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地区露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6822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33
羊肚菌喜低温高湿,高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常年处在大风干旱的气候条件,加之高原地区冬季冻土期长,有时春季升温过快等诸多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羊肚菌菌丝、子实体生长。根据多年羊肚菌的种植研究发现:在高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等特点的大陆性气候下,雨季多集中在5‑8月份,羊肚菌属喜湿低温菌,此期间羊肚菌适宜露天种植。我们在海拔2700米的农田采取简单的技术措施后,在5月中期播种,8月至9月份采收,突破了高原地区羊肚菌单季栽培模式,结合羊肚菌常规的冬种春收的种植模式,种植时间不冲突,明显增加单位面积羊肚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地区露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高原地区露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是一种食用菌种植技术,用于解决羊肚菌在高原地区种植成本过高的问题。二、
技术介绍
羊肚菌属于子囊菌,它的生理变化是相当复杂的,人工栽培难度很大,自1818年发现羊肚菌至今两百年来,美国最先只完成了实验室培育的成功,大面积人工种植成功在国外至今没能实现。1985年由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朱斗锡教授历经27年的奋斗,中国人终于攻克了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技术,并于2012年开始推广,从此开启了羊肚菌商业化栽培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要求,羊肚菌必将在国内被广大的人民所认识,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羊肚菌栽培技术也必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价格也会有所下降。羊肚菌喜低温高湿,高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常年处在大风干旱的气候条件,加之高原地区冬季冻土期长,有时春季升温过快等诸多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羊肚菌菌丝、子实体生长。三、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多年羊肚菌的种植研究发现:在高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等特点的大陆性气候下,雨季多集中在5-8月份,羊肚菌属喜湿低温菌,此期间羊肚菌适宜露天种植。我们在海拔2700米的农田采取简单的技术措施后,在5月中期播种,8月至9月份采收,突破了高原地区羊肚菌单季栽培模式,结合羊肚菌常规的冬种春收的种植模式,种植时间不冲突,明显增加单位面积羊肚菌产量。由于羊肚菌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一般采取“冬种春收”的模式进行栽培,高原地区冬季羊肚菌菌丝生长缓慢,不能在入冬前完成菌丝完全生长,冬日气候干燥寒冷,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所需的温湿度管理所需成本过高;春季温度回升较慢,易产生蚯蚓、跳虫等害虫咬食菌丝,直接影响羊肚菌产量。为了改善羊肚菌在高原地区的种植的局限性,增加种植次数对增加羊肚菌单位面积产量很有必要。此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该专利技术包括:选择播种地块、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土地灌水消毒、搭棚、整地、播种和布置喷灌管带、营养袋摆放、菌丝培养、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步骤。四、技术措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原地区露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包括:选择播种地块、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棚、整地、播种和布置喷灌管带、营养袋摆放、菌丝培养、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步骤。所述的选择地块:选择海拔2400~3500m,周边无工厂、养殖场等污染源,土质肥沃的农田。所述的播种时间:2018年5月-6月;所述的栽培种制作:取菌核数量多、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羊肚菌原种,采用常规羊肚菌栽培种生产方法制成羊肚菌栽培种,放在温度为25℃的室内进行培养。所述的土地灌水消毒:采用生石灰撒地面消毒,石灰每亩用量50kg,土地灌水,直至深度为30cm土壤保持湿润,太阳暴晒5天。所述的搭棚:采取简单的遮阴措施,在农田设立支撑杆,支撑杆高1.5米,间距3-4米,敷设高密度遮阴网固定,制成遮雨效果优良、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栽培棚。所述的整地:将暴晒后的土地用旋耕机翻地,深度0.3-0.4米,整理成宽0.8-0.9米,过道宽0.3米、深0.1-0.2米的畦田。所述的播种和喷灌布置:每亩栽培种播种量为400斤,将栽培种掰成小块后,均匀地撒在畦床上,覆土3~5cm盖住菌种;播种后,将喷灌管铺设在畦田上,覆无纺布保湿。所述的营养袋摆放:营养袋用量是每亩2000袋,营养袋内的基质为:麦粒40%,木屑30%,稻壳30%,石灰2%,石膏1%,酸碱度自然。营养袋经高压高温灭菌后,一面打孔,揭开畦田上方的无纺布,按每平方米4个均匀摆放,摆放时间为播种后的7-10天,然后再次将无纺布覆盖到畦田,两边用土块固定。所述的菌丝培养:土壤湿度控制在50%左右,棚内温度不高于25℃。催菇诱导:在羊肚菌播种60天左右,用喷灌连续进行10h左右的喷灌进行催菇。每次间隔3~7天,共3~5次,同时做好通风。所述的幼菇管护: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20℃以内,土壤湿度40-50%、空气湿度80%左右,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5℃,直至采菇结束。所述的病虫害防治:使用黄板诱杀菌蝇、菌蚊,采用物理方式诱杀蜗牛、跳虫等虫害;保持棚内通风,防止高温高湿产生青霉等细菌性病害。五、具体实施方法选择地块:选择海拔2400~3500m,周边无工厂、养殖场等污染源,土质肥沃的农田。播种时间:2018年5月-6月;栽培种制作:取菌核数量多、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羊肚菌原种,采用常规羊肚菌栽培种生产方法制成羊肚菌栽培种,放在温度为25℃的室内进行培养。土地灌水消毒:采用生石灰撒地面消毒,石灰每亩用量50kg,土地灌水,直至深度为30cm土壤保持湿润,太阳暴晒5天。搭棚:采取简单的遮阴措施,在农田设立支撑杆,支撑杆高1.5米,间距3-4米,敷设高密度遮阴网固定,制成遮雨效果优良、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栽培棚。整地:将暴晒后的土地用旋耕机翻地,深度0.3-0.4米,整理成宽0.8-0.9米,过道宽0.3米、深0.1-0.2米的畦田。播种和喷灌布置:每亩栽培种播种量为400斤,将栽培种掰成小块后,均匀地撒在畦床上,覆土3~5cm盖住菌种;播种后,将喷灌管铺设在畦田上,覆无纺布保湿。营养袋摆放:营养袋用量是每亩2000袋,营养袋内的基质为:麦粒40%,木屑30%,稻壳30%,石灰2%,石膏1%,酸碱度自然。营养袋经高压高温灭菌后,一面打孔,揭开畦田上方的无纺布,按每平方米4个均匀摆放,摆放时间为播种后的7-10天,然后再次将无纺布覆盖到畦田,两边用土块固定。菌丝培养:土壤湿度控制在50%左右,棚内温度不高于25℃。催菇诱导:在羊肚菌播种60天左右,用喷灌连续进行10h左右的喷灌进行催菇。每次间隔3~7天,共3~5次,同时做好通风。幼菇管护: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20℃以内,土壤湿度40-50%、空气湿度80%左右,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5℃,直至采菇结束。病虫害防治:使用黄板诱杀菌蝇、菌蚊,采用物理方式诱杀蜗牛、跳虫等虫害;保持棚内通风,防止高温高湿产生青霉等细菌性病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序简单、羊肚菌生长周期短、节约成本的在高原地区进行羊肚菌露天栽培的方法,实现了出菇产量达200kg,幼蕾成活率60%以上;采收周期比冬种春收模式缩短100天左右。由于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产出的羊肚菌菇型好肉质厚,口感醇厚菌味浓,深受消费者喜欢。六、实例分析以下实例是对本专利技术效果的进一步论证。2018年在湟中县共和镇葱湾村羊肚菌露天试种面积2亩,亩产达400斤,单个羊肚菌鲜品菌盖重量均为27.3g,最大子实体重量为500g。且产出的高原羊肚菌菇型好,菌味更浓地块:湟中县共和镇葱湾村,海拔2700米左右;播种时间:2018年5月15日;栽培种制作:2018年4月20日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播种时间步骤是选择海拔2400~3500m的地块,5中旬~6月初播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播种时间步骤是选择海拔2400~3500m的地块,5中旬~6月初播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种制作是取原基数量多、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羊肚菌菌种,采用常规羊肚菌栽培种生产方法制成羊肚菌栽培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棚是采用常规的农业温室大棚,三侧保温墙,大棚上敷12丝的塑料膜,长80m,宽8m的单面拱形结构,并在棚上方覆盖高密度遮阳网、棉被,留有上下通风口,制成遮雨效果优良、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栽培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地是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保水性强的农田,每亩施磷酸二氢胺10~50kg;用生石灰50kg消毒,将农田整理成畦田宽0.8-0.9米,过道0.3米的畦田,过道深10~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和喷灌布置是每亩栽培种用量为300-400斤,将栽培种掰成小块后,均匀地撒在畦床上,覆盖3~5cm的土盖住菌种;播种后,将喷灌悬挂至畦田上方1.5米处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俊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卓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