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41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油茶木屑20‑40份,棉籽壳50‑70份,麦麸8份,石灰2份。该新型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主要以油茶低产林改造后剩余的树干、树枝等粉碎而成的木屑为主,将其利用于食用菌栽培,既能充分利用植物基质原料,创造价值;又能减少棉籽壳在基质中的占比,节省成本。为食用菌栽培中一种循环、绿色、生态化利用的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为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Fr.)Kummer)原专指糙皮侧耳,隶属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现常将侧耳属中一些可以栽培的种或品种泛称为平菇。平菇属于木腐菌,对木材中的营养成分吸收较好,由于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具有很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平菇可以利用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麸皮、豆秸等多种农业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的原料。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平菇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棉籽壳价格不断上涨,2019年全国市场棉籽壳均价在1600-2400元/吨,严重影响了平菇的栽培效益;因此,探寻新型栽培基质是平菇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我国现有油茶林面积6700万亩,其中大部分为低产老残林,需要通过带状清除、大树换冠、密度调整、修枝亮脚、劣株更换等方式加以改造,常年需要更新改造的面积达110万-130万亩,改造作业产生的油茶植株、枝桠、树蔸、杂草灌木等改造剩余物约4~8吨/亩。将油茶木屑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既能充分利用植物基质原料、创造价值,又能减少棉籽壳在基质中的占比、节省成本,将成为食用菌栽培中一种循环、绿色、生态化利用的新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针对平菇栽培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寻找棉籽壳的替代培养料,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含油茶木屑的平菇栽培料基质配方,既能降低栽培成本,又能赋予油茶剩余物新的使用价值,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油茶木屑20-40份;棉籽壳50-70份;麦麸8份;石灰2份。优选:所述栽培料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油茶木屑20份;棉籽壳70份;麦麸8份;石灰2份。所述的油茶木屑的粉碎处理过程包括:提前将油茶树干、树枝等破碎成木块,露天堆置15-30天,优选堆置25-30天,然后将木块上的泥土砂粒清理干净,放入水中浸泡1-2天,直接破碎,过20目筛网。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菇栽培基质:基质加水拌料,混匀后的含水量为55%-65%进一步的:所述石灰用石膏粉代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平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将油茶木屑、棉籽壳、麦麸和石灰按照比例混合,加水搅拌混匀即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平菇栽培基质的使用方法,用于接种和培养平菇。具体使用方法包括:将所述的平菇栽培基质装入栽培袋,每袋1kg;放入高压灭菌锅,在121℃条件下灭菌2h;将灭好菌的栽培袋于无菌操作台上接种平菇试管原种;将接种好的栽培袋置于阴暗潮湿的出菇房发菌;出菇期管理:当菌丝萌发出菇蕾时,把封口打开,给予适当散射光,增加空气湿度到80%以上,用喷壶往栽培袋壁上、袋内适当喷水;出菇期要注意适当的通风透气,且空气湿度要维持在90%以上,一天内适量多次为子实体喷水。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油茶木屑作为平菇的栽培基质之一,为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了资源利用新途径,使油茶改造剩余物资源化、合理化利用,同时降低平菇种植成本。2.本专利技术使用油茶木屑与其他基质混合使用,可以保证食用菌出菇后期碳源供给充足,无需额外补充碳源,增加出菇茬数,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提前将油茶树干、树枝等破碎成木块,露天堆置15-30天,使其挥发对食用菌的有害物质,然后放入水中浸泡1-2天破碎,过20目筛网,获得的油茶木屑培养效果显著优于未经露天堆置和浸泡的油茶木屑。4.本专利技术经过处理的油茶木屑,其内仍含有微量的茶碱类物质,作为基质使用时低浓度的茶碱会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且不影响平菇这类适应性强的食用菌菌丝生长。5.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油茶木屑经检测,其内含有的有害物质含量(如铅、铬、镉、砷、汞)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保证了食用菌的食用安全品质。使用油茶木屑栽培出的平菇子实体,菌盖厚实质密,菌柄粗壮,韧性更强不易碎,香味浓郁,品质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试验菌丝生长初期的照片;图2为试验菌丝生长中期的照片;图3为试验菌丝生长后期的照片;图4为原基形成时期的照片;图5为菇蕾萌发时期的照片;图6为子实体发育初期的照片;图7为子实体发育后期的照片;图8为配方含木屑20%的成熟菇体照片;图9为配方含木屑40%的成熟菇体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含油茶木屑的平菇栽培料配方,其重量份数包括油茶木屑20份;棉籽壳70份;麦麸8份;石灰2份。实施例2一种含油茶木屑的平菇栽培料配方,其重量份数包括油茶木屑40份;棉籽壳50份;麦麸8份;石灰2份。实施例3一种含油茶木屑的平菇栽培料配方,其重量份数包括油茶木屑60份;棉籽壳30份;麦麸8份;石灰2份。实施例4一种含油茶木屑的平菇栽培料配方,其重量份数包括油茶木屑80份;麦麸18份;石灰2份。上述四个实施例,其制备过程及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粉碎:提前将油茶树干、树枝等破碎成木块,露天堆置25天,然后将木块上的泥土砂粒清理干净,放入水中浸泡24h,无需晾干放入刨花机或粉碎机打碎,打2-3遍使木屑粒径尽量小,以免扎破栽培袋,能过20目筛网的木屑为最合适。其余原料均可购买市面上成袋装的常规种类或自行用粉碎机粉碎。2.原料混合:将油茶木屑、棉籽壳、麦麸、石灰按比例加水混匀,使其含水率达55%-65%之间,即用手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会滴下来。3.消毒处理:将上述拌匀后的原料装入栽培袋(18×36cm),每袋1kg;放入高压灭菌锅,在121℃灭菌2h。4.接种:将灭好菌的栽培袋于无菌操作台上接种,所用菌种为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提供的平菇试管原种。5.发菌:将接种好的栽培袋置于阴暗潮湿的出菇房发菌。6.出菇期管理:当菌丝萌发出菇蕾时,把封口打开,给予适当散射光,增加空气湿度到80%以上,可用喷壶往栽培袋壁上、袋内适当喷水;出菇期要注意适当的通风透气,且空气湿度要维持在90%以上,一天内适量多次为子实体喷水。7.观察统计各配方的菌丝生长、出菇情况,由表1可见,实施例1、2与实施例3、4相比,菌丝生长较慢,但菌丝浓密粗壮,长势健康,单袋产量及生物学转化率较高。对照组一种含油茶木屑的平菇栽培料配方,其重量份数包括油茶木屑40份;棉籽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栽培料包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油茶木屑20-40份,棉籽壳50-70份,麦麸8份,石灰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栽培料包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油茶木屑20-40份,棉籽壳50-70份,麦麸8份,石灰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油茶木屑20份,棉籽壳70份,麦麸8份,石灰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油茶木屑的粉碎处理过程包括:提前将油茶树干、树枝等破碎成木块,露天堆置15-30天,优选堆置25-30天,然后将木块上的泥土砂粒清理干净,放入水中浸泡1-2天,直接破碎,过20目筛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基质加水拌料,混匀后的含水量为55%-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用石膏粉代替。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平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安冷佳明雷菊初吴玲利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常德长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