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672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一种丝线加热装置,抑制从保温箱的丝线导入口朝丝线导出口而沿着丝线的行进方向流动的伴随流在辊处被放大这一情况,极力抑制因从丝线导出口排出高温的空气而导致的热能损失。加热拉伸部(7)具备具有丝线导入口(16a)和丝线导出口(16b)的保温箱(16)和分别作为丝线加热辊的5个导丝辊(11a~11e)。从丝线导入口(16a)被导入保温箱(16)内的丝线(Y)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对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设置有从辊(11)的外侧朝辊(11)的外周面的丝线离开位置(P1)延伸的遮流板(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丝线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申请是本申请人于2016年5月2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10346539.1专利技术名称为“丝线加热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进行从纺丝装置纺出的丝线的拉伸以及热处理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分别作为丝线加热辊的5个导丝辊和收纳上述5个导丝辊的保温箱。在保温箱形成有:将来自纺丝装置的丝线导入保温箱内的狭缝(丝线导入口);以及将在保温箱内被拉伸以及热处理后的丝线导出的狭缝(丝线导出口)。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相对于保温箱内的5个导丝辊分别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也称为“搭挂”)。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后的丝线由5个导丝辊的各个依次输送,被实施如下所述的处理,并从丝线导出口被导出。5个导丝辊中的下游侧(丝线导出口侧)的2个辊的加热温度比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丝线导入口侧)的3个辊的加热温度高。并且,下游侧的2个辊的丝线输送速度也比上游侧的3个辊的丝线输送速度快。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首先由上游侧的3个辊预加热至预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次,预加热后的丝线借助上游侧与下游侧的辊的丝线输送速度差而被拉伸。拉伸后的丝线在由下游侧的2个辊进一步加热至更高的温度、拉伸状态被热定形的基础上从丝线导出口被导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3212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一边由5个导丝辊加热一边从丝线导出口被朝保温箱外导出。此处,在各辊的外周面附近,伴随着该辊的旋转而周围的空气在周向上流动,由此产生伴随流。并且,在某一辊处产生的伴随流沿着行进的丝线朝下一辊流动,并进一步通过下一辊的旋转而使伴随流的速度被放大。即,通过利用5个辊依次输送丝线,使丝线的伴随流的速度随着趋向丝线导出口而变大(参照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3)。由此,从丝线导出口朝外部排出大量的高温空气,热能的损失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从保温箱的丝线导入口朝向丝线导出口而沿着丝线的行进方向流动的伴随流在辊处被放大这一情况,极力抑制因从丝线导出口排出高温空气而导致的热能损失。第1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温箱,具有用于导入丝线的丝线导入口和用于导出上述丝线的丝线导出口;以及多个辊,分别被收纳在上述保温箱内,且包括对上述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从上述丝线导入口朝上述丝线导出口输送上述丝线,从上述丝线导入口导入上述保温箱内的丝线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上述多个辊的各个,该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第1遮流部,该第1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丝线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在本专利技术中,形成为如下的结构:丝线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被收纳于保温箱的多个辊的各个,利用多个辊依次输送丝线。在该结构中,通过某一辊的旋转而产生的伴随流随着丝线的行进而朝下一辊流动,且能够通过下一辊的旋转而流速被放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相对于被收纳在保温箱内的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辊设置有朝辊的外周面延伸的第1遮流部。并且,沿着丝线的行进方向流动的伴随流的放大在各辊的卷挂有丝线的部分产生。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第1遮流部从辊的外侧朝辊的外周面的丝线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由此,在通过辊的旋转而伴随流放大的区域中,该伴随流由第1遮流部遮挡,由此,能够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因而,能够减小朝向丝线导出口的伴随流的速度,能够抑制热能损失。第2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遮流部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上述丝线从上述辊离开的位置即丝线离开位置与从上述丝线离开位置朝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溯行60度的位置之间的部分延伸。为了可靠地抑制通过辊的旋转而被放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优选在辊的卷挂区域的尽量下游侧的位置遮挡伴随流。在本专利技术中,第1遮流部朝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丝线离开位置与相比该丝线离开位置朝上游侧溯行60度的位置之间的部分延伸。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第3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遮流部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上述丝线离开位置延伸。在本专利技术中,第1遮流部朝丝线离开位置(即丝线的卷挂区间的最后地点)延伸。由此,在通过辊的旋转而伴随流的放大完毕的位置,伴随流被第1遮流部遮挡,由此,能够可靠地阻止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第4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3的任一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遮流部设置于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最后辊,该最后辊位于上述丝线行进方向的最下游。从最后辊被送出后的丝线从丝线导出口被朝保温箱外导出。即,若该最后辊处的伴随流保持原样地朝下游侧流动,则热能损失变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从最后辊朝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第1遮流部至少设置于最后辊。第5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遮流部分别设置于上述最后辊和位于相比上述最后辊靠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辊。当仅对最后辊设置第1遮流部、而对相比最后辊靠上游侧的辊并未设置第1遮流部的情况下,直至到达最后辊为止,伴随流都被放大,在最后辊处,伴随流的速度变得非常大。若这种速度大的伴随流被设置于最后辊的第1遮流部遮挡,则存在伴随流的一部分朝位于相比最后辊靠上游侧的位置的其他辊逆流的顾虑。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不仅相对于最后辊设置第1遮流部,而且相对于位于相比最后辊靠上游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辊也设置第1遮流部。由此,沿着丝线流动的伴随流在到达最后辊之前,在相比最后辊靠前的辊处速度的放大被抑制,因此能够将最后辊处的伴随流的速度抑制得较低,能够抑制因伴随流与第1遮流部碰撞而产生的逆流。第6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3的任一专利技术中,上述多个辊包括第1辊和第2辊,该第2辊位于相比上述第1辊靠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丝线输送速度比上述第1辊快,上述第1遮流部至少设置于上述第2辊。辊的丝线输送速度越大,则伴随流的放大的程度越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有效地抑制伴随流的速度,第1遮流部至少设置于丝线输送速度快的第2辊。第7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6的任一专利技术中,对所有的上述辊分别设置有上述第1遮流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于多个辊的各个,伴随流的放大作用相互独立地被抑制,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最后从丝线导出口被排出的伴随流的速度。第8专利技术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7的任一专利技术中,还具备第2遮流部,该第2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延伸。除了在辊的卷挂区域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设置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保温箱,具有用于导入丝线的丝线导入口和用于导出上述丝线的丝线导出口;以及/n多个辊,分别被收纳在上述保温箱内,且包括对上述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从上述丝线导入口朝上述丝线导出口输送上述丝线,/n从上述丝线导入口导入上述保温箱内的丝线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上述多个辊的各个,/n该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第1遮流部,该第1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丝线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n上述第1遮流部的前端部与上述辊的外周面对置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25 JP 2015-1053431.一种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温箱,具有用于导入丝线的丝线导入口和用于导出上述丝线的丝线导出口;以及
多个辊,分别被收纳在上述保温箱内,且包括对上述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从上述丝线导入口朝上述丝线导出口输送上述丝线,
从上述丝线导入口导入上述保温箱内的丝线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上述多个辊的各个,
该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第1遮流部,该第1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丝线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
上述第1遮流部的前端部与上述辊的外周面对置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遮流部的前端部与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相比上述丝线离开上述辊的位置即丝线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研志桥本欣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