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结合SFTSV的纳米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188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结合SFTSV的多肽,包括3个互补决定区CDR1‑3,CDR1序列为或包括SEQ ID NO:1‑74所示序列之一,CDR2序列为或包括SEQ ID NO:75‑151所示序列之一,CDR3序列为或包括SEQ ID NO:152‑232所示序列之一。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高致死率但缺乏有效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SFTS进行纳米抗体药物开发和诊断试剂盒研发,通过制备GN蛋白、免疫双峰骆驼、利用噬菌体库展示纳米单抗的平台技术等,筛选到特异性结合GN的纳米抗体VHH,鉴定了其CDR序列,并构建了人源化抗体SNB;同时利用人源化小鼠模型体内评估SNB在治疗SFTSV感染的疗效。本发明专利技术为SFTS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纳米抗体新药,同时为SFTS的诊断提供相应的检测试剂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结合SFTSV的纳米抗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结合SFTSV的多肽,所述的多肽在制备SFTSV检测剂或SFTSV治疗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一种SFTSV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FTS)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virus,SFTS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或急性病人的血液、黏膜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包括胃肠道、肝脏、肾脏在内的多器官功能异常。自2009年首次在湖北和河南报道SFTS以来,我国已有16个省份发布了病例报告,截止2014年的确诊病例数已超过3500例,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在韩国、日本、阿拉伯和美国均有SFTS病例报道,提示该病的流行区域正在扩大。目前报道的SFTS死亡率在6.3%-30%之间;而韩国和日本在2016年公布的死亡率分别高达35.4%和50%。然而,临床至今缺乏针对SFTS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只能进行广谱抗病毒治疗和对症下药,这为SFTS的预防及控制带来极大困难。特异性中和抗体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Palivizumab和狂犬病毒抗血清等。已有研究指出,针对SFTSV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N,GN)的中和抗体对病人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而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血清含抗GN抗体的SFTS病人均康复良好,而血清中不含GN抗体的SFTS病人其死亡率高达66.7%。这些研究提示,靶向GN的中和抗体治疗将是对抗SFTSV行之有效的方法。1993年,一种来源于骆驼科的新型天然抗体被发现。该抗体天然缺失轻链而只由重链组成,其重链包含两个恒定区(CH2和CH3)、一个铰链区和一个重链可变区(Variableheavychaindomain,VHH,即抗原结合位点),该重链可变区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KDa,仅为常规抗体的1/10,且分子高度和直径均在纳米级别,是目前可获得的最小的功能性抗体片段,因此又被称为纳米单抗(Nanobody,Nb)。因纳米单抗稳定性高(90℃条件下仍不会降解)、亲和力高、与人源抗体同源性超过80%、毒性和免疫原性均较低等特点,最近纳米单抗被广泛用于免疫诊断试剂盒研发、影像学研发以及针对肿瘤、炎症、传染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抗体药物研发。目前已知抗GN的SFTS中和抗体是2013年通过噬菌体展示SFTS病人抗体库筛选得到的Mab4-5,其IC50为2μg/ml-44.2μg/ml。中和抗体的IC50越低越好,能极大节约抗体的使用量从而节省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延长抗体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我们前期对SFTS病人血清的抗体效价做了检测,发现针对GN蛋白的抗血清仅为100左右的稀释倍数,这提示我们,以低抗体滴度的SFTS病人血清构建抗体库可能限制了高效中和抗体的筛选。因此我们期望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获得更为高效稳定的、IC50更低的SFTSV特异性中和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用抗原免疫骆驼,获取骆驼源纳米单抗及其VHH,用于诊断和治疗急性感染的SFTS病人。基于这些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结合SFTSV的多肽,包括3个互补决定区CDR1-3,CDR1序列为或包括SEQIDNO:1-74所示序列之一,CDR2序列为或包括SEQIDNO:75-151所示序列之一,CDR3序列为或包括SEQIDNO:152-232所示序列之一。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还包括4个框架区FR1-4,所述FR1-4与所述CDR1-3交错排列。例如,可将FR1-4序列设计为如SEQIDNO:235-237所示,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限于此。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能力主要由CDR区序列决定,FR序列影响不大,可根据物种来设计,这是本领域公知的。例如,可设计人源、鼠源或骆驼源的FR区序列来连接上述CDR,从而一个可结合SFTSV的多肽或结构域。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为单克隆抗体。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为VHH。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为骆驼源的VHH或人源化的VHH。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的CDR序列如下:I)CDR3的序列为SEQIDNO:176;并且II)CDR1的序列为SEQIDNO:54并且CDR2的序列为SEQIDNO:132;或者CDR1的序列为SEQIDNO:22并且CDR2的序列为SEQIDNO:100。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的CDR序列如下:I)CDR1的序列为XXXSTAYY(SEQIDNO:233),其中X为任意氨基酸,例如CDR1的序列选自SEQIDNO:4、25、26、62、73;并且II)CDR2的序列选自SEQIDNO:78、80、84、90、103;并且III)CDR3的序列选自SEQIDNO:155、157、161、169、172、179、180、181、210、218、229、230、231。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的CDR序列如下: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78,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55;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78,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57;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0,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57;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57;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69;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72;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80;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181;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210;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229;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列为SEQIDNO:230;或CDR1的序列为SEQIDNO:4,CDR2的序列为SEQIDNO:84,并且CDR3的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结合SFTSV的多肽,其特征在于,包括3个互补决定区CDR1-3,CDR1序列为或包括SEQ ID NO:1-74所示序列之一,CDR2序列为或包括SEQ ID NO:75-151所示序列之一,CDR3序列为或包括SEQ ID NO:152-232所示序列之一。/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结合SFTSV的多肽,其特征在于,包括3个互补决定区CDR1-3,CDR1序列为或包括SEQIDNO:1-74所示序列之一,CDR2序列为或包括SEQIDNO:75-151所示序列之一,CDR3序列为或包括SEQIDNO:152-232所示序列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还包括4个框架区FR1-4,所述FR1-4与所述CDR1-3按顺序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为单克隆抗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为VH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为骆驼源的VHH或人源化的VHH。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在制备SFTSV检测剂或SFTSV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喜林吴稚伟李彦磊潘逸
申请(专利权)人:源道隆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展盼生物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