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平版印刷版原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19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通过对表面的50μm□进行512×512点测定所求出的三维数据而得出的表面积比,满足下述条件(1-i)~(1-iii),    (1-i)表面积比ΔS↑[50(50)]为20%~90%,    (1-ii)表面积比ΔS↑[50(2-50)]为1%~30%,    (1-iii)表面积比ΔS↑[50(0.2-2)]为5%~40%,    此时,ΔS↑[50(50)],是由用近似三点法从上述三维数据求出的实际面积Sx↑[50]及几何学的测定面积So↑[50],用下式求出的表面积比,    ΔS↑[50(50)]=[(Sx↑[50]-So↑[50])/So↑[50]]×100%  …(1-1)    ΔS↑[50(2-50)]是从上述三维数据中抽取波长为2μm以上50μm以下的成分所得到的表面积比,    ΔS↑[50(0.2-2)]是从上述三维数据中抽取波长为0.2μm以上2μm以下的成分所得到的表面积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平版印刷版原版。1)尤其涉及因保水性优越,故在作为平版印刷版时,难于产生网点部油墨粘连并在低湿度环境下的耐放置污浊性优越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使用其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另外,除了上述特性以外,还涉及与难于产生泡状残膜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及用于其上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2)尤其涉及耐污浊性优越、尤其能作为在挤干湿水量时难于产生非图像部的污浊(底污浊),图像部的图像记录层与支承体的粘合牢固的耐印性优越,且难于产生实地部(实地图像部)的着墨不良的平版印刷版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平版印刷版原版。此外,除了上述特性以外,还涉及能用具有优越的使用除尘器擦拭时耐印性不劣化的平版印刷版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平版印刷版原版。并且,除了上述特性以外,还涉及难于产生局部的点状残膜(泡状残膜),特别是在设有激光扫描型图像记录层时,能作为具有优越的防止泡状残膜发生效果的平版印刷版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平版印刷版原版。3)尤其涉及在作为平版印刷版时,在图像部,其感光层与支承体的粘合性优越,特别是UV油墨耐印性优越,并且在非图像部,难于产生污浊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使用其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技术介绍
平版印刷法是利用了水与油不能本质地混合的印刷方式,在被用于此的平版印刷版的印刷版面上,形成接受水并排斥油性墨的区域(以下,将该区域称为「非图像部」。),及排斥水而接受油性墨的区域(以下,将该区域称为「图像部」。)。用于平版印刷的平版印刷版用铝支承体(以下,简单地称为「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由于其表面用于承担非图像部,所以要求其具有优越的亲水性和保水性,并且要求具有优越的与被设在其上的图像记录层粘附性等的互易的种种性能。如果支承体的亲水性降低,则在印刷时油墨会粘到非图像部,并产生橡胶筒体的肮脏,进而产生所谓的底污浊。此外,如果支承体的保水性过低,在印刷时浸润水不多则产生阴影部的连片。因此,也就是说水的幅度很窄。1)一方面,若在实施了表面粗化处理的支承体的表面上存在深的凹部,则为了加厚该部分图像记录层的厚度,有时在形状上抑制显影。抑制显影的结果是,图像记录层残留在深的凹部中,在非图像部产生局部的残膜(以下,也称作「泡状残膜」。),成为印刷时的非图像部污浊原因。例如,在设有通过由光热转换而产生的热来改变对碱性显影液的可溶性的所谓热敏型的图像记录层的平版印刷原版上,在凹部的底部图像形成反应不充分,且产生泡状残膜。这样的泡状残膜,容易在曝光及显影条件严格时产生。例如,在设有热敏型的图像记录层的平版印刷原版上,为了提高生产率或缩短曝光时间,或为了激光的长寿命化而降低激光的光能等级等,有时会降低激光曝光量。此外,对应感度高的高活性显影液,由于在本来应当成为图像部的部分使用了容易产生图像脱落的图像记录层,所以有时也使用感度低的显影液。2)另一方面,在非图像部,为了维持不容易污浊程度,最好将表面的凹凸形状作得平缓,以便不粘附不需要的油墨,但将表面的凹凸形状变得平缓,则降低了图像记录层与支承体的附着性,降低了耐印性。即,所谓耐污浊性和耐印性,是折衷选择的关系。3)此外,特别是如果支承体的亲水性过低,则在印刷时在非图像部产生油墨粘附、油墨污浊、特别是间隙污浊。此外,如果所说的水的幅度窄,则会发生因油墨的种类所产生网点的连片。间隙污浊,属于以油墨印过的张数评价的油墨污浊,是与印刷初期在图像附近油墨残留污浊不同的另外的油墨污浊。把从在能被卷成版筒体的PS版与橡胶筒体接触的一侧、被固定在版筒体上的部分(下侧的夹头部)附近、到图像部之间的非图像部被称作间隙,并将在开始印刷时该间隙容易被粘上油墨而被污浊的现象称作间隙污浊,由于如果在印刷过程中供给水及油墨就能渐渐消除,所以通常以油墨印过张数进行综合评价。间隙污浊,当将PS版从版筒体取出并展开时,在上下具有夹头部且中央有图像部的其下侧,观测图像部与夹头部之间的非图像部的污浊情况。由于间隙污浊,容易在支承体表面多少引起细微的凹凸结构,所以相反地要求提高支承体与图像的附着性的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获得性能良好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一般是将铝板的表面进行磨砂目(粗糙化表面处理)使其带有凹凸不平。该凹凸不平如下所述,有各种各样形状的提案。在特开平8-300844号公报上,记述了具有规定了中波和小波开口直径的大波、中波及小波的三重结构。在特开平11-99758号公报及特开平11-208138号公报上,记述了在大小的两重结构中规定了小波的直径的情况。在特开平11-167207号公报上,记述了在大小两重凹部(坑)的基础上附带更微小的凸起的技术。在专利第2023476号说明书上,记述了规定了开口直径的两重结构。在特开平8-300843号公报上,记述了规定表示表面光滑度的因数a30的两重结构。在特开平8-35133号公报上,记述了在多次电化学粗糙化表面处理(以下,也称为「电解粗糙化表面处理」)时规定了被重叠的坑直径比的结构。在该磨砂目中,使用球粗糙化、刷粗糙化、钢丝粗糙化、喷丸粗糙化等机械的粗糙化方法,在含有盐酸及/或硝酸的电解液中将铝板电解腐蚀的电解粗糙表面化方法,在美国专利4476006号说明书中,使用了将机械的表面粗糙化方法及电解表面粗糙化方法组合起来的复合表面粗糙化方法。但是,现在,在印刷现场,根据用途而使用各种油墨,而各油墨具有不同的液体物性。1-1)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保水性不充分,因油墨和润湿水的种类,特别是在图像部当中图像面积率高的网点部(以下,也称作「阴影部」),当在印刷中减少了润湿水时会产生图像部的油墨容易向非图像部移动的现象(以下,也称作「网点部的油墨连片」,将该现象的产生难度称作「连片难度」)等的不良状况,并且也有其耐放置污浊性恶劣的问题。该網点部的油墨连片非常容易受油墨及润湿水的物性的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平版印刷版,不分油墨及润湿水的种类,难于产生在網点部的油墨连片且耐放置污浊性优良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使用它的平版印刷版原版。1-2)此外,虽然加大表面粗糙度在提高保水性方面很有效,但如果加大表面粗糙度,则容易产生局部的深凹部。该深凹部,是造成曝光不良及显影不良的原因,并容易产生泡状残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平版印刷版,不分油墨及润湿水的种类,难于产生在網点部的油墨连片且耐放置污浊性优良,并且,不产生泡状残膜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及使用它的平版印刷版原版。2-1)此外,作为被印刷体,当使用为了增加白色度而在表面涂了油漆成分的再生纸(以下称作「油漆再生纸」)时,则会在实地部产生油墨的着墨不良的问题。但是,还没有实现亲水性和保水性显著则耐污浊性显著,与图像记录层附着性显著则耐印性显著,并且,在使用油漆再生纸并进行了印刷时不产生实地部着墨不良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耐印性和耐污浊性显著,且难于在使用油漆再生纸时产生实地部着墨不良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及用于其上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承体。3-1)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根据油墨的种类还存在有问题。最近作为图像记录层使用了紫外线硬化性的UV油墨。UV油墨,其主要是由单分子物体和颜料构成并在印刷后用紫外线照射单分子物体使其硬化并发色。特别是以单分子物体为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田宏和上杉彰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