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417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包括主横梁和行人保护横梁,主横梁与行人保护横梁均为水平方向设置,且主横梁位于行人保护横梁的上方,两者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支架相互连接,主横梁上设有主加强支架和加强筋,主加强支架位于主横梁的中心位置,并且向上凸起,加强筋沿着主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主横梁的正面;主加强支架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副加强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前侧横梁的结构强度,减轻了碰撞时容易断裂的问题;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了行人保护的功能,通过吸能时的缓冲作用使行人不会立刻被撞倒,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防止行人被汽车碾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在位于发动机舱前侧设置有横梁和保险杠,用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形变来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现有技术的横梁制造工艺中,在焊接时,前横梁中部区域的安装支架的烧焊热影响了前横梁的结构强度,而且热影响区与电泳孔的距离较近,导致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前横梁中间位置容易出现断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包括主横梁,所述主横梁为水平设置,所述主横梁的下方位于其前侧设有一行人保护横梁,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主横梁和所述行人保护横梁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支架相互连接;所述主横梁上设有主加强支架和加强筋,所述主加强支架位于所述主横梁的中心位置,并且向上凸起,所述加强筋沿着所述主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横梁的正面;所述主加强支架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副加强支架。本技术通过在主横梁上增加主、副加强支架和加强筋,增强了主横梁的结构强度。所述主横梁的背面也设有一所述加强筋。所述副加强支架上设有通孔,以便线束或者扎带穿过,也可以作为安装卡扣便于钩爪或者卡扣结构卡接,相对传统方案中需要额外设计独立的连接结构形式,该结构更节省部件布局空间,减少故障点。当所述副加强支架设有至少两个时,相邻的所述副加强支架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主横梁向后连接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两者呈上下连接结构。本技术中,通过分体结构设计组成吸能盒,可在发生碰撞时,通过分体结构的分离来吸收撞击影响,降低传递到驾驶室的冲击作用。所述上盒体与所述下盒体通过点焊方式连接。本技术中,将上、下的吸能盒分体结构由焊接工艺改成点焊工艺,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成本,同时改成点焊工艺后,受到碰撞时,吸能盒更容易变形,从而能够更好地吸收碰撞所带来的冲击产生的能量,减少汽车主体所受到的碰撞伤害。所述主横梁向后连接两个所述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包括左侧吸能盒和右侧吸能盒,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横梁的左侧和右侧。任一所述吸能盒均向后连接一底板,通过所述底板连接车体框架。所述连接支架与主横梁、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行人保护横梁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确保了前侧横梁的结构强度,减轻了碰撞时容易断裂的问题;另外,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了行人保护的功能,通过吸能时的缓冲作用使行人不会立刻被撞倒,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防止行人被汽车碾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种爆炸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参照图1、图2,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包括主横梁100和行人保护横梁200,两者均为水平方向设置。行人保护横梁200位于主横梁100的下方靠前的位置,从而在碰撞时优先与人员接触,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人的下面受力时会往上翻,降低了倒下后被卷入车底的风险。主横梁100和行人保护横梁200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支架相互连接。在主横梁100和行人保护横梁之间可设置两个连接之间,分别为左连接支架301和右连接支架302。主横梁100上设有主加强支架101和加强筋103,主加强支架101位于主横梁100的中心位置,并且向上凸起,加强筋103沿着主横梁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主横梁100的正面;主加强支架101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副加强支架102。副加强支架102上可设置便于线束或者扎带穿过的通孔。为进一步增强主横梁100的强度,可在主横梁100的背面也设有另一加强筋(图中未示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副加强支架102设有至少两个时,相邻的副加强支架102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设置为相等。主横梁100向后连接吸能盒,在受到撞击作用时,通过吸能盒的形变吸收撞击能量。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横梁100向后连接两个吸能盒,包括左侧吸能盒401和右侧吸能盒402,分别设置于主横梁100的左侧和右侧。其中的任一吸能盒均向后连接一底板,通过底板连接车体框架。图1所示结构视角呈近似俯视视角,因此图中展示结构中,左侧吸能盒401向下连接左底板501,右侧吸能盒402向下连接右底板502。任一吸能盒均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两者呈上下连接结构,且连接方式为点焊。如图2所示,左侧吸能盒401包括左侧上盒体4011、左侧下盒体4012,右侧吸能盒402包括右侧上盒体4021、右侧下盒体4022。本技术中,将上、下的吸能盒分体结构由焊接工艺改成点焊工艺,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成本,同时改成点焊工艺后,受到碰撞时,吸能盒更容易变形,从而能够更好地吸收碰撞所带来的冲击产生的能量,减少汽车主体所受到的碰撞伤害。本技术中,连接支架与主横梁、连接支架与行人保护横梁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包括主横梁,所述主横梁为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的下方位于其前侧设有一行人保护横梁,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主横梁和所述行人保护横梁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支架相互连接;/n所述主横梁上设有主加强支架和加强筋,所述主加强支架位于所述主横梁的中心位置,并且向上凸起,所述加强筋沿着所述主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横梁的正面;/n所述主加强支架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副加强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包括主横梁,所述主横梁为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的下方位于其前侧设有一行人保护横梁,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主横梁和所述行人保护横梁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支架相互连接;
所述主横梁上设有主加强支架和加强筋,所述主加强支架位于所述主横梁的中心位置,并且向上凸起,所述加强筋沿着所述主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横梁的正面;
所述主加强支架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副加强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的背面也设有一所述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加强支架上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副加强支架设有至少两个时,相邻的所述副加强支架之间的间隔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夙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