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羊肚菌周年性栽培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41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8 23:32
高原地区羊肚菌周年性栽培法包括:选地(秋冬季在农业大棚,春夏季在高山农田中播种)、土壤处理、播种覆膜、营养袋摆放、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采收等步骤。采用农业大棚和高山农田种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羊肚菌周年性栽培,可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羊肚菌冬播春收模式的生产期为6个月,春播夏收、夏播秋收两个模式从羊肚菌播种至出菇只需要60天,从10月至次年8月按不同时间分批播种,除去冬季极端天气,采收期可以从3月延长到10月,鲜品供应期从60天延长至210天,突破了羊肚菌一年只种一季的单一模式。

Annual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in plateau area

The annual cultivation method of Morchella in plateau area includes: land selection (in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in autumn and winter, and in Alpine farmland in spring and summer), soil treatment, sowing and mulching, nutrient bag placement, mushroom induction, young mushroom management and harvesting. The annual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idle land resources by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and alpine farmland. The production period of Morchella esculenta winter harvesting mode is 6 months, and the two modes of spring sowing and summer harvesting and summer sowing and autumn harvest are only 60 days from Morchella to mushrooms. From October to August, sowing in batches at different times will remove the extreme weather in winter. The harvest period can be extended from March to October, and the fresh product supply period is extended from 60 days to 210 days, breaking through the single mode of Morchella only one season a y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原地区羊肚菌周年性栽培法一、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原地区羊肚菌周年性栽培法,是一种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周年生产能增加土地利用率,一年出菇2-3次,能提高羊肚菌单位面积的产量。二、
技术介绍
由于羊肚菌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常规栽培普遍采取“冬种春收”模式。高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羊肚菌菌丝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生长缓慢,当土壤温度低于6℃时停止生长。依照常规播种模式,主要存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单位面积产量有限等问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青海高原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具有夏季气温低、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等特点。雨季多集中在5-8月份,雨季集中季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独特的气候很适合喜低温高湿的羊肚菌生长。采用农业大棚和高山农田种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羊肚菌周年性栽培,可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羊肚菌冬播春收模式的生产期为6个月,春播夏收、夏播秋收两个模式从羊肚菌播种至出菇只需要60天,从10月至次年8月按不同时间分批播种,除去冬季极端天气,采收期可以从3月延长到10月,鲜品供应期从60天延长至210天,突破了羊肚菌一年只种一季的单一模式。此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利用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进行羊肚菌的周年性栽培该专利技术包括:选地(秋冬季在农业大棚,春夏季在高山农田中播种)、土壤处理、播种覆膜、营养袋摆放、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采收等步骤。四、技术措施本专利技术突破了羊肚菌一年只种一次的常规模式,利用高原特有的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进行羊肚菌周年性栽培,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提高羊肚菌产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操作流程以及环境变量控制:选地:选取地势较平、水源方便、附近无工厂及养殖场,易于管理的场地,土壤的PH值为6.5~7.5。秋季种植选用农业大棚;春季、夏季可选在高山阴凉易于浇水的农田。农田搭设简单的遮阴及拱棚,利于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期间的保湿。土壤处理:土地表面撒生石灰50kg/亩,深翻,浇水暴晒10天以上,利用太阳光紫外线进行消毒。暴晒后用旋耕机打碎土块,在地面上开畦,畦宽100cm,深15cm,长度因地势而定,畦与畦之间相距30~50cm。播种覆膜:将做好的基料均匀的撒在畦面上,一亩地300斤,再将菌种掰成手指甲大小均匀的撒在畦上,覆土2~3cm,播种后20天畦床表面覆膜,秋季温度低于10℃时畦床表面覆黑膜;农田春夏季搭设小拱棚。营养袋摆放:营养袋配方:木屑60%、小麦30%、谷壳5%、腐殖土3%、生石灰1%、石膏1%。以上配方加水拌匀后,装入23cm*14cm的聚丙烯袋内封口灭菌。当播种后的畦床长满菌丝时,将冷却后的营养袋一面打孔或划口朝土壤放到畦床上方,间隔60cm按“品”字形放置,每亩用量1800-2000包。为了保证湿度,营养袋放置完成后恢复薄膜。催菇诱导:冬季期间只需要喷撒两到三次水,在温棚上方铺设棉被保温。营养袋放置完成后,羊肚菌菌丝生长要根据有效积温,营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菇,依技术技术经验,高原地区春季地温升至8℃,夏季、秋季播种50天后,会有原基生成。此时揭开地膜,用大水漫灌一次进行催菇,空气湿度保持到80%-90%。幼菇管护:羊肚菌菌丝扭结成原基时要特别注意管理,防止太阳直射、干旱、高温,否则容易死亡。避免菇体直接吹风或直接在菇体上喷水,造成温差过大,引起幼菇死亡。采收:羊肚菌子实体成熟标志是整个菇体分化完整,网纹张开,此时就可采收。采收方法: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用竹刀轻轻将羊肚菌从根部割下放入框中,筐底防止吸水纸,顺序排放,轻取轻放,防止菇体破裂影响外观和降低等级。作为改进,羊肚菌菌丝生长期覆盖黑地膜,不用透光,微弱通风即可;子实体形成生长期间光照控制在700勒克斯以内,避免阳光直射,灼伤子实体;作为改进,在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0.3%;幼菇3cm以下时不能通风。作为改进,高原羊肚菌种植模式由常规的每年一季,增加到每年2-3季。作为改进,春夏季播种采用遮阴网和小拱棚进行保温保湿。作为改进,所述的地膜可以为黑色,也可以为白色,黑色为佳。黑色吸热,以及防止夏季阳光直射羊肚菌,起到保护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的效果。作为改进,所述的冬季与其他季节洒水不同,冬季洒水方式可为水沟漫灌的方式;夏季作为改进,菌丝培养期间土壤湿度控制在50%左右,夏季棚内温度不高于25℃;子实体生长期间,空间湿度80%-90%,空间温度18-20℃,不宜超过25℃。作为改进,出菇期间的病虫害防治采用黄板诱杀菌蝇、菌蚊,采用物理方式集中诱杀蜗牛、跳虫等虫害;保持棚内通风,防止高温高湿产生青霉等细菌性病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优点为:控制生长环境有利于羊肚菌在高原地区周年性的生长,不仅要适合气候特点还要根据高原地区温度差较大,冬季较冷,春季温度变化大,为了给羊肚菌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需要添加地膜以及搭设小拱棚来解决这一问题,羊肚菌喜好高湿度,所以需要地膜以及定期喷洒水来保证空气湿度,但是不宜过多,防止因为漫灌造成羊肚菌死亡。合理利用生长习性并且搭配高原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播种时间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确保羊肚菌周年性的生产。五、具体实施方法选地:选取地势较平、水源方便、附近无工厂及养殖场,易于管理的场地,土壤的PH值为6.5~7.5。秋季种植选用农业大棚;春季、夏季可选在高山阴凉易于浇水的农田。农田搭设简单的遮阴及拱棚,利于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期间的保湿。土壤处理:土地表面撒生石灰50kg/亩,深翻,浇水暴晒10天以上,利用太阳光紫外线进行消毒。暴晒后用旋耕机打碎土块,在地面上开畦,畦宽100cm,深15cm,长度因地势而定,畦与畦之间相距30~50cm。播种覆膜:将做好的基料均匀的撒在畦面上,一亩地300斤,再将菌种掰成手指甲大小均匀的撒在畦上,覆土2~3cm,播种后20天畦床表面覆膜,秋季温度低于10℃时畦床表面覆黑膜;农田春夏季搭设小拱棚。营养袋摆放:营养袋配方:木屑60%、小麦30%、谷壳5%、腐殖土3%、生石灰1%、石膏1%。以上配方加水拌匀后,装入23cm*14cm的聚丙烯袋内封口灭菌。当播种后的畦床长满菌丝时,将冷却后的营养袋一面打孔或划口朝土壤放到畦床上方,间隔60cm按“品”字形放置,每亩用量1800-2000包。为了保证湿度,营养袋放置完成后恢复薄膜。催菇诱导:冬季期间只需要喷撒两到三次水,在温棚上方铺设棉被保温。立完营养袋后,羊肚菌菌丝生长要根据有效积温,营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菇,依技术技术经验,高原地区春季地温升至8℃,夏季、秋季播种50天后,会有原基生成。此时揭开地膜,用大水漫灌一次进行催菇,空气湿度保持到80%-90%。幼菇管护:羊肚菌菌丝扭结成原基时要特别注意管理,防止太阳直射、干旱、高温,否则容易死亡。避免菇体直接吹风或直接在菇体上喷水,造成温差过大,引起幼菇死亡。采收:羊肚菌子实体成熟标志是整个菇体分化完整,网纹张开,此时就可采收。采收方法: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用竹刀轻轻将羊肚菌从根部割下放入框中,筐底防止吸水纸,顺序排放,轻取轻放,防止菇体破裂影响外观和降低等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已有的闲置农业大棚及农田,结合高原的特殊气候条件,改变以往羊肚菌生产由常规的单季播种模式向周年种植生产。由于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产出的羊肚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原地区羊肚菌周年性栽培法包括:选地(秋冬季在农业大棚,春夏季在高山农田中播种)、土壤处理、播种覆膜、营养袋摆放、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采收等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原地区羊肚菌周年性栽培法包括:选地(秋冬季在农业大棚,春夏季在高山农田中播种)、土壤处理、播种覆膜、营养袋摆放、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采收等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地是选取地势较平、水源方便、附近无工厂及养殖场,易于管理的场地,土壤的PH值为6.5~7.5。秋季种植选用农业大棚;春季、夏季可选在高山阴凉易于浇水的农田。农田搭设简单的遮阴及拱棚,利于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期间的保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处理是土地表面撒生石灰50kg/亩,深翻,浇水暴晒10天以上,利用太阳光紫外线进行消毒。暴晒后用旋耕机打碎土块,在地面上开畦,畦宽100cm,深15cm,长度因地势而定,畦与畦之间相距30~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覆膜是指将做好的基料均匀的撒在畦面上,一亩地300斤,再将菌种掰成手指甲大小均匀的撒在畦上,覆土2~3cm,播种后畦床表面覆膜,秋季温度低于10℃时畦床表面覆黑膜;农田春夏季搭设小拱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袋摆放是指将配好的营养袋培养基加水拌匀后,装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俊林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卓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