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831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2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括车架、驱动电机总成、驱动桥、纵置板簧以及缓冲支架,纵置板簧连接车架及驱动桥,驱动电机总成的后部与驱动桥固定连接,前部与车架之间设置有缓冲支架,缓冲支架包括横置板簧以及缓冲件,横置板簧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用于与车架相连,驱动电机总成与横置板簧相连,缓冲件设置在横置板簧和车身之间,以及/或者设置在横置板簧和驱动电机总成之间。通过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悬置点,也即在驱动电机总成的前部与车架之间设置缓冲支架,该缓冲支架可以给驱动电机总成的前部提供力的支撑及缓冲作用,避免驱动电机总成与桥壳的接合面由于受力过大引起漏油、开裂的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电机和变速箱通过螺栓与桥壳固定在一起形成电机集成桥,该集成桥通过U型螺栓实现与纵置板簧的捆绑,纵置板簧的前后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上,起到对桥壳的弹性缓冲的作用。在电动汽车在路面行驶的过程中,路面的不平会引起轮胎的振动,进而将振动传递给桥壳,通过钢板弹簧对振动进行衰减然后传递至车架上。由于不同于传统车辆的桥壳,驱动电机需要安装在桥壳上,在桥壳发生振动的过程中,桥壳与驱动电机的接合面易发生漏油、开裂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能够避免驱动电机总成与桥壳的接合面漏油、开裂等事故的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车架、驱动电机总成、驱动桥、纵置板簧以及缓冲支架,所述纵置板簧连接所述车架及所述驱动桥,所述驱动电机总成的后部与所述驱动桥固定连接,前部与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有所述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包括横置板簧以及缓冲件,所述横置板簧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驱动电机总成与所述横置板簧相连,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和所述车架之间,以及/或者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和所述驱动电机总成之间。可选地,所述缓冲支架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横置板簧的两端分别通过该支撑座以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并且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和所述支撑座之间。可选地,所述支撑座形成为L形的板状结构且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面板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第二面板上安装有所述缓冲件。可选地,所述缓冲件形成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的下端通过下盖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连,该螺旋弹簧的上端通过上盖板与所述横置板簧的端部相连。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形成为L形结构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壁。可选地,所述缓冲支架还包括呈L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面板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四面板,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横置板簧相连,所述第四面板与所述驱动电机总成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三面板的内壁与所述第四面板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形成为三角形结构,且该三角形结构的两个边分别与所述第三面板和所述第四面板相连。可选地,所述缓冲支架关于所述安装座左右对称。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公开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悬置点,也即在驱动电机总成的前部与车架之间设置缓冲支架,驱动电机总成与横置板簧相连,横置板簧与车架之间,以及或者横置板簧与驱动电机总成之间设置缓冲件,在路面不平或者制动的情况下,该缓冲支架可以给驱动电机总成的前部提供力的支撑,避免驱动电机总成与桥壳的接合面由于受力过大引起漏油、开裂的事故。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缓冲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缓冲支架与车架结合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缓冲支架与车架结合后的仰视图,也即是图2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电机总成2驱动桥3纵置板簧4缓冲支架41支撑座42横置板簧43缓冲件411第一面板412第二面板5下盖板6上盖板413第一加强肋4131第一本体4132第二本体44安装座441第三面板442第四面板443第二加强肋7U型螺栓8板簧前支座9板簧后支座61第一上盖板62第二上盖板10安装盖板4421安装孔100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通常是指汽车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前、后、左、右,分别定义前、后、左、右为A、B、C、D,“上、下”指的是汽车的上和下,定义上和下为E和F,具体可参照图2所示,“内、外”是指具体结构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在具体进行电机和减速器的布置安装时,发现因安装空间有限等因素的限制,电机和变速箱只有后端与桥壳固定连接,并无其他的安装点,因此,电机和变速箱与桥壳的接合面容易开裂、渗油;电机和变速箱本身有很大一部分自重,在路面起伏不平时不均匀的自重被加速度放大,导致接合面处受力放大,密封结构容易破坏;并且,随着路面的高低起伏,电机和变速箱会因自重的原因容易绕着桥半轴轴线旋转点头,存在部分质量转移,破坏悬挂的简谐运动,降低客户的体验感;此外,随着电机和变速箱的点头,变速箱内的齿轮润滑油的液面也会发生变化,势必会导致需要加注齿轮油或者引起齿轮润滑的效果不佳。基于此,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架、驱动电机总成1、驱动桥2、纵置板簧3以及缓冲支架4,驱动电机总成1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变速箱,该驱动电机总成1的后部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驱动桥2上,驱动桥2的左右两端可以通过U型螺栓7与纵置板簧3进行捆绑,纵置板簧3的前后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板簧前支座8以及板簧后支座9,该纵置板簧3通过该两个支座固定安装在车架100纵梁上,从而当路面出现高低起伏不平的情况下,轮胎出现振动并将振动传递至驱动桥,通过与驱动桥2相连的纵置板簧3对振动进行衰减进而传递至车架100上,保证行车的稳定性与舒适性,但是,该驱动电机总成1质量较大,当路面起伏不平时,驱动电机总成1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上下晃动,进而可以导致驱动电机总成1的后端与驱动桥2的接合面处受力较大,密封结构遭到破坏,引起漏油、开裂的事故。因此,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在驱动电机总成1的前部与车架100之间设置缓冲支架4用以支撑及缓冲该驱动电机总成1,具体地,缓冲支架4可以包括横置板簧42以及缓冲件43,横置板簧42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用于与车架100相连,例如,该横置板簧42的两端可以与车架100的两个纵梁相连,驱动电机总成1可以与横置板簧42相连,缓冲件43可以设置在横置板簧42和车架100之间,以及/或者设置在横置板簧42和驱动电机总成1之间。通过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悬置点,也即在驱动电机总成1的前部与车架100之间设置缓冲支架4,在路面不平或者制动的情况下,该缓冲支架4可以给驱动电机总成1的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车架(100)、驱动电机总成(1)、驱动桥(2)、纵置板簧(3)以及缓冲支架(4),所述纵置板簧(3)连接所述车架(100)及所述驱动桥(2),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的后部与所述驱动桥(2)固定连接,前部与所述车架(100)之间设置有所述缓冲支架(4),所述缓冲支架(4)包括横置板簧(42)以及缓冲件(43),所述横置板簧(42)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用于与所述车架(100)相连,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与所述横置板簧(42)相连,所述缓冲件(43)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车架(100)之间,以及/或者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车架(100)、驱动电机总成(1)、驱动桥(2)、纵置板簧(3)以及缓冲支架(4),所述纵置板簧(3)连接所述车架(100)及所述驱动桥(2),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的后部与所述驱动桥(2)固定连接,前部与所述车架(100)之间设置有所述缓冲支架(4),所述缓冲支架(4)包括横置板簧(42)以及缓冲件(43),所述横置板簧(42)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用于与所述车架(100)相连,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与所述横置板簧(42)相连,所述缓冲件(43)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车架(100)之间,以及/或者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4)还包括支撑座(41),所述横置板簧(42)的两端分别通过该支撑座(41)以安装在所述车架(100)上,并且所述缓冲件(43)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支撑座(4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1)形成为L形的板状结构且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面板(411)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面板(412),所述第一面板(411)用于与所述车架(100)相连,所述第二面板(412)上安装有所述缓冲件(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3)形成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的下端通过下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鞠健赵瑛江忠翠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