方左右两侧对称贯穿有两个栓孔(201),所述限位框架(2)内壁后方上下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卡口(202),且所述限位框架(2)内设置有推板(3),所述推板(3)前后两侧均通过金属胶粘接固定有硅胶片(301);所述折弯件(4)卡合于T口(101)中,且所述折弯件(4)前方贯通有顶槽(401),所述折弯件(4)顶部中间开设有折弯口(402),且所述折弯件(4)底部开设有三个限位口(4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隆佳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