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机构和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73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架机构和工程车辆,车架机构包括:车架;平衡悬架装置,平衡悬架装置包括平衡悬架支架,平衡悬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平衡悬架支架与车架相连接,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位于车架的下方;车桥装置,车桥装置包括桥身、轮毂制动鼓总成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于桥身的两端,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于桥身上,并靠近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第一推力杆总成,第一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与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相连接,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相连接,第一推力杆总成位于车架的下方,并可避让车桥装置及平衡悬架装置的上方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机构和工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机构和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工程车辆的车架机构而言,上推力杆总成布置在悬架和车桥中上部,桥端上推力杆支座远高出桥壳上部,上推力杆支架及上推力杆占用悬架和车桥中上部空间。车桥上跳时,须保证上部空余足够空间防止推力杆及推力杆安装支座与中上部零部件干涉,影响了整车布局及车架横梁结构设计,严重限制了整车性能(如限制泵车底盘输送缸安装角度,限制泵送系统容积效率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架机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架机构,包括:车架;平衡悬架装置,平衡悬架装置包括平衡悬架支架,平衡悬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平衡悬架支架与车架相连接,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位于车架的下方;车桥装置,车桥装置包括桥身、轮毂制动鼓总成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于桥身的两端,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于桥身上,并靠近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第一推力杆总成,第一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与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相连接,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相连接,第一推力杆总成位于车架的下方,并可避让车桥装置及平衡悬架装置的上方空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架机构包括车架、平衡悬架装置、车桥装置和第一推力杆总成。其中,平衡悬架装置包括平衡悬架支架,平衡悬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设置在车架的下方,并可为第一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提供安装位置;车桥装置包括桥身、轮毂制动鼓总成、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和第一推力杆总成,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在桥身的两端部,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在桥身上,并且位于靠近轮毂制动鼓总成的位置,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可为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提供安装位置。当第一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设置在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设置在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时,第一推力杆总成位于车架的下方,并位于桥身端部的轮毂制动鼓总成附近,使得第一推力杆总成可以避开车桥装置中间的桥包,并可降低第一推力杆总成的布置高度,最大限度上避让平衡悬架支架和桥身的上方空间,保证了车架上方其他部件具有足够的布置空间,同时有助于车架上靠背梁的多样化设计,实现了车架上横梁结构的多样化设计。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第一推力杆总成的布置方式,即可实现避让车桥上部空间的目的,第一推力杆总成可直接沿用相关成熟结构,承载能力和零部件强度满足要求,成本低,可实施性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架机构,可有效避让平衡悬架装置中上部空间、车架靠背梁两侧空间,以及桥身中上部空间。具体地,“上方空间”值得是:平衡悬架装置中上部空间,以及车架靠背梁两侧空间。也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架机构,对第一推力杆总成的布置方式进行改进,可有效避让平衡悬架支架和桥身的上方空间,保证了车架上方其他部件具有足够的布置空间,同时兼具承载能力强和成本低的优势。具体地,第一推力杆总成为上推力杆总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车架机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桥装置还包括:板簧支架,集成式设置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并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为一体式结构;限位支架,集成式设置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并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为一体式结构;限位块,设置于限位支架上。在该技术方案中,车桥装置还包括板簧支架、限位支架和限位块。其中,板簧支架集成式设置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并可为平衡悬架装置的板簧提供安装位置。当车桥装置与平衡悬架装置配合使用时,平衡悬架装置的板簧设置在板簧支架上,保证车桥装置与平衡悬架装置的连接。此外,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还集成式设置有限位支架,限位支架可为限位块提供安装位置,进而使得限位块稳定安装在限位支架上;当车桥装置安装在车架上时,限位块可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结构碰撞,以提升车桥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板簧支架、限位支架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集成式设计,三者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架机构,集成地将板簧支架、限位支架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使得一个结构可同时兼具至少三种不同的功能。此外,由于一体式结构的设置,可极大程度上提升板簧支架、限位支架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三者的强度,同时减少连接结构的使用。并且,一体式结构可有效降低板簧支架、限位支架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三者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简化车桥装置的结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车桥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孔,设置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第一螺栓,穿设于第一推力杆总成设置,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二安装孔,设置于限位支架上;第二螺栓,穿设于限位块设置,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车桥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一螺栓、第二安装孔和第二螺栓。其中,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第一螺栓穿过第一推力杆总成,并拧紧在第一安装孔内,以将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安装在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保证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相铰接,并保证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稳定的连接关系。此外,第二安装孔设置在限位支架上,第二螺栓穿过限位块,并拧紧在第二安装孔内,以将限位块安装在限位支架上,保证限位支架与限位块稳定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孔设置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的侧壁,第二安装孔设置于限位支架的顶壁。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的侧壁,第二安装孔设置在限位支架的顶壁,使得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交错设置,同时保证第一推力杆总成安装后,第一推力杆总成最上部位置不高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的上表面,进而避让桥身上部空间,使得桥身上部具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其他部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二安装孔的同侧,或两个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二安装孔的两侧;和/或第一安装孔为以下之一:盲孔、螺纹孔、通孔,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第一安装孔可保证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的稳定性;两个第一安装孔可以设置在第二安装孔的同侧,也可以设置分别在第二安装孔的两侧。此外,第一安装孔可采用盲孔、螺纹孔、通孔,第二安装孔可采用螺纹孔。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平衡悬架装置还包括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集成式设置于平衡悬架支架上,并与平衡悬架支架为一体式结构;车桥装置还包括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于桥身上,并位于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的下方;车架机构还包括第二推力杆总成,第二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与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相连接,第二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相连接,第二推力杆总成位于第一推力杆总成的下方。在该技术方案中,车架机构还包括第二推力杆总成,平衡悬架装置还包括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车桥装置还包括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其中,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设置于平衡悬架支架上,第二车桥端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n平衡悬架装置,所述平衡悬架装置包括平衡悬架支架,所述平衡悬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所述平衡悬架支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位于所述车架的下方;/n车桥装置,所述车桥装置包括桥身、轮毂制动鼓总成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所述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于所述桥身的两端,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于所述桥身上,并靠近所述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n第一推力杆总成,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与所述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位于所述车架的下方,并可避让所述车桥装置及所述平衡悬架装置的上方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平衡悬架装置,所述平衡悬架装置包括平衡悬架支架,所述平衡悬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所述平衡悬架支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位于所述车架的下方;
车桥装置,所述车桥装置包括桥身、轮毂制动鼓总成和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所述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于所述桥身的两端,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于所述桥身上,并靠近所述轮毂制动鼓总成设置;
第一推力杆总成,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与所述第一悬架端安装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位于所述车架的下方,并可避让所述车桥装置及所述平衡悬架装置的上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装置还包括:
板簧支架,集成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并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为一体式结构;
限位支架,集成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并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为一体式结构;
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装置还包括:
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的侧壁;
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设置,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第二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的顶壁;
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限位块设置,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以下之一:盲孔、螺纹孔、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悬架装置还包括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所述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集成式设置于所述平衡悬架支架上,并与所述平衡悬架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车桥装置还包括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所述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设置于所述桥身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的下方;
所述车架机构还包括第二推力杆总成,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的悬架端与所述第二悬架端安装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的车桥端与所述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位于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装置还包括:
第一垫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桥端安装支座上;
第二垫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车桥端安装支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扬刘旷华邹富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