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菌种分离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824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菌种分离方法的具体分离步骤包括:培养基的制作、种菇的挑选、母种分离、菌丝培养提纯等。采集青海当地的野生羊肚菌,经过多年的分离、纯化、培育研究,筛选出最适宜青海高寒地区的产量高、稳定性强、品质最优的羊肚菌品种,结合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总结出最佳的栽培技术,栽培出的羊肚菌亩产达到150kg以上,产出的羊肚菌菌味浓、个头大、质地厚、营养更丰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菌种分离技术一、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菌种分离技术,属一种羊肚菌的菌种分离方法。二、
技术介绍
羊肚菌(MorchelladeliciosaFr.)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两用菌,属菌中之王,它功能齐全、香味独特、营养丰富、食效显著。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它即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医药中久负盛名的良药,过去曾是敬献皇家的滋补贡品。羊肚菌传统上主要靠采集野生品种,近几年,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张,但栽培技术尚不完善,特别是菌种分离技术,成功率不足10%,而野生羊肚菌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一年只长一次,采集又困难,因此产量很少,价格相当昂贵。羊肚菌人工种植的菌种是从羊肚菌子实体提取,进行多次纯化培养,最终选取产量稳定、抗逆性强的品种作为栽培种。本专利技术能改善现有羊肚菌菌种分离技术存在的主要不足和缺陷,提高羊肚菌菌种分离水平种植水平,解决羊肚菌种植菌种引进的问题,减少控制可羊肚菌种植风险和种植成本,可有效解决制约高原羊肚菌规模化栽培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完善青海高寒地区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丰富青海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绿色食品。现有青海高原羊肚菌种植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菌种退化,影响羊肚菌产量;二是引进菌种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在青海高原地区管理难度较大,产量不稳;三是引进的羊肚菌杂菌感染率高,使羊肚菌菌丝相对于杂菌菌丝失去生长优势,无法有效提纯。青海当地羊肚菌菌种分离上的这一技术短板加大了羊肚菌种植风险和种植成本,使羊肚菌菌种分离技术成为青海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三、
技术实现思路
菌种质量直接关系到羊肚菌产量,菌种分离技术是羊肚菌栽培的关键环节,能保护我省珍贵的野生羊肚菌资源的同时又能推动羊肚菌产业的产业化种植,降低种植风险和种植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成功率可达90%以上的羊肚菌菌种分离方法。四、技术措施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菌种分离方法的具体分离步骤包括:培养基的制作、种菇的挑选、母种分离、菌丝培养提纯等。所述的培养基的制作过程是:将土豆去皮称量200g,切成块放入锅中加1000ml的蒸馏水,煮至土豆软烂,用3层纱布过滤取滤液。若滤液减少,可用蒸馏水将滤液定容至1000ml,倒入锅中,将滤液微火加热,依次加入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元素,不断搅拌至融化,趁热将培养液分装在试管中,每只试管装约10ml,加盖棉塞封口,以5-10支为1组用报纸盖住棉塞,用棉线进行包扎,竖直放入高压锅中进行121℃灭菌30min。灭菌后自然冷却到50℃左右,在消毒后的的台面上摆成斜面,试管斜放时斜面占试管的1/2即可。所述的挑选种菇:选用子实体健壮、无畸形、无病虫害,成熟度为6-8的野生羊肚菌,带基质土一起拔出,在采摘后4小时内进行分离培养。所述的母种分离方法:首先用刀片把种菇基部的土壤削至见60-70%菌肉,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种菇基部的菌肉和基质土混合物0.3立方厘米的方块,过酒精灯火焰后接入备好的试管斜面中部,将试管塞过酒精灯火焰封口,无菌条件下20℃培养7天,直至菌丝长满试管斜面。所述的菌丝培养与提纯:所有接种工具消毒后,放入超净工作台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从分离后的无感染的母种中挑取黄豆大小的一块带菌丝的培养基迅速放入空白的培养基斜面上,在无菌条件下,温度为20℃培养。培养48-72小时,生长前端的菌丝体即是羊肚菌菌丝体,挑取前端的菌丝体接入新的母种培养基中,如此1-2次,即可获得纯的羊肚菌菌丝体,即羊肚菌母种;20℃是羊肚菌组织分离培养的最佳温度,同时又能延缓其他杂菌的发菌速度,这种菌丝生长速度差使羊肚菌菌丝在48-72小时内即可和其他杂菌分离开来,用这种方法分离得到的羊肚菌母种,经生物学鉴别和出菇试验后,即可用于生产。采集青海当地的野生羊肚菌,经过多年的分离、纯化、培育研究,筛选出最适宜青海高寒地区的产量高、稳定性强、品质最优的羊肚菌品种,结合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总结出最佳的栽培技术,栽培出的羊肚菌亩产达到150kg以上,产出的羊肚菌菌味浓、个头大、质地厚、营养更丰富。五、具体实施方式步骤1选择母种容器:用长18厘米,直径2厘米的试管作母种容器;步骤2备制母种培养基:各原料及其用量为:蒸馏水1100毫升,新鲜去皮土豆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为10毫克;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在锅里加蒸馏水1100毫升,把新鲜去皮土豆200克切成小块加入水中,小火煮沸15分钟后过滤,过滤取汁水量不足1000ml时可加蒸馏水将溶液定容至1000毫升,加入琼脂、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维生素B1,充分搅拌至完全融化,得到母种培养基,即可装入试管,每支试管装母种培养10毫升,用棉塞或硅胶塞封口,放入灭菌锅,在120℃保持30分钟后取出,在无菌条件下摆斜面凝固待用。步骤3挑选种菇:选用子实体健壮、无畸形、无病虫害,成熟度为6-8的野生羊肚菌,带基质土一起拔出,在采摘后2小时内进行分离培养。步骤4母种分离:首先用刀片把种菇基部的土壤削至见60-70%菌肉,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种菇基部的菌肉和基质土混合物0.3立方厘米的方块,过酒精灯火焰后接入备好的试管斜面中部,将试管塞过酒精灯火焰封口,无菌条件下20℃培养7天,直至菌丝长满试管斜面。步骤5菌丝培养与提纯:所有接种工具消毒后,放入超净工作台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从分离后的无感染的母种中挑取黄豆大小的一块带菌丝的培养基迅速放入空白的培养基斜面上,在无菌条件下,温度为20℃培养。培养48-72小时,生长前端的菌丝体即是羊肚菌菌丝体,挑取前端的菌丝体接入新的母种培养基中,如此1-2次,即可获得纯的羊肚菌菌丝体,即羊肚菌母种;20℃是羊肚菌组织分离培养的最佳温度,同时又能延缓其他杂菌的发菌速度,这种菌丝生长速度差使羊肚菌菌丝在48-72小时内即可和其他杂菌分离开来,用这种方法分离得到的羊肚菌母种,经生物学鉴别和出菇试验后,即可用于生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青海高原羊肚菌土著菌种分离方法获得的羊肚菌母种进行保藏时,在步骤2)做母种培养基时pH应调至8,每支试管放10毫升培养液,摆斜面放凉后,在无菌条件下规范操作接入羊肚菌母种,在母种菌丝布满斜面后并形成菌核后,放入4℃冰箱保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的分离驯化有五大优势:一是节约菌种购买成本;二是掌握羊肚菌土著菌种生长所需的培养基优化;三是利用当地羊肚菌土著菌种,更利于高原地区羊肚菌种植推广;四是熟悉掌握青海野生羊肚菌的分布及人工种植羊肚菌所需最佳的生长因子;五是丰富青海高原食用菌种植品种,有利于规模化生产,补充羊肚菌土著菌种空白。2、在母种培养基配方中,改普通自来水为蒸馏水,用量为1100毫升,每支试管培养基装10毫升溶液,用于制作保存母种的培养基,pH值为8。经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菌种分离方法的具体分离步骤包括:培养基的制作、种菇的挑选、母种分离、菌丝培养提纯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青海高原土著羊肚菌菌种分离方法的具体分离步骤包括:培养基的制作、种菇的挑选、母种分离、菌丝培养提纯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的制作是将土豆去皮称量200g,切成块放入锅中加1000ml的蒸馏水,煮至土豆软烂,用3层纱布过滤取滤液。若滤液减少,可用蒸馏水将滤液定容至1000ml,倒入锅中,将滤液微火加热,依次加入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元素,不断搅拌至融化,趁热将培养液分装在试管中,每只试管装约10ml,加盖棉塞封口,以5-10支为1组用报纸盖住棉塞,用棉线进行包扎,竖直放入高压锅中进行121℃灭菌30min。灭菌后自然冷却到50℃左右,在消毒后的的台面上摆成斜面,试管斜放时斜面占试管的1/2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选种菇是选用子实体健壮、无畸形、无病虫害,成熟度为6-8的野生羊肚菌,带基质土一起拔出,在采摘后4小时内进行分离培养。
所述的母种分离方法:首先用刀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俊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卓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