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67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及汽车,包括辊压横梁本体以及设于辊压横梁本体底部的第一地板连接板和第二地板连接板,第一地板连接板和第二地板连接板沿汽车X向上分别设有第一避让通道和第二避让通道,以横跨中通道而固定于汽车的前地板上。所述汽车具有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前横梁总成结构满足侧碰的安全要求,提升白车身扭转刚度,保证白车身有足够的弯曲刚度,减少前地板总成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可以满足侧碰安全要求,降低车身重量,实现轻量化,大大减小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整车碰撞过程中,前地板抵抗正碰和偏置碰的效果较好,但发生侧碰时,前地板抵抗侧向碰撞的能力较差,中通道区域容易出现弯折现象。电动汽车前地板可以将侧碰所产生的碰撞力通过横梁有效地分解和传递,布置于前地板的前排座椅前横梁作为主传力路径的关键零部件,直接承受来自侧面的碰撞能量,因此其结构对侧面碰撞性能影响很大。由于电动汽车在地板下布置冷却管路,地板下需要设置中通道。对于具有中通道的传统电动汽车而言,前排座椅前横梁通常由左右两个冲压件组成,中间被中通道隔开。由于传统前排座椅前横梁侧碰传力路径分散且结构较弱,因此很难满足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标准规程C-NCAP侧柱碰安全性能需求。对于传统电动汽车而言,由于座椅横梁较弱,中通道下需要增加较多加强件以满足弯曲刚度需求,这样导致了车身重量和开发成本均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包括辊压横梁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辊压横梁本体底部的第一地板连接板和第二地板连接板,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沿汽车X向上分别设有第一避让通道和第二避让通道,以横跨中通道而固定于汽车的前地板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和第二地板连接板镜像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的横截面均呈Z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通道和所述第二避让通道大致呈“几”字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横梁本体的横截面呈“凹”形,开口向上的固设于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的顶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横梁本体的材质为马氏体高强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通道的周壁和所述第二避让通道的周壁分别与所述中通道点焊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横梁本体底部与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横梁本体上至少设有一对座椅安装支架总成,以安装座椅。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对所述座椅安装支架总成均包括第一座椅安装支架和第二座椅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座椅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座椅安装支架均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和/或塞焊与所述辊压横梁本体连接。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具有上述的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所提供的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有利于侧碰过程中力的传递,无需在侧碰路径上增加其他加强结构也可满足侧碰安全要求。2.本技术所提供的辊压横梁本体贯穿中通道,连通左右门槛,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前排座椅后横梁总成结构与中通道组成“两横一纵”的前地板结构骨架,可使白车身扭转刚度整体提升30%以上。3.本技术所提供的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匹配的中通道,无需另外设置下加强件,在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的作用下,仍能保证白车身有足够的弯曲刚度,同时具有足够的冷却管路布置空间。且由于中通道取消了下加强件,则中通道的高度降低,同时截面减小,因此,在保证弯曲刚度的基础上可使得整体前地板总成减重20%以上。4.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具有上述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该汽车可以满足侧碰安全要求,降低车身重量,实现轻量化,大大减小开发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二氧化碳保护焊和塞焊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在前地板的布置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前地板的结构骨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2-辊压横梁本体;3-第一地板连接板;4-第二地板连接板;5-第一避让通道;6-第二避让通道;7-中通道;8-前地板;9-第一座椅安装支架;10-第二座椅安装支架;11-前排座椅后横梁总成结构;12-第一二氧化碳保护焊位置;13-第二二氧化碳保护焊位置;14-塞焊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请参阅图1和图4,包括辊压横梁本体2,以及设置在辊压横梁本体2底部的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沿汽车X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避让通道5和第二避让通道6,请参阅图4,第一避让通道5和第二避让通道6横跨中通道7而固定在汽车的前地板8上。请参阅图2,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镜像对称设置在辊压横梁本体2的底部,并且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的横截面均呈Z形,辊压横梁本体2与这两个Z形结构的地板连接板拼焊而成。请参阅图2,第一避让通道5和第二避让通道6大致呈“几”字形。辊压横梁本体2的横截面呈“凹”形,其开口向上固定设置在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的顶部。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的整体截面为两部分形状组成:上部分是“凹”形形状,下部分是“几”字形形状。辊压横梁本体2优选为高强辊压横梁本体,其材质为马氏体高强钢HC1200/1500MS。请参阅图1,第一地板连接板3的中间位置凸起形成第一避让通道5,第二地板连接板4的中间位置凸起形成第二避让通道6,请参阅图4,第一避让通道5和第二避让通道6的形状分别与中通道7相配合,第一避让通道5和第二避让通道6分别与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压横梁本体(2)以及设于所述辊压横梁本体(2)底部的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4)沿汽车X向上分别设有第一避让通道(5)和第二避让通道(6),以横跨中通道(7)而固定于汽车的前地板(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压横梁本体(2)以及设于所述辊压横梁本体(2)底部的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4)沿汽车X向上分别设有第一避让通道(5)和第二避让通道(6),以横跨中通道(7)而固定于汽车的前地板(8)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第二地板连接板(4)镜像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4)的横截面均呈Z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通道(5)和所述第二避让通道(6)大致呈“几”字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横梁本体(2)的横截面呈“凹”形,开口向上的固设于所述第一地板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地板连接板(4)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前横梁总成结构(1),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玉陈洋洋喻哲陈玉祥狄武飞王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