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97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体可通过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结合来抑制其活性,因此,期待可有效用于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相关的多种疾病的免疫治疗剂的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维持免疫自稳对生物体维持生命至关重要。通过免疫活性信号转导系统与免疫抑制信号转导系统之间的平衡来调节免疫自稳。免疫抑制信号转导通过由被称为免疫检查点的蛋白质激活来维持对自身抗原的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或者通过减弱在免疫应答之后激活的T细胞的功能来从自身免疫应答和过度的炎症应答保护正常组织,因此,免疫抑制信号转导系统为重要的免疫系统之一。然而,被慢性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利用这种免疫抑制信号转导系统从T细胞的免疫作用脱离而制造能够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微环境。到目前为止,公知的免疫检查点蛋白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protein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粘蛋白结构域分子3(Tcellimmunoglobulinandmucin-domaincontaining-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gene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蛋白(Tcellimmunoreceptorwithimmunoglobulinand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inhibitorymotifdomains,TIGIT)、T细胞活化的V域免疫抑制因子(v-domainIg-containingsuppressorofTcellactivation,VISTA)。癌细胞的免疫逃避(immuneevasion)机制通过使由于与位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蛋白结合而具有杀伤功能的T细胞(cytotoxicTcells)灭活来实现。这个事实提供了可通过恢复由于靶向免疫检查点蛋白而活性减弱的T细胞的功能来灭绝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的这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理论性背景。并且,多种免疫检查点蛋白的信号转导途径相互独立且不相互重复,因此,这也就是为了活跃进行通过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起使用来增强T细胞的免疫功能以使癌症的治疗极大化的研究的原因。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为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等多种免疫检查点蛋白中的一种,是由498个氨基酸组成的I型跨膜蛋白(typeItransmembraneprotein)。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基因存在于人类12号染色体且位于靠近聚类分化群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4,CD4)的位置,而且在结构上与聚类分化群4相似,因此两种蛋白质都可以与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classII)结合,但是两种蛋白质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小于20%,对于与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结合力而言,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比聚类分化群4高得多。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由胞外结构域(extracellulardomain)、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domain)及胞内结构域(intracellulardomain)组成,而且,胞外结构域由四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组成。在胞外结构域中,第一个结构域(Ig-likeV-typedomain)对于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结合重要,而与具有广泛的结合部位的聚类分化群4不同地,对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而言,少数的几个氨基酸对于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结合重要,而且,为了与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结合,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之间的结合也重要。胞内结构域不包含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inhibitorymotif,ITI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转换基序(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switchmotif,ITSM)部位且相对短,人类和小鼠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具有包括保存完好的丝氨酸残基的磷酸化部位、KIEELE部位、谷氨酰胺-脯氨酸重复序列的三种特征性结构。其中,尤其,KIEELE基序对抑制T细胞的活性中起到重要作用。当对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基因被去除的小鼠处理在葡萄球菌分泌的肠内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B(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B,SEB)或卵清蛋白(ovalbumin)时,出现未调节的T细胞的增殖和脾脏肿大现象。据报道,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的表达在T细胞被激活后在CD4+、CD8+T细胞和几个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细胞中增加,在自然调节T细胞(naturalTregcells)和诱导的CD4+FoxP3+调节T细胞(iTregcells)中表达更多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除了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之外,公知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的结合蛋白(配体(ligand))为肝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liverandlymphnodesinusoidalendothelialcellC-typelectin,LSECtin)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肝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通过在癌细胞中表达且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肿瘤浸润(tumor-infiltrating)CD8+T细胞中表达来与存在于T细胞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性。在这种技术背景条件下,本专利技术人确认了将人类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的胞外结构域用作抗原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来筛选与人类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基于所筛选的抗体克隆的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够以高亲和度与人类、猴及小鼠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结合,通过阻碍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复合物的形成来增加T细胞的活性,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有关的新型抗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编码上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多核苷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包含上述核酸的载体、导入上述载体的转化子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包含上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用于治疗癌症的组合物。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gene3,LAG-3)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括重链可变区及轻链可变区,上述重链可变区包括:序列1或序列27所示的重链CDR1;序列2所示的重链CDR2;以及序列3所示的重链CDR3,上述轻链可变区包括:序列8、序列53或序列57所示的轻链CDR1;序列9所示的轻链CDR2;以及序列10、序列33或序列60所示的轻链CDR3。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编码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特异性结合,其特征在于,/n包括重链可变区及轻链可变区,/n上述重链可变区包括:/n序列1或序列27所示的重链CDR1;/n序列2所示的重链CDR2;以及/n序列3所示的重链CDR3,/n上述轻链可变区包括:/n序列8、序列53或序列57所示的轻链CDR1;/n序列9所示的轻链CDR2;以及/n序列10、序列33或序列60所示的轻链CDR3。/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29 KR 10-2018-00755811.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特异性结合,其特征在于,
包括重链可变区及轻链可变区,
上述重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1或序列27所示的重链CDR1;
序列2所示的重链CDR2;以及
序列3所示的重链CDR3,
上述轻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8、序列53或序列57所示的轻链CDR1;
序列9所示的轻链CDR2;以及
序列10、序列33或序列60所示的轻链CDR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
包括重链可变区及轻链可变区,
上述重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1所示的重链CDR1;
序列2所示的重链CDR2;以及
序列3所示的重链CDR3,
上述轻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8所示的轻链CDR1;
序列9所示的轻链CDR2;以及
序列10所示的轻链CDR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
包括重链可变区及轻链可变区,
上述重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27所示的重链CDR1;
序列2所示的重链CDR2;以及
序列3所示的重链CDR3,
上述轻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53所示的轻链CDR1;
序列9所示的轻链CDR2;以及
序列33所示的轻链CDR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
包括重链可变区及轻链可变区,
上述重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1所示的重链CDR1;
序列2所示的重链CDR2;以及
序列3所示的重链CDR3,
上述轻链可变区包括:
序列57所示的轻链CDR1;
序列9所示的轻链CDR2;以及
序列60所示的轻链CDR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序列114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及序列115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序列116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及序列117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序列118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及序列119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单克隆抗体选自由全人源化抗体、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及重组抗体组成的组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原结合片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弼申智英尹善河崔允瑄朴哉垠李智秀宋英子白基善刘奭镐金应徹李东中朴范灿朴荣祐
申请(专利权)人:Y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