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6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第一阻尼元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减震器、定位支架、第一限位块,第一减震器的上端与第一固定支架连接,定位支架间隔设于第一固定支架的下方,第一限位块固定于定位支架的下端;第二阻尼元件包括第二固定支架、第二减震器、第二限位块,第二减震器的上端与第二固定支架连接,第二限位块固定于第二固定支架的下端;其中,第一固定支架、定位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均设于车架上,第一减震器的下端和第二减震器的下端均与钢板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整车舒适性,增强运输能力,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
本技术涉及前悬架多阻尼元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
技术介绍
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弹性元件多为钢板弹簧,随着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吨位的增大,用于承载的钢板弹簧刚度随之增大,与之匹配的阻尼也要求增大。传统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前悬架为单阻尼元件,单限位块结构所提供的减振阻力很有限,存在难以衰减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空满载车体上下跳动时振幅过大的问题,导致整车舒适性较差。过大振动除了影响整车舒适性,缩短零部件使用寿命,也会限制车辆运行车速,影响宽体自卸车运输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能够有效吸收和衰减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较大振动,提高整车舒适性,保障运行车速,增强运输能力,并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包括第一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其中:/n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减震器、定位支架、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定位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存在间距,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定位支架的下端;/n所述第二阻尼元件包括第二固定支架、第二减震器、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下端;/n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所述定位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均设置于车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均与钢板弹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减震器、定位支架、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定位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存在间距,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定位支架的下端;
所述第二阻尼元件包括第二固定支架、第二减震器、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下端;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所述定位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均设置于车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均与钢板弹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减震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涛党江涛李小轻晏航程文博席安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