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269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其包含有一具有内部收容空间的胶框、一灯管组件及一导光板。在胶框的一框边内侧壁面上凹设有一灯管收容区,用以收容灯管组件,且该框边内侧壁面上凸设有二挡块,其前端面具有外凸圆弧曲面结构。导光板是组装于胶框的收容空间内,其光入射面位于灯管组件的旁侧,用以接受光线,该光入射面上凹设有二肩部,分别抵靠于胶框的二挡块的前端面上,其中这两个肩部均具有内凹的圆弧曲面结构。这两个肩部的内凹圆弧曲面结构与这两个挡块的外凸圆弧曲面结构呈互补吻合,可以供固定导光板,而且在异音检测时不会产生异音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其导光板与胶框 之间采用圆弧曲面配合结构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许多种可能的应用,其中以笔记 型(Notebook)电脑、液晶监视器(LCD Monitor)及液晶电视(LCD-TV) 为主。液晶显示(LCD)面板需通过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提供光源, 倘若背光模组设计不良,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系统的表现。基本上,背光模组 中包含有灯管组件、导光板、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棱镜片等)及胶框等 构件。请参照图1A至图1D所示的现有背光模组9,其具有一胶框90,形成一内 部空间,用以承载灯管组件91、导光板92及光学膜片93。灯管组件91安装于 胶框90的一框边900的内侧壁,而该框边900的内侧壁的两端处向前凸伸出一 挡块901,该挡块901的端面902是一平面。导光板92的外形结构基本上与胶框 90的框边900的内部空间形状及大小相配合。 一般而言,导光板92是大致呈矩 形结构,其一侧边缘或端面920朝向着安装于胶框框边900内的灯管组件91, 用以接受由灯管组件91发射出的光线。导光板92的端面920的两端均形成有一 与胶框900的挡块901相对应的肩部921。肩部921是一平面,在导光板92组装 于胶框90内时,会抵靠于胶框90上相对的挡块901的端面902上。当导光板92 组装于胶框90时,由于导光板92的各端面尺寸基本上与胶框90的各框边的内 部尺寸一致,通过这些尺寸的匹配设计,可使得导光板92与胶框90相互配合。当液晶显示面板组装于上述现有背光模组9之后,必须通过厂内及客户端 指定的测试规范,如异音检测及冲击测试等,才会进入量产阶段并出货。在 异音检测时,是大致上以灯管这一侧为旋转轴,并以一定的角度a (如50-60 度之间)及频率对背光模组9做前后摇摆。由于现有背光模组9的导光板92与 胶框卯是两个不同的活动件,即两者之间并无相互固定或扣合的结构,且因 导光板92的重量约占背光模组9总重量的60-70%左右,所以在异音检测时,导光板92会产生如图1D中虚线所示的左右滑动的现象。两者间所产生的滑动现 象会使得导光板92的肩部921与胶框90的挡块901之间产生干涉甚至有微小的 碰撞,引起异音。再者,由于现有的背光模组9的胶框90内的挡块901的端面902是平面结 构,在胶框90制作成型完毕后,挡块端面902的棱边处会产生毛边或毛刺,因 此当光学膜片93组装于胶框90时,胶框90的挡块901上的毛边会顶到光学膜片 93,不但会损伤光学膜片93,甚至于当液晶显示面板组装于背板模组9上时, 毛边会间接顶到液晶显示面板而出现光学波纹的问题,影响背板模组9的光学 品质及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品质。由于现有背光模组9的导光板92与胶框90的匹配不佳所引起的异音问题, 以及挡块901上的毛边会间接顶到液晶显示面板而引起光学波纹的问题均会 严重影响到背板模组9的光学品质,因此如何确保背光模组能够取得各构件的 结构平衡,并且可以通过后续的实际测试,实乃设计者要必须面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导光板与胶框之间互 相配合,可防止导光板跳脱,并能确保背光模组的组装品质及其光学品质。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 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的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 光模组包含有 一胶框及一导光板。胶框形成一收容空间,且胶框具有界定 此收容空间的至少一框边,其中此框边具有一内侧壁面,内侧壁面上设有至 少一挡块,挡块是自框边的内侧壁面朝向收容空间延伸,从而形成一延伸进 入并面向收容空间的前端面。前端面具有一第一曲面结构。导光板收容于胶 框的收容空间内,导光板具有一侧边表面,面对着框边的内侧壁面,侧边表 面上凹设至少一缺口,挡块收容于缺口中,且侧边表面形成有至少一对应于 缺口的肩部,肩部抵靠于挡块的前端面。肩部具有一第二曲面结构,肩部的 第二曲面结构与挡块的第一曲面结构互相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胶框上的挡块的前端面的曲面结构是 呈外凸状的圆弧曲面,而导光板上的肩部的曲面结构则是呈内凹状的圆弧曲 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背光模组是将导光板的肩部与胶框的挡块间以圆弧曲面结构配合,可以有效地将导光板相对于胶框加以固定住。当 背光模组以灯管侧为旋转轴,按照特定角度及频率前后摇摆角度时,不会产 生现有结构中配合面为平面而产生的干涉现象,可避免由现有结构引起的不 良异音。另外,由于胶框的挡块的前端面与上表面之间是呈连续而平滑的圆 弧曲面连接,因此在制造成型时,挡块上不会产生毛边,可防止出现光学膜 片因毛边而受到损伤的现象,从而确保整个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并进一步 确保后续组装于背光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品质。附图说明图1 A是显示出现有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B是显示出图1 A中所示的导光板与胶框的部分结构放大的示意图。 图1C是显示出图1A中所示的导光板、胶框及灯管组件组装后的部分配合 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D是显示出沿图1C中A-A线所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出在进 行异音检测时,导光板与胶框间互相干涉的情况。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与胶框 的部分结构放大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导光板、胶框及灯管组件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 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 「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 是用以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该背光模 组l包含有 一胶框IO、 一灯管组件20、 一导光板30及至少一光学膜片40。胶框10具有多个框边11、 12、 13及14,这些框边11至14围设形成一收容 空间15,用以收容导光板30。在本实施例中,胶框10为一矩形的框架,其中 一对大致互相平行的框边11及13,大致垂直而连接于另一对大致互相平行的 框边12及14,因此由框边11至14所围绕形成的收容间15也大致上为矩形。相 对于此矩形的收容空间15,导光板30也具有略为矩形的形状,与收容空间15 互补而能容置于其内。胶框10其中一框边(例如框边ll)具有一内侧壁面110,其上向内凹陷而 形成一灯管收容区16 (如图4中的标号),用以收容灯管组件20。框边ll的该 内侧壁面110上,设有至少一挡块17,由该内侧壁面110朝向收容空间15内突 出,以供导光板30抵靠于其上,这一部份将于下文再进一步说明。但是根据 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在框边11的该内侧壁面110上设有两个互相分隔开 的挡块17,较佳地,这两个挡块17是分别位于框边11的二侧末端与胶框10的 另二框边(即本实施例中的框边12、 14)相连接之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 挡块17是与框边12、 14相邻接,较佳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含有:一胶框及一导光板,其中胶框形成一收容空间,且该胶框具有用以界定该收容空间的至少一框边,该框边具有一内侧壁面,该内侧壁面上设有至少一挡块,该挡块是自该框边的该内侧壁面朝向该收容空间延伸而具有一延伸进入并面向该收容空间的前端面;导光板收容于该胶框的该收容空间内,导光板具有一侧边表面,面对着该框边的该内侧壁面,该侧边表面上凹设至少一缺口,该挡块收容于该缺口中,且该侧边表面形成有至少一对应于该缺口的肩部,肩部抵靠于该挡块的该前端面;其特征在于:该挡块的该前端面具有一第一曲面结构;而该导光板的该肩部具有一第二曲面结构,该肩部的该第二曲面结构与该挡块的该第一曲面结构互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选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