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41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和方法,其中袋料栽培的基质按照质量分数最佳配方是:传统杂木屑56%、木刨花24%、麸皮18%、石膏粉1%、白糖1%。平均袋产量达0.83kg,生物学效率达83%。木刨花主要来自于红橡、沙比利、桦木、水曲柳、黑胡桃等木制加工树种产生的废弃物。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进行香菇栽培,研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用来栽培香菇是可行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废弃木刨花进行食用菌栽培,使木制品下脚料变废为宝,增加了香菇栽培基质的可选择性,减少了对杂木资源的消耗,有助于缓解菌林矛盾,推动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香菇栽培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利用木制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及方法。
技术介绍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等,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香菇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香菇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目前,香菇袋料栽培基质主要是材质坚实、边材发达的壳斗科、金缕梅科和桦木科的阔叶树种。随着香菇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林木资源消耗量与时俱增,这既与国家保护生态、封山育林的生态理念不相符,同时阻碍着香菇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因此,香菇栽培迫切需要挖掘一批富含木质纤维素的生产原料。据不完全统计,木制品加工厂每天产生大量的长条木屑下脚料,即木刨花,多是从国外进口的珍贵阔叶树种所产生,如红橡、沙比利、桦木、水曲柳、黑胡桃等,厚度一般在0.2~0.4mm之间,木质纤维素较高。目前,多数木刨花尚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相反个别企业用于锅炉燃烧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为这些大量的木刨花找到最合理、环保的利用途径,迫在眉睫。目前,虽然已经有许多学者利用刺槐、枫香、栎木等多种木材料栽培香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对于使用阔叶树种的木刨花这一形式的废弃木材进行香菇栽培,尚未见到相关报道。为此,选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进行香菇袋料栽培,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木刨花对香菇子实体、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采用木刨花栽培香菇的最佳基质配方,为生产上使用木刨花进行香菇规模化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及方法,将木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料进行处理后作为香菇栽培原料之一,从而变废为宝,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进行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为传统杂木屑和木刨花,辅料为麸皮、石膏粉和白糖,其中各组分重量含量百分比为:传统杂木屑0~80%、木刨花0~100%、麸皮15~20%、石膏粉0.5~2%、白糖0.5~2%;用木刨花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杂木屑进行香菇栽培,研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香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木刨花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杂木屑用来栽培香菇是可行的。作为优选,所述木刨花来自于红橡、沙比利、桦木、水曲柳或黑胡桃等木制加工树种产生的废弃物,木刨花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成1~2cm大小的木屑。作为优选,所述传统杂木屑为阔叶林砍伐的枝条。作为优选,该栽培基质按质量分数是由56份传统杂木屑、24份木刨花、18份麸皮、1份石膏粉、1份白糖制成。作为优选,该栽培基质按质量分数是由40份传统杂木屑、40份木刨花、18份麸皮、1份石膏粉、1份白糖制成。作为优选,该栽培基质按质量分数是由24份传统杂木屑、56份木刨花、18份麸皮、1份石膏粉、1份白糖制成。作为优选,该栽培基质按质量分数是由80份木刨花、18份麸皮、1份石膏粉、1份白糖制成。一种采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的栽培基质进行栽培香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菌袋:选用16cm×55cm×0.0045cm的食用菌栽培专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内套聚乙烯袋保水膜;(2)装袋灭菌:在食用菌种植场拌料装袋并灭菌,接种;(3)接种:选用香菇母菌申香215接种到栽培菌袋中,所有菌株在同一天内接种结束;(4)发菌:将菌袋移至洁净的菇棚内覆盖塑料薄膜,使堆温升高,促进菌丝萌发。当菌圈扩散发到4cm左右,菌棒叠袋由4袋交叉重叠转为3袋交叉重叠,使菌温下降。当菌丝发满整个菌棒时扎孔通气;(5)转色管理:之后待菌丝逐渐成熟,菌棒表面转成棕褐色时,进入转色;(6)出菇管理:待菌棒转色均匀后,将脱袋后的菌棒斜靠在畦面的菌棒架横条上,与畦面成60°~70°夹角。这个阶段加大菇棚内昼夜温差,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诱发子实体原基形成,促进分化成菇蕾;(7)采收:当香菇菌盖边缘内卷尚未完全展开即可采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进行香菇栽培,研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生物转化率及经济效益等表现。试验结果表明,木刨花用来栽培香菇是可行的。以添加24%木刨花替代传统杂木屑试验组表现最好,基质配方是传统杂木屑56%、木刨花24%、麸皮18%、石膏粉1%、白糖1%,菌丝更粗壮浓密,平均生长速度4.27mm·d-1,平均袋产量达0.45kg,生物学效率达49.9%。本专利技术利用废弃木刨花进行食用菌栽培,一方面使木制品下脚料变废为宝,提高了木材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又避免了乱堆乱放以及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增加了香菇栽培基质的可选择性,减少了对杂木资源的消耗,有助于缓解菌林矛盾,推动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试验以主料为100%传统杂木屑为对照,即该栽培基质按质量分数是由80份传统杂木屑、18份麸皮、1份石膏粉、1份白糖制成,其中不包含木刨花,基质含水量在55%左右,pH5.5。每个处理为100袋,设3次重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菌袋:选用16cm×55cm×0.0045cm的食用菌栽培专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内套聚乙烯袋保水膜;(2)装袋灭菌:在食用菌种植场拌料装袋并灭菌,接种;(3)接种:选用香菇母菌申香215接种到栽培菌袋中,所有菌株在同一天内接种结束;(4)发菌:将菌袋移至洁净的菇棚内覆盖塑料薄膜,使堆温升高,促进菌丝萌发。当菌圈扩散发到4cm左右,菌棒叠袋由4袋交叉重叠转为3袋交叉重叠,使菌温下降。当菌丝发满整个菌棒时扎孔通气;(5)转色管理:之后待菌丝逐渐成熟,菌棒表面转成棕褐色时,进入转色;(6)出菇管理:待菌棒转色均匀后,将脱袋后的菌棒斜靠在畦面的菌棒架横条上,与畦面成60°~70°夹角。这个阶段加大菇棚内昼夜温差,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诱发子实体原基形成,促进分化成菇蕾;(7)采收:当香菇菌盖边缘内卷尚未完全展开即可采收。由于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率是判定菌丝活性是否衰退的直观指标,当不含木刨花时,对照组测定项目如下:(1)菌丝生长速度测定每组随机选取10袋为观察对象,当接种块开始吃料时,开始观察菌丝的萌发和生长情况。采取划线法计算菌丝日均生长速率。同时,结合菌丝生长的浓密度以及粗壮度判断菌丝的长势,结果如下:菌丝日均生长速率4.05mm·d-1;菌丝满袋44.6d-1;菌丝长势:菌丝粗、浓密,活力强;菌丝颜色:洁白。(2)子实体农艺性状测定每个处理均选取第二潮菇随机抽取10朵鲜菇,测定单朵菇重量、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和菌柄直径,数值如下:单朵鲜菇重25.5g;菌盖直径5.57cm;菌盖厚度2.40cm;菌柄长度3.85cm;菌柄直径1.92cm。(3)香菇产量、生物学效率测定对供试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包括主料和辅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为传统杂木屑和木刨花,辅料为麸皮、石膏粉和白糖,其中各组分重量含量百分比为:传统杂木屑0~80%、木刨花0~100%、麸皮15~20%、石膏粉0.5~2%、白糖0.5~2%;用木刨花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杂木屑进行香菇栽培,研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香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木刨花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杂木屑用来栽培香菇是可行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包括主料和辅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为传统杂木屑和木刨花,辅料为麸皮、石膏粉和白糖,其中各组分重量含量百分比为:传统杂木屑0~80%、木刨花0~100%、麸皮15~20%、石膏粉0.5~2%、白糖0.5~2%;用木刨花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杂木屑进行香菇栽培,研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香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木刨花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杂木屑用来栽培香菇是可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刨花来自于红橡、沙比利、桦木、水曲柳或黑胡桃木制加工树种产生的废弃物,木刨花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成1~2cm大小的木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杂木屑为阔叶林砍伐的枝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栽培基质按质量分数是由56份传统杂木屑、24份木刨花、18份麸皮、1份石膏粉、1份白糖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木刨花代替传统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栽培基质按质量分数是由40份传统杂木屑、40份木刨花、18份麸皮、1份石膏粉、1份白糖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明丽丁农陈丽萍赵根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