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31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包括沿周向依次围成矩形结构的上支撑杆、第一纵梁、下支撑杆和第二纵梁,上支撑杆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向内延伸的上连接部,下支撑杆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向内延伸的下连接部,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上连接部上均设有前保安装孔,第二纵梁和下连接部上均设有水平装配孔,第二纵梁上设有与其垂直的水平连接板,水平连接板上设有竖直装配孔,该竖直装配孔的中心线与水平装配孔的中心线垂直;上支撑杆、第一纵梁、下支撑杆和第二纵梁中至少三个部件为弯折结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前保险杠的两端形成强有力的支持,碰撞时可缩小前保险杠的变形量,避免车身前脸两侧的钣金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
技术介绍
汽车保险杠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和后端,用于保护车辆的前后端部。在现有技术中,部分车辆的前保险杠是采用塑料制成的,并且直接连接在车身的前端,支撑强度较低,甚至是有的保险杠装配后其端部处于悬空状态,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不仅保险杠自身极易变形,而且变形后的保险杠还会对车身钣金造成冲击,尤其是保险杠端部位置的车身,致使车身前脸两侧受损,大大增加了碰撞的维修成本,并且同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保险杠端部支撑强度薄弱的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其要点在于:包括沿周向依次装配成矩形结构的上支撑杆、第一纵梁、下支撑杆和第二纵梁,其中上支撑杆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向内延伸的上连接部,下支撑杆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向内延伸的下连接部,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上连接部上均设有前保安装孔,所述第二纵梁和下连接部上均设有水平装配孔,第二纵梁上设有与其垂直的水平连接板,水平连接板上设有竖直装配孔,该竖直装配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水平装配孔的中心线垂直;所述上支撑杆、第一纵梁、下支撑杆和第二纵梁中至少三个部件为弯折结构。采用上述结构,骨架应用时,其通过水平装配孔和竖直装配孔固定安装在车身前端的左右两侧,然后前保险杠再通过前保安装孔固定安装在骨架上,这样能够对前保险杠的两端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缩小前保险杠的变形量,避免车身前脸两侧钣金的变形,降低维修成本,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纵梁上设有装配平面,该装配平面上具有两组所述前保安装孔和两组所述水平装配孔。采用上述结构,便于装配。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部的端部设有上连接板,上连接部上的前保安装孔位于该上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装配平面上的前保安装孔孔径大于位于上连接板上的前保安装孔孔径。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消除前保险杠上的孔距偏差对装配的影响,使装配更容易。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部的端部设有下连接板,下连接部上的前保安装孔位于该下连接板上。采用上述结构,前保安装孔设置在下连接部的端部,能够提升装配后骨架与车身连接的稳固性。作为优选:位于所述装配平面上的两组水平装配孔和所述竖直装配孔均为条形孔。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消除车身前端的孔距偏差对装配的影响,使装配更容易。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纵梁对应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焊接槽,第二纵梁对应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焊接槽。采用上述结构,便于以焊接方式完成上支撑杆、第一纵梁、下支撑杆和第二纵梁四个部件的装配。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纵梁上设有一侧凹陷另一侧凸起的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沿第二纵梁的竖直方向延伸。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提升骨架的结构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装配方便,骨架应用在汽车上后,能够对前保险杠的两端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可缩小前保险杠的变形量,避免车身前脸两侧的钣金变形,降低维修成本,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纵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骨架可以应用在车身前端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以骨架连接在前保险杠的左端为例进行说明,下文所提及的内端是指骨架指向车身中间的一端,外端是指骨架指向车身左侧的一端。如图1和3所示,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其结构由上支撑杆1、第一纵梁2、下支撑杆3和第二纵梁4四部分焊接组成,其中上支撑杆1和下支撑杆3位于上下两侧,第一纵梁2焊接在上支撑杆1和下支撑杆3的外端之间,第二纵梁4焊接在上支撑杆1和下支撑杆3的中间位置,四个部件围成矩形结构。为保证骨架整体的结构强度,上支撑杆1、第一纵梁2和下支撑杆3均为弯折结构,第二纵梁4上设有一侧凹陷另一侧凸起的加强结构4d,该强结构4d沿第二纵梁4的竖直方向延伸。再如图1和3所示,为了方便将骨架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第二纵梁4上设有装配平面4b,下支撑杆3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4向内延伸的下连接部3a,下连接部3a的端部设有下连接板3b,装配平面4b和下连接板3b上均设有水平装配孔b,第二纵梁4上还设有与装配平面4b垂直的水平连接板4a,水平连接板4a上设有竖直装配孔c,该竖直装配孔c的中心线与水平装配孔b的中心线垂直,通过螺钉从竖直方向穿过竖直装配孔c以及通过螺钉从水平方向穿过水平装配孔b即可将骨架固定安装在车身前端。为使装配更可靠,装配平面4b上的水平装配孔b有两组。在装配时,为了消除车身上的孔距偏差对装配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装配平面4b上的两组水平装配孔b和上述竖直装配孔c均为条形孔。为了方便将前保险杠固定安装在骨架上,上支撑杆1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4向内延伸的上连接部1a,上连接部1a的端部设有上连接板1b,第一纵梁2、装配平面4b以及上连接板1b上均设有前保安装孔a,通过螺钉从水平方向穿过前保安装孔a即可将前保险杠固定安装在骨架上。为使装配更可靠,装配平面4b上的前保安装孔a有两组。在装配时,为了消除前保险杠上的孔距偏差对装配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装配平面4b上的前保安装孔a的孔径大于位于上连接板1b上的前保安装孔a的孔径。如图2和4所示,为便于以焊接方式完成上支撑杆1、第一纵梁2、下支撑杆3和第二纵梁4四个部件的装配,第一纵梁2对应上支撑杆1和下支撑杆3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焊接槽2a,第二纵梁4对应上支撑杆1和下支撑杆3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焊接槽4c。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周向依次装配成矩形结构的上支撑杆(1)、第一纵梁(2)、下支撑杆(3)和第二纵梁(4),其中上支撑杆(1)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4)向内延伸的上连接部(1a),下支撑杆(3)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4)向内延伸的下连接部(3a),所述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4)以及上连接部(1a)上均设有前保安装孔(a),所述第二纵梁(4)和下连接部(3a)上均设有水平装配孔(b),第二纵梁(4)上设有与其垂直的水平连接板(4a),水平连接板(4a)上设有竖直装配孔(c),该竖直装配孔(c)的中心线与所述水平装配孔(b)的中心线垂直;/n所述上支撑杆(1)、第一纵梁(2)、下支撑杆(3)和第二纵梁(4)中至少三个部件为弯折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周向依次装配成矩形结构的上支撑杆(1)、第一纵梁(2)、下支撑杆(3)和第二纵梁(4),其中上支撑杆(1)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4)向内延伸的上连接部(1a),下支撑杆(3)的内端具有超过第二纵梁(4)向内延伸的下连接部(3a),所述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4)以及上连接部(1a)上均设有前保安装孔(a),所述第二纵梁(4)和下连接部(3a)上均设有水平装配孔(b),第二纵梁(4)上设有与其垂直的水平连接板(4a),水平连接板(4a)上设有竖直装配孔(c),该竖直装配孔(c)的中心线与所述水平装配孔(b)的中心线垂直;
所述上支撑杆(1)、第一纵梁(2)、下支撑杆(3)和第二纵梁(4)中至少三个部件为弯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4)上设有装配平面(4b),该装配平面(4b)上具有两组所述前保安装孔(a)和两组所述水平装配孔(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端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a)的端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满春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日泰太阳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