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氛保护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69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3
一种新型气氛保护窑炉,包括炉壳;炉底衬,设在炉壳腔的底部;一对炉壁衬,沿着炉壳腔的腔壁的相向一侧的长度方向设置;炉顶,设在炉壳腔内;匣钵输送辊,循着炉膛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上、下加热棒位于匣钵输送辊的上、下方;保护气体引入管,穿过一对炉壁衬后探出炉壳;特点:烟道包括烟气上引段和烟气引出段,烟气上引段由纵向排烟腔和横向过渡排烟腔组成,烟气引出段由烟气纵向排出腔和排烟口组成,纵向排烟腔的下端与炉膛的上部相通、上端与横向过渡排烟腔的一端衔接,横向过渡排烟腔的另一端与烟气纵向排出腔的中部一侧衔接,烟气纵向排出腔的下部为胶体储存腔,排烟口构成于烟气纵向排出腔的顶部。确保炉膛的清洁及产品质量;方便清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气氛保护窑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窑炉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氛保护窑炉。
技术介绍
前述的气氛保护窑炉即为气氛保护炉,而之所以称其为气氛保护炉是依据其在对产品高温烧结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产品工艺要求通入即引入某种特定的气体如氮气、氢气、氮氢混合气体、惰性气体甚至氧气,等等。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前述窑炉的技术信息,如CN208059547U(锂电池材料烧结辊道炉)、CN210802019U(一种窑炉)、CN111351347A(一种双层辊道炉)和CN209639527U(一种新型平顶辊道炉炉衬结构及辊道炉),等等。如业界所述,诸多材料在窑炉烧结过程中会反应并释放出各种含胶粘剂的气体和挥发物,这些气体和挥发物通过构成于炉膛顶部即炉体顶部的习惯称为烟囱的排烟口排出并经环保处理后达标排放。但是在窑炉对产品实际的烧成过程中,往往难以甚至根本无法避免烟气中所含的胶体在排烟道即在烟囱内壁结露的情形,结露的胶体会淌滴至炉膛内的产品上造成污染,这对质量要求严苛的产品例如锂电池材料等是十分忌讳的。前述致使胶体淌滴的根源在于:烟囱的结构形式为直通式。直通式的烟囱显然具有烟道阻力小,有利于将炉膛内的含胶烟气外排的长处,但相对于含胶水蒸气遇冷凝结并滴落至敞口的匣钵内污染产品引发质量问题而言,显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此外,直通式烟囱还往往隐含有热量散失大而有失节能的缺憾。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9416082U推荐的“气氛保护炉烟道装置”的专利方案将烟道由已有技术中的直通式改成为L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胶滴侵袭匣钵内的产品的作用,但是L型烟道结构并不能根除遇冷凝结的胶体自烟道下滴的问题,因为L型烟道结构不具有对滴落的胶滴存储的功能,因此L型烟道存在治标而不能治本的欠缺。此外,含胶水蒸气遇冷凝结淌入炉膛后,若要对其有效的定期清理也是十分麻烦的。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探索如何在基本不影响正常排烟气的前提下将烟气中凝结的胶体截留在烟道合理位置并有助于在对炉子定期停炉检护时方便进行清理的炉膛顶部的排烟囱结构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将烟气中遇冷凝结的胶体截留并收储在合理位置以供炉体在例行的定期停炉时实施清除而得以避免淌滴到炉内或滴入处于工作状态的匣钵内并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新型气氛保护窑炉。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新型气氛保护窑炉,包括炉壳;炉底衬,该炉底衬沿着所述炉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炉壳的炉壳腔的底部;一对炉壁衬,该对炉壁衬分别沿着炉壳腔的腔壁的相向一侧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分别支承在所述炉底衬的边缘部位;炉顶,该炉顶在对应于所述一对炉壁衬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炉壳腔内并且与一对炉壁衬的上部配合,由该炉顶、所述炉底衬以及所述一对炉壁衬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为炉膛,该炉膛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在所述炉顶上并且在对应于炉膛的长度方向的各个温区的位置构成有用于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炉膛的烟道;匣钵输送辊,该匣钵输送辊循着所述炉膛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两端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以及所述炉壳后转动地支承在炉壳上,而匣钵输送辊的中部位于所述炉膛内;沿着炉膛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上加热棒和下加热棒,该上加热棒和下加热棒分别位于所述匣钵输送辊的上方和下方并且两端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后探出所述炉壳,而中部位于所述炉膛内;沿着炉膛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用于向炉膛内引入保护气体的保护气体引入管,该保护气体引入管的两端同样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后探出所述炉壳,而中部位于炉膛内;特征在于所述的烟道包括烟气上引段和烟气引出段,烟气上引段由纵向排烟腔和横向过渡排烟腔组成,所述的烟气引出段由烟气纵向排出腔和排烟口组成,纵向排烟腔的下端与所述炉膛的上部相通,而纵向排烟腔的上端与横向过渡排烟腔的一端相衔接并且相通,横向过渡排烟腔的另一端与烟气纵向排出腔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一侧衔接并且相通,烟气纵向排出腔的下部构成为胶体储存腔,排烟口构成于烟气纵向排出腔的顶部并且探出所述炉壳的炉壳顶表面,由出自排烟口处的烟气凝结产生的胶体淌滴至所述的胶体储存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炉底衬上间隔开设有下烟道、气槽和复数组下进气孔,下烟道与所述炉膛相通,气槽通过构成于炉底衬上的通气隙槽与炉膛相通,复数组下进气孔分别对应于所述气槽并且上部与气槽相通,而下部与下进气空间相通,该下进气空间与外界相通,在炉底衬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下烟道的位置设置有数量与下烟道相等的下排气机构,由该下排气机构将炉底衬处于腾空于地坪的状态,并且各两相邻的下排气机构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下进气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排气机构包括下排烟道、下排烟道左隔热板、下排烟道右隔热板、下排烟道护壳、下排烟道通道连接口和下排烟道支持基础,下排烟道位于所述炉底衬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的下烟道相对应,该下排烟道由上下左右配合的下排烟道砖围砌构成并且与下烟道相通,下排烟道左隔热板设置在下排烟道护壳与下排烟道砖的左侧之间,下排烟道右隔热板设置在下排烟道护壳与下排烟道砖的右侧之间,下排烟道支持基础位于下排烟道砖的下部与下排烟道护壳的底部之间,下排烟道通道连接口在对应于下排烟道的下排烟道出烟口的位置与下排烟道护壳固定并且探出下排烟道护壳,在使用状态下,该下排烟道通道连接口与烟气引出管路连接,各两相邻的下排气机构的下排烟道护壳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下进气空间,所述下排烟道远离所述下排烟道通道连接口的一端由下排烟道接口盖板封闭。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底衬由炉底衬砖砌筑构成,该炉底衬砖以及所述的下排烟道砖为氧化铝空心球砖、高铝质隔热保温砖、莫来石保温砖或轻质粘土保温砖。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排烟道支持基础包括下排烟道支持底砖和防水板,下排烟道支持底砖位于防水板的下方并且以砌制方式铺设在所述下排烟道护壳的底部朝向上的一侧,防水板设置在下排烟道砖朝向上的一侧,所述的下排烟道、下排烟道左隔热板以及下排烟道右隔热板支承在该防水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排烟道左隔热板以及下排烟道右隔热板为硅酸铝隔热板。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炉壁衬各包括保温板壁和砖砌壁,保温板壁由复数枚炉壁衬保温板彼此结合构成并且位于砖砌壁与所述炉壳的炉壳腔的腔壁的长度方向之间,该保温板壁的底部支承在所述炉底衬的边缘部位,砖砌壁由耐火砖砌筑构成,该砖砌壁的底部同样支承在炉底衬的边缘部位,保温板壁以及砖砌壁的上部向上延伸,所述炉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各同时支承在保温板壁和砖砌壁的上部;所述上加热棒、下加热棒以及保护气体引入管的两端各支承在所述保温板壁以及砖砌壁上并且探出炉壳朝向外的一侧;所述匣钵输送辊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在以悬空状态穿过保温板壁和砖砌壁后伸展到炉壳外并且转动地支承在炉壳的外壁上;所述保护气体引入管在所述炉膛内的位置位于所述上加热棒的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壁衬保温板为硅酸铝板;在所述砖砌壁上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气氛保护窑炉,包括炉壳(1);炉底衬(2),该炉底衬(2)沿着所述炉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炉壳(1)的炉壳腔的底部;一对炉壁衬(3),该对炉壁衬(3)分别沿着炉壳腔的腔壁的相向一侧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分别支承在所述炉底衬(2)的边缘部位;炉顶(4),该炉顶(4)在对应于所述一对炉壁衬(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炉壳腔内并且与一对炉壁衬(3)的上部配合,由该炉顶(4)、所述炉底衬(2)以及所述一对炉壁衬(3)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为炉膛(5a),该炉膛(5a)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在所述炉顶(4)上并且在对应于炉膛(5a)的长度方向的各个温区的位置构成有用于将炉膛(5a)内产生的烟气排出炉膛(5a)的烟道(41);匣钵输送辊(5b),该匣钵输送辊(5b)循着所述炉膛(5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两端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3)以及所述炉壳(1)后转动地支承在炉壳(1)上,而匣钵输送辊(5b)的中部位于所述炉膛(5a)内;沿着炉膛(5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上加热棒(5c)和下加热棒(5d),该上加热棒(5c)和下加热棒(5d)分别位于所述匣钵输送辊(5b)的上方和下方并且两端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3)后探出所述炉壳(1),而中部位于所述炉膛(5a)内;沿着炉膛(5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用于向炉膛(5a)内引入保护气体的保护气体引入管(5e),该保护气体引入管(5e)的两端同样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3)后探出所述炉壳(1),而中部位于炉膛(5a)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道(41)包括烟气上引段(411)和烟气引出段(412),烟气上引段(411)由纵向排烟腔(4111)和横向过渡排烟腔(4112)组成,所述的烟气引出段(412)由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和排烟口(4122)组成,纵向排烟腔(4111)的下端与所述炉膛(5a)的上部相通,而纵向排烟腔(4111)的上端与横向过渡排烟腔(4112)的一端相衔接并且相通,横向过渡排烟腔(4112)的另一端与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一侧衔接并且相通,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的下部构成为胶体储存腔(41211),排烟口(4122)构成于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的顶部并且探出所述炉壳(1)的炉壳顶表面,由出自排烟口(4122)处的烟气凝结产生的胶体淌滴至所述的胶体储存腔(412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氛保护窑炉,包括炉壳(1);炉底衬(2),该炉底衬(2)沿着所述炉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炉壳(1)的炉壳腔的底部;一对炉壁衬(3),该对炉壁衬(3)分别沿着炉壳腔的腔壁的相向一侧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分别支承在所述炉底衬(2)的边缘部位;炉顶(4),该炉顶(4)在对应于所述一对炉壁衬(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炉壳腔内并且与一对炉壁衬(3)的上部配合,由该炉顶(4)、所述炉底衬(2)以及所述一对炉壁衬(3)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为炉膛(5a),该炉膛(5a)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在所述炉顶(4)上并且在对应于炉膛(5a)的长度方向的各个温区的位置构成有用于将炉膛(5a)内产生的烟气排出炉膛(5a)的烟道(41);匣钵输送辊(5b),该匣钵输送辊(5b)循着所述炉膛(5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两端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3)以及所述炉壳(1)后转动地支承在炉壳(1)上,而匣钵输送辊(5b)的中部位于所述炉膛(5a)内;沿着炉膛(5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上加热棒(5c)和下加热棒(5d),该上加热棒(5c)和下加热棒(5d)分别位于所述匣钵输送辊(5b)的上方和下方并且两端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3)后探出所述炉壳(1),而中部位于所述炉膛(5a)内;沿着炉膛(5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用于向炉膛(5a)内引入保护气体的保护气体引入管(5e),该保护气体引入管(5e)的两端同样在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炉壁衬(3)后探出所述炉壳(1),而中部位于炉膛(5a)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道(41)包括烟气上引段(411)和烟气引出段(412),烟气上引段(411)由纵向排烟腔(4111)和横向过渡排烟腔(4112)组成,所述的烟气引出段(412)由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和排烟口(4122)组成,纵向排烟腔(4111)的下端与所述炉膛(5a)的上部相通,而纵向排烟腔(4111)的上端与横向过渡排烟腔(4112)的一端相衔接并且相通,横向过渡排烟腔(4112)的另一端与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一侧衔接并且相通,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的下部构成为胶体储存腔(41211),排烟口(4122)构成于烟气纵向排出腔(4121)的顶部并且探出所述炉壳(1)的炉壳顶表面,由出自排烟口(4122)处的烟气凝结产生的胶体淌滴至所述的胶体储存腔(412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氛保护窑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底衬(2)上间隔开设有下烟道(21)、气槽(22)和复数组下进气孔(23),下烟道(21)与所述炉膛(5a)相通,气槽(22)通过构成于炉底衬(2)上的通气隙槽(24)与炉膛(5a)相通,复数组下进气孔(23)分别对应于所述气槽(22)并且上部与气槽(22)相通,而下部与下进气空间(5f)相通,该下进气空间(5f)与外界相通,在炉底衬(2)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下烟道(21)的位置设置有数量与下烟道(21)相等的下排气机构(6),由该下排气机构(6)将炉底衬(2)处于腾空于地坪的状态,并且各两相邻的下排气机构(6)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下进气空间(5f)。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气氛保护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气机构(6)包括下排烟道(61)、下排烟道左隔热板(62)、下排烟道右隔热板(63)、下排烟道护壳(64)、下排烟道通道连接口(65)和下排烟道支持基础(66),下排烟道(61)位于所述炉底衬(2)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的下烟道(21)相对应,该下排烟道(61)由上下左右配合的下排烟道砖(611)围砌构成并且与下烟道(21)相通,下排烟道左隔热板(62)设置在下排烟道护壳(64)与下排烟道砖(611)的左侧之间,下排烟道右隔热板(63)设置在下排烟道护壳(64)与下排烟道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豪周晓铿吕华博金磊朱从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