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479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及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连接于出光面,入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其中这些第一微结构不相邻于这些第二微结构。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用于发出光线至入光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可以减少干涉条纹的现象产生。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本技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导光板以及使用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而且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靠背光模块提供照明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辉度以及高均匀度的照明光源。背光模块可分为侧入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在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块中,是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以间隔排列配置于导光板旁,因此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会产生对应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多个亮区及两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暗区,形成亮度不均匀的热点(Hotspot)现象,当光线再照射至显示面板时,可能会看到亮度不均匀的影像画面。现有技术的解决方式为在入光面进行微结构加工的方式以减少热点现象。但已知技术的导光板1的出光面10本身会布满棱镜柱11,在此情况下,若入光面20又整面加工形成微结构21(如图1所示,图1是已知技术中经加工处理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尤其是规则排列的半圆柱棱镜柱,两者的存在会造成明显的交叉干涉条纹现象,进而影响显示画面,其结果如图2所示。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可以减少干涉条纹的现象产生。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可以减少干涉条纹的现象产生。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连接于出光面。入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其中这些第一微结构不相邻于这些第二微结构。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上述的导光板及多个发光元件。这些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用于发出光线至入光面。本技术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导光板上的入光面的多个第一微结构不相邻于出光面的多个第二微结构,相较于已知技术中将棱镜柱或微结构布满入光面及出光面的整体表面的方式以减少热点现象,本技术实施例的光源模块在多个发光元件发出光线至导光板的入光面时,除了入光面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可以减少热点现象之外,使多个第一微结构与多个第二微结构不相邻还可以减少干涉条纹的现象产生。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技术中经加工处理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2是经已知技术加工处理的导光板产生干涉条纹的结果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100、100a:导光板10、112、112a:出光面11:棱镜柱20、111、111a:入光面21:微结构100、100a:光源模块120:发光元件1111、1111a:第一微结构1112:第二间隔区域1121、1121a:第二微结构1122:第一间隔区域A、A1、A2、A3:长度E1:第一延伸方向E2:第二延伸方向L:光线P:排列方向W、W1、W2:宽度。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及多个发光元件120。导光板110具有入光面111及出光面112,入光面111连接于出光面112,具体而言,入光面111例如是与出光面112互相垂直,但不局限于此。入光面111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1111,出光面112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1121,其中这些第一微结构1111不相邻于这些第二微结构1121。多个发光元件120配置于入光面111旁,用于发出光线L至入光面111。图1中的发光元件120的数量是以3个为例,但不局限于此。发光元件120可选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但本技术并不限制光源种类。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111设于入光面111的整体表面,出光面112邻近入光面111的一侧具有第一间隔区域1122,即第一间隔区域1122与多个第一微结构1111相邻。第一间隔区域1122不具有这些第二微结构1121,且为平坦表面。在本实施中,平坦表面所指的是,出光面112的第一间隔区域1122不具有微结构或凹凸起伏,或者,为了减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一间隔区域1122也可以进行抛光的加工处理。依据不同设计需求,第一间隔区域1122在垂直于入光面111的第一延伸方向E1上的宽度W1例如为3mm~5mm、10mm、或10mm以上,较佳为3mm~5mm。第一间隔区域1122在平行于入光面111的排列方向P上的长度A1与出光面112的长度A相同,排列方向P例如为平行于入光面111及出光面112的方向。然而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间隔区域1122可包含沿排列方向P间隔排列的多个区域,每一区域的长度小于长度A,且多个区域可选择性的对应发光元件120设置。多个第二微结构1121例如包括棱镜柱,但不局限于此。这些棱镜柱1121沿着平行于入光面111的排列方向P排列,并沿着垂直于入光面111的第一延伸方向E1延伸。图3中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121设于出光面112上除了第一间隔区域1122以外的所有区域,但本技术并不特别限制多个第二微结构1121的形状、分布与排列方式,只要第二微结构1121未延伸至第一间隔区域1122即可。多个第一微结构1111例如包括棱镜柱或网点,但不局限于此。图3中的第一微结构1111是以规则排列的半圆棱镜柱示意,且沿着垂直于出光面的第二延伸方向E2延伸,或者,第一微结构1111也可以是朝导光板110内凹陷的半圆柱结构,其同样是沿着第二延伸方向E2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微结构1111可选择性地具有相同尺寸。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微结构1111例如为网点,具体实施例包括凹点、凸点或粗糙纹路等。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0中,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111不相邻于出光面112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121,相较于已知技术中将棱镜柱或微结构布满入光面及出光面的整体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不相邻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不相邻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设于所述入光面的整体表面,所述出光面邻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具有第一间隔区域,所述第一间隔区域不具有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且为平坦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3mm~5mm,且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出光面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设于所述出光面的整体表面,所述入光面邻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具有第二间隔区域,所述第二间隔区域不具有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且为平坦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互相垂直,所述第二间隔区域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第二延伸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庆钰秦海东殷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