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涉及灵芝培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三种级别的培养基;S2、采集亚热带本土生长的野生灵芝品种制作成菌种,并将菌种先后接种三种级别的培养基中,最终得三级种;S3、将三级种接种至段木上制作成菌棒;S4、制备地栽培养料;S5、选择油茶林地作为种植地,将菌棒平放于种植穴中,使种植后的菌棒自然生长成紫灵芝。该生态培植方法能够仿野生培植出营养物质丰富、品质优良的灵芝,且以亚热带地区资源优势格木、青岗木、桑枝为培植原料,充分利用了亚热带地区的优势资源,降低了紫灵芝的培植成本;同时,选择油茶林间地进行段木仿生种植,进一步挖掘了林地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灵芝培植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
技术介绍
紫灵芝又名中国灵芝、仙草,性平,无毒,为上上品。野生紫灵芝全国产量有限,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广西属于亚热带地区,广西本土的野生紫灵芝资源丰富,品质优质。广西野生灵芝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癌、改善血液循环、滋补、健脑和利尿等功效,对人体有益无害,适合长期保健用。由于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活性成本价值高,其量产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由于野生紫灵芝产量少,故而现有技术中,人们采用人工普通方法培植紫灵芝。目前,紫灵芝的主要培植模式为室(棚)内袋料栽培。通过室内袋料培植的紫灵芝,其有效营养成份因为生长时间短(一般为1~2个月)而积累不足,营养价值不高;此外,室内袋料培植紫灵芝需要占用生活空间,或是需要在田间搭建棚架用于遮阳,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紫灵芝种植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该生态培植方法能够仿野生培植出营养物质丰富、品质优良的灵芝,且以亚热带地区资源优势格木、青岗木、桑枝为培植原料,充分利用了亚热带地区的优势资源,降低了紫灵芝的培植成本;同时,选择油茶林间地进行段木仿生种植,进一步挖掘了林地潜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培养基的选材及处理,采用鲜青岗木叶、鲜格木叶、蛋白胨、甘蔗汁、琼脂和水制备成一级种培养基,采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制备成二级种培养基,采用格木木屑、麦麸、糖和石膏粉制备成三级种培养基;S2、菌种制作及菌种接种,采集亚热带本土生长的野生灵芝品种,并将采集的野生灵芝品种分离后制作成菌种,然后将菌种接种至一级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一级种,将一级种接种至二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二级种,然后将二级种接种至三级种培养基中,得三级种;S3、菌棒制作,将步骤S2中的三级种接种至经灭菌后的段木上培养,制作成菌棒;S4、制备地栽培养料,将青岗木、桑枝、格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按比例混合制备成地栽培养料,供种植使用;S5、选择灵芝种植场地进行种植,将株间郁闭的油茶林地作为种植地,采用种植打孔设备在相邻两行的油茶树之间的间地打出多行种植穴,且每行的间距为50-60cm,然后将步骤S4中制备的地栽培养料铺放于种植穴内,并将步骤S3中制作的菌棒平放于种植穴中,并在菌棒表面覆盖上细土,完成种植操作,使种植后的菌棒自然生长成紫灵芝。进一步地,步骤S5中种植穴的尺寸规格为25cm×25cm×20cm。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一级种培养基的配料配比为:鲜青岗木叶10g—20g,鲜格木叶10g—20g,蛋白胨20g—25g,甘蔗汁30—40g,琼脂20—25g,水800ml。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二级种培养基中配料的重量比为:杂木屑60%,甘蔗渣40%,石膏粉1.5%;所述杂木屑包括以下重量比组分:青岗木屑50%,桑枝屑50%。进一步地,步骤S1中三级种培养基中配料的重量比为:格木木屑78%,麦麸10%,糖1%,石膏粉1%。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地栽培养料中配料的重量比为:青岗木、桑枝和格木杂木屑60%,甘蔗渣38%,石膏粉2%。进一步地,步骤S5中完成种植操作后,在每年2-3月对油茶林地进行割草抚育1次,并定期对种植地补充灵芝生长营养液。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亚热带本土生长的野生灵芝品种,并将采集的野生灵芝分离后,通过分别制备一级种培养基、二级种培养基、三级种培养基,完成菌种的三个级别的菌种培植过程,使得菌种在培植过程中能够规避直接采用一种培养料时树种单一、栽培料配料不合理问题,能够累积充足的营养物质,便于培植出优良品质的灵芝;2、以亚热带地区资源优势格木、青岗木、桑枝为原料代料的材料,能够充分利用亚热带地区的优势资源,降低了紫灵芝的培植成本;3、将三级种接种至段木上制备成菌棒,并将菌棒种植于郁闭的油茶林的间地中,使菌棒在油茶林的间地自然生长,一方面便于对野生紫灵芝的仿野生种植,使得种植出的紫灵芝营养积累丰富,营养价值高;另一方面,将菌棒种植于郁闭的油茶林间地,适宜紫灵芝的仿野生种植调节,且无需对紫灵芝的种植搭棚及浇水,种植成本低,利于紫灵芝种植的发展,同时,能够充分利用油茶林间地,进一步挖掘了林地的潜力,便于提高林农收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培养基的选材及处理,采用鲜青岗木叶、鲜格木叶、蛋白胨、甘蔗汁、琼脂和水制备成一级种培养基,采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制备成二级种培养基,采用格木木屑、麦麸、糖和石膏粉制备成三级种培养基。S2、菌种制作及菌种接种,采集亚热带地区广西本土生长的野生灵芝品种,并将采集的野生灵芝品种分离后制作成菌种,然后将菌种接种至一级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一级种,将一级种接种至二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二级种,然后将二级种接种至三级种培养基中,得三级种。S3、菌棒制作,将步骤S2中的三级种接种至经灭菌后的段木上培养,制作成菌棒。S4、制备地栽培养料,将青岗木、桑枝、格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按比例混合制备成地栽培养料,供种植使用。S5、选择灵芝种植场地进行种植,将株间郁闭的油茶林地作为种植地,采用种植打孔设备在相邻两行的油茶树之间的间地打出多行种植穴,且每行的间距为50-60cm,然后将步骤S4中制备的地栽培养料铺放于种植穴内,并将步骤S3中制作的菌棒平放于种植穴中,并在菌棒表面覆盖上细土,完成种植操作,使种植后的菌棒自然生长成紫灵芝。步骤S5中种植穴的尺寸规格为25cm×25cm×20cm。步骤S1中的一级种培养基的配料配比为:鲜青岗木叶10g—20g,鲜格木叶10g—20g,蛋白胨20g—25g,甘蔗汁30—40g,琼脂20—25g,水800ml。在制作一级种培养基过程中,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进行称重,并将其进行拌料混合均匀,然后经灭菌处理后得一级种培养基。步骤S1中的二级种培养基中配料的重量比为:杂木屑60%,甘蔗渣40%,石膏粉1.5%。杂木屑包括以下重量比组分:青岗木屑50%,桑枝屑50%。在制作二级种培养基过程中,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进行称重,并将其进行拌料混合均匀,然后经灭菌处理后得二级种培养基步骤S1中三级种培养基中配料的重量比为:格木木屑78%,麦麸10%,糖1%,石膏粉1%。在制作三级种培养基过程中,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进行称重,并将其进行拌料混合均匀,然后经灭菌处理后得三级种培养基步骤S4中的地栽培养料中配料的重量比为:青岗木、桑枝和格木杂木屑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培养基的选材及处理,采用鲜青岗木叶、鲜格木叶、蛋白胨、甘蔗汁、琼脂和水制备成一级种培养基,采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制备成二级种培养基,采用格木木屑、麦麸、糖和石膏粉制备成三级种培养基;/nS2、菌种制作及菌种接种,采集亚热带本土生长的野生灵芝品种,并将采集的野生灵芝品种分离后制作成菌种,然后将菌种接种至一级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一级种,将一级种接种至二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二级种,然后将二级种接种至三级种培养基中,得三级种;/nS3、菌棒制作,将步骤S2中的三级种接种至经灭菌后的段木上培养,制作成菌棒;/nS4、制备地栽培养料,将青岗木、桑枝、格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按比例混合制备成地栽培养料,供种植使用;/nS5、选择灵芝种植场地进行种植,将株间郁闭的油茶林地作为种植地,采用种植打孔设备在相邻两行的油茶树之间的间地打出多行种植穴,且每行的间距为50-60cm,然后将步骤S4中制备的地栽培养料铺放于种植穴内,并将步骤S3中制作的菌棒平放于种植穴中,并在菌棒表面覆盖上细土,完成种植操作,使种植后的菌棒自然生长成紫灵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培养基的选材及处理,采用鲜青岗木叶、鲜格木叶、蛋白胨、甘蔗汁、琼脂和水制备成一级种培养基,采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制备成二级种培养基,采用格木木屑、麦麸、糖和石膏粉制备成三级种培养基;
S2、菌种制作及菌种接种,采集亚热带本土生长的野生灵芝品种,并将采集的野生灵芝品种分离后制作成菌种,然后将菌种接种至一级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一级种,将一级种接种至二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二级种,然后将二级种接种至三级种培养基中,得三级种;
S3、菌棒制作,将步骤S2中的三级种接种至经灭菌后的段木上培养,制作成菌棒;
S4、制备地栽培养料,将青岗木、桑枝、格木杂木屑、甘蔗渣和石膏粉按比例混合制备成地栽培养料,供种植使用;
S5、选择灵芝种植场地进行种植,将株间郁闭的油茶林地作为种植地,采用种植打孔设备在相邻两行的油茶树之间的间地打出多行种植穴,且每行的间距为50-60cm,然后将步骤S4中制备的地栽培养料铺放于种植穴内,并将步骤S3中制作的菌棒平放于种植穴中,并在菌棒表面覆盖上细土,完成种植操作,使种植后的菌棒自然生长成紫灵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西本土野生紫灵芝的生态培植方法,其特征是: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淑玲,马令法,杨敬军,孙耶宾,杨香兰,常毓巍,朱顺莲,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