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防撞梁及含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20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防撞梁及包含其的汽车,具体的,后防撞梁包括主体,主体通过其中间部分朝向后围板的外侧弯曲即可形成溃缩空间,以提供一允许变形空间,避免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后围板的碰撞伤害,用于满足低速碰撞要求,从而可以实现提供一种较为简单且制造成本低的后防撞梁。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后防撞梁,在主体的两端分别延伸以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与后围板之间形成的边角防撞空间可以减少角碰时对车辆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防撞梁及含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梁
,特别涉及一种后防撞梁及包含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汽修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防撞梁作为汽车碰撞时最要的传力零件,自然就成为了购车时的首要关注点。所以随着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都是考虑将后防撞梁作为标准配置。现在上市车辆在后防撞梁的配置上常常是以下几种:1.无后防撞梁的配置;2.后防撞梁采用泡沫代替;3.采用与前防撞梁一样的结构。第一种对车企来说降低单车成本,对车主而言,当出现碰撞时车身本体直接受力,对车身损害大,需要花费较多费用维修车辆。第二种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但很有限,而且仅对轻微碰撞才能起到作用。第三种后防撞梁由防撞主梁1、吸能盒2,连接汽车的安装板3组成,如图1所示,防撞主梁1两端连接的是吸能盒2和连接汽车的安装板3,该后防撞梁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车辆的后围板的外侧表面;以及/n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的两端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延伸,并且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对应端部固定连接;其中,/n所述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后围板的外侧弯曲,所述主体的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后围板的所述外侧表面之间包围形成溃缩空间;并且/n每个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后围板的外侧弯曲,并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后围板的所述外侧表面之间包围形成边角防撞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车辆的后围板的外侧表面;以及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的两端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延伸,并且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对应端部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后围板的外侧弯曲,所述主体的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后围板的所述外侧表面之间包围形成溃缩空间;并且
每个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后围板的外侧弯曲,并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后围板的所述外侧表面之间包围形成边角防撞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车辆上方看时,所述主体呈朝向所述后围板的外侧突出的弓形,并且每个所述延伸部呈一端连接至所述后围板的局部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中间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长度;
在所述车辆的车长方向上,所述中间部分至所述后围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延伸部至所述后围板的最大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