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扭力梁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03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扭力梁衬套,包括胶合件、弹性限位块、限位板,所述胶合件由内金属骨架、橡胶体、外金属骨架硫化而成,所述外金属骨架套设于内金属骨架的外侧,且与内金属骨架同轴;所述内金属骨架沿轴向的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所述橡胶体的上端设有凹腔,所述弹性限位块嵌设于凹腔中,所述限位板固定套设于橡胶体上方的内金属骨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套采用是整体式结构,且胶合件内部装配弹性限位块及金属限位板,因此在操稳性方面不失高刚度要求,在舒适性方面又不乏所需X向及扭转特性要求,在整车Y向提供滥用工况防护,实现舒适的NVH性能及可靠的疲劳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扭力梁衬套
本技术属于乘用车底盘领域,尤其是涉及后扭力梁衬套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轿车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在轿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轿车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燃油经济性和车辆的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也成为了人们购车考虑的首要因素;而轿车后扭力梁是轿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晃动,保持车辆的平稳,扭力梁本身可起到横向稳定杆的作用,提高车辆侧倾刚度,后桥衬套是用于连接后扭力梁与车身的部件,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会产生变形实现其校正功能,降低噪音,从而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在车身倾斜时因扭力梁车轴的扭曲,会使车轮的倾角发生变化,此时扭力梁两端衬套可控制方向,使悬挂在车身倾斜时有较佳的指向性;现有技术中的后扭力梁衬套结构多为内管、橡胶及外金属三部分,或内骨架为装配式分体式,这种设计无法实现低扭转高轴向刚度,即没办法兼顾耐久及NVH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件(1)、弹性限位块(2)、限位板(3),所述胶合件(1)由内金属骨架(11)、橡胶体(12)、外金属骨架(13)硫化而成,所述外金属骨架(13)套设于内金属骨架(11)的外侧,且与内金属骨架(11)同轴;所述内金属骨架(11)沿轴向的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耳(111)和第二支耳(112);所述橡胶体(12)的上端设有凹腔(121),所述弹性限位块(2)嵌设于凹腔(121)中,所述限位板(3)固定套设于弹性限位块(2)上方的内金属骨架(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件(1)、弹性限位块(2)、限位板(3),所述胶合件(1)由内金属骨架(11)、橡胶体(12)、外金属骨架(13)硫化而成,所述外金属骨架(13)套设于内金属骨架(11)的外侧,且与内金属骨架(11)同轴;所述内金属骨架(11)沿轴向的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耳(111)和第二支耳(112);所述橡胶体(12)的上端设有凹腔(121),所述弹性限位块(2)嵌设于凹腔(121)中,所述限位板(3)固定套设于弹性限位块(2)上方的内金属骨架(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金属骨架(13)靠近限位板(3)一侧端部设有翻边收口结构(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收口结构(13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组防撞曲面胶体(123)。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云张世培李祥王卫恒
申请(专利权)人: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