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安装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67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车内地板上,包括主体、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第二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下延伸,所述主体安装在车内地板上;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大;横梁结构占用空间小,座椅安装点承重效果优异,且给后副车架预留了充足的布置空间,同时通过横梁的两个端部用连接件将其与后轮罩内板相连,保证横梁车身贯通,提高横向力的传递,有效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安装横梁结构
本公开涉及一种轿车的座椅安装横梁,尤其是后座椅的安装横梁结构,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技术介绍
如今电动车的车身与传统燃油车的车身结构大致类似,车内所有的人机布置都与传统燃油车一致,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动力部分,发动机换成了电动机;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电力驱动系统布置于后副车架处,如果车型同时布置了三排座椅,则车内位置空间狭小;而传统基础车型的车身现有结构无法满足驱动电机、减速器等布置要求,需改变座椅横梁的布置以满足动力汽车的设计需求,同时要考虑到横梁的设计带来的车身重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结构,为后副车架处动力系统提供充足的布置空间,保证座椅的安装强度和提供良好的承重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结构,用于设置在车内地板上,包括主体、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第二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下延伸,所述主体安装在车内地板上。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大。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为第一端部沿第二方向的跨度,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可选的,主体的顶面、第一端部的顶面以及第二端部的顶面组成第一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为平面或者第一顶面为弧面,其中第一顶面呈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朝向主体方向向上突出的形状。可选的,第一顶面的横截面为倒U形。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底面分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端部前底面、第一端部中底面以及第一端部后底面,所述第一端部中底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端部前底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所述第一端部中底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端部后底面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可选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底面分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二端部前底面、第二端部中底面以及第二端部后底面,所述第二端部中底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端部前底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所述第二端部中底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端部后底面与所述车内地板的夹角。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至所述主体。可选的,所述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主体的两端沿第二方向向上延伸,主体的横截面为U形。可选的,所述主体的侧面设有与主体斜交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车内地板下方并固定到所述主体。上述方案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通过横梁的主体与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组成拱桥结构,将施加到车辆座椅上的竖向荷载转化为一部分水平推力,缓解对安装横梁在选用材料和强度上的要求,占用空间小,也提高了座椅安装点承重能力;主体的顶面、第一端部的顶面以及第二端部的顶面组成的第一顶面为弧形,给后副车架预留了充足的布置空间;第一端部通过连接件进一步固定主体到后轮罩内板,连接件沿着后轮罩内板的顶面布置,保证横梁车身贯通,提高横向力的传递,有效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横梁主体的沿横梁主体方向的横截面图;图2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横梁主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横梁主体的俯视图。其中,1、主体;2、第一端部;21、第一端部前底面;22、第一端部中底面;23、第一端部后底面;3、第二端部;31、第二端部前底面;32、第二端部中底面;33、第二端部后底面;4、车内地板;5、加强部;6、座椅安装支架;7、主体的两端;8、后轮罩内板;9、连接件;10、加强筋;L1、第一方向;L2、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公开,但不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方向”方向和与车辆的左右方向一致,“第二方向”方向和车辆的上下方向一致。汽车的后轮胎外通常都设有能够起到防护作用的后轮罩结构,一般由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焊接形成能够包络轮胎空腔结构。后轮罩内板属于后轮罩的一部分,后轮罩内板具有与汽车轮胎形状相匹配的弧面,主要用于容纳汽车轮胎的上部。图1所示为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的横截面图,座椅安装横梁用于设置在车内地板4上,包括主体1、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第一端部2的底面沿第一方向L1向上延伸,第二端部3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下延伸,主体1安装在车内地板4上,可选的,主体1为长条形结构,水平设置在车内地板上且主体1的底面与车内地板平行。第一端部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L1逐渐变小,第二端部3的厚度沿第一方向L1逐渐变大。第一端部2的厚度为第一端部2沿第二方向L2的跨度,第一方向L1与第二方向L2相互垂直。主体1的顶面、第一端部2的顶面以及第二端部3的顶面组成第一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为平面或者第一顶面为弧面,其中第一顶面呈从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朝向主体1方向向上突出的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顶面为倒U形,即主体1、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构成了类拱桥结构,当座椅安装横梁结构安装在车辆上时,拱桥结构有利于将施加到车辆座椅上的竖向荷载转化为一部分水平推力,缓解对安装横梁在选用材料和强度上的要求;安装横梁在第一方向L1上的跨越能力大,更便于安装多个座椅,例如3个座椅,而主体1的两端7沿着第二方向L2向上延伸使得主体形成为U形结构,其形状也有利于座椅的安装,主体的两端沿第二方向L2向上延伸刚好将座椅包裹在主体1位置,不但结构紧凑也有利于座椅的固定,而且采用U形结构更好地将主体受到的力分向左右两侧,使得座椅更牢固地安装在主体上。第二端部3沿第一方向L1向下延伸形成的类似桥洞的弧形(或倒U形)结构,不但节减了横梁的材料,减轻了车辆整体的重量,也可以节省空间以便安装动力系统或车辆的其它部件。第一端部2底面沿第一方向L1向上延伸至主体1,第二端部3从主体1沿第一方向L1向下延伸至座椅安装支架6,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的一侧抵接座椅安装支架6侧面往第二方向L2向下延伸布置,使得主体1承受的竖向承载力转化为一部分水平推力。第一端部2的底面分为沿第一方向L1依次分布的第一端部前底面21、第一端部中底面22以及第一端部后底面23,第一端部中底面22的延伸线与车内地板4的夹角小于第一端部前底面21的延伸线与车内地板4的夹角,第一端部中底面22的延伸线与车内地板4的夹角小于第一端部后底面23与车内地板4的夹角。可选的,第一端部中底面22的延伸线与车内地板4的夹角小于5度。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向斜上延伸角度不高的第一端部中底面22,使得第一端部2可以将力分向左侧外,还可以让第一端部2在比较狭窄的空间中依旧可以沿第一方向L1延伸的距离更长,更好地分担主体1受到的力。第二端部3的底面分为沿第一方向L1依次分布的第二端部前底面31、第二端部中底面32以及第二端部后底面33,第二端部中底面32的延伸线与车内地板4的夹角小于第二端部前底面31的延伸线与车内地板4的夹角,第二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结构,用于设置在车内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第二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下延伸,所述主体安装在车内地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结构,用于设置在车内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第二端部的底面沿第一方向向下延伸,所述主体安装在车内地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端部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为第一端部沿第二方向的跨度,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的顶面、第一端部的顶面以及第二端部的顶面组成第一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为平面或者第一顶面为弧面,其中第一顶面呈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朝向主体方向向上突出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顶面的横截面为倒U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所述第一端部的底面分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端部前底面、第一端部中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锡松刘德芹黄阔刘海霞熊林熊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