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高原地区夏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6822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33
由于羊肚菌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一般采取“冬种春收”的模式进行栽培,此模式下的羊肚菌菌丝生长缓慢,不能在入冬前完成菌丝完全生长,冬日气候干燥寒冷,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所需的温湿度管理所需成本过高,且不能保证羊肚菌预期产量。此发明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该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棚、整地、播种和喷灌布置、营养袋摆放、菌丝培养、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高原地区夏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适合高原地区夏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是一种食用菌种植技术,用于解决羊肚菌在高原地区冬季生长时间长、单季产量低的问题。二、
技术介绍
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生态类型多样性程度高,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含有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富含有机锗,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主治肾亏损、阳萎不举、性欲冷淡,对头晕失眠、肠胃炎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不振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可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目前,我国羊肚菌的主要栽培方法为“冬种春收”,模式,在青海高原地区,羊肚菌在每年的10月份下种后,于翌年4月采收。高原地区羊肚菌夏种秋收的栽培技术尚未见相关报道。根据多年来对羊肚菌的资源调查、驯化扩繁、栽培研究发现:在高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等特点的大陆性气候下,雨季多集中在5-8月份,羊肚菌属喜湿低温菌,很适合夏种秋收的种植模式。我们在采取简单的技术措施后,在5月份播种,8月份采收的方法,突破了高原地区羊肚菌单季栽培模式,结合羊肚菌常规的冬种春收的种植模式,种植时间不冲突,明显增加单位面积羊肚菌产量。三、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羊肚菌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一般采取“冬种春收”的模式进行栽培,此模式下的羊肚菌菌丝生长缓慢,不能在入冬前完成菌丝完全生长,冬日气候干燥寒冷,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所需的温湿度管理所需成本过高,且不能保证羊肚菌预期产量。此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该专利技术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棚、整地、播种和喷灌布置、营养袋摆放、菌丝培养、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步骤。四、技术措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合高原地区夏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棚、整地、播种和喷灌布置、营养袋摆放、菌丝培养、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步骤。所述的确定播种时间步骤是:在海拔2400~3500m的地块,5中旬~6月初播种。所述的栽培种制作步骤是:取原基数量多、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羊肚菌原种,采用常规羊肚菌栽培种生产方法制成羊肚菌栽培种。所述的搭棚步骤是:采用常规的农业温室大棚,三侧保温墙,大棚上敷12丝的塑料膜,长80m,宽8m的单面拱形结构,并在棚上方覆盖高密度遮阳网、棉被,留有上下通风口,制成遮雨效果优良、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栽培棚。所述的整地步骤是: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保水性强的农田,每亩施磷酸二氢胺10~50kg;用生石灰50kg消毒,将农田整理成畦田宽0.8-0.9米,过道0.3米的畦田,过道深10~20cm。所述的播种和喷灌布置步骤是:每亩栽培种用量为300-400斤,将栽培种掰成小块后,均匀地撒在畦床上,覆盖3~5cm的土盖住菌种;播种后,将喷灌悬挂至畦田上方1.5米处固定。所述的营养袋摆放步骤是:营养袋用量是每亩2000袋左右,营养袋内的基质为:麦粒40%,木屑30%,稻壳30%,石灰2%,石膏1%,酸碱度自然。营养袋经高压高温灭菌后,一面打孔,在畦田上方按每平方米4个均匀摆放,摆放时间为播种后的7-10天,然后覆黑地膜保温保湿。所述的菌丝培养步骤是:土壤湿度控制在50%左右,土壤温度20℃以下,棚内温度不高于25℃,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所述的催菇诱导步骤是:在羊肚菌播种60天左右,拿掉放置的营养袋,并用喷灌连续进行10h左右的喷灌进行催菇。每次间隔3~7天,共3~5次,同时打开棚上下通风口进行通风。所述的幼菇管护步骤是:白天开启棚上下通风口,棉被放至棚三分之二处,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0~15℃,土壤湿度60%、空气湿度80%左右,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5℃,直至采菇结束。所述的病虫害防治步骤是:使用黄板诱杀菌蝇、菌蚊,采用物理方式诱杀蜗牛、跳虫等虫害;保持棚内通风,防止高温高湿产生青霉等细菌性病害。五、具体实施方法1.播种时间:选择海拔2400~3500m的地块,5中旬~6月初播种。2.栽培种制作:取原基数量多、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羊肚菌原种,采用常规羊肚菌栽培种生产方法制成羊肚菌栽培种。3.搭棚:采用常规的农业温室大棚,三侧保温墙,大棚上敷12丝的塑料膜,长80m,宽8m的单面拱形结构,并在棚上方覆盖高密度遮阳网、棉被,留有上下通风口,制成遮雨效果优良、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栽培棚。4.整地: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保水性强的农田,每亩施磷酸二氢胺10~50kg;用生石灰50kg消毒,将农田整理成畦田宽0.8-0.9米,过道0.3米的畦田,过道深10~20cm。5.播种和布置滴灌管带:每亩栽培种用量为300-400斤,将栽培种掰成小块后,均匀地撒在畦床上,覆盖3~5cm的土盖住菌种;播种后,将喷灌悬挂至畦田上方1.5米处固定。6.营养袋摆放:营养袋用量是每亩2000袋左右,营养袋内的基质为:麦粒40%,木屑30%,稻壳30%,石灰2%,石膏1%,酸碱度自然。营养袋经高压高温灭菌后,一面打孔,在畦田上方按每平方米4个均匀摆放,摆放时间为播种后的7-10天,然后覆黑地膜保温保湿。7.菌丝培养:土壤湿度控制在50%左右,土壤温度20℃以下,棚内温度不高于25℃,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8.催菇诱导:在羊肚菌播种60天左右,去掉畦田上方的营养包,并用喷灌连续进行10h左右的喷灌进行催菇。每次间隔3~7天,共3~5次,同时打开棚上下通风口进行通风。9.幼菇管护:白天开启棚上下通风口,棉被放至棚三分之二处,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0~15℃,土壤湿度60%、空气湿度80%左右,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5℃,直至采菇结束。10.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步骤是使用黄板诱杀菌蝇、菌蚊,采用物理方式诱杀蜗牛、跳虫等虫害;保持棚内通风,防止高温高湿产生青霉等细菌性病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序简单、重复性高、周期较短、产量稳定的在高原地区进行羊肚菌夏播秋收的栽培方法,实现了夏季出菇产量达250kg,幼蕾成活率60%以上;采收周期比冬种春收模式缩短100天左右,且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填补了羊肚菌市场夏季鲜品短缺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高原地区夏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棚、整地、播种和喷灌布置、营养袋摆放、菌丝培养、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高原地区夏天种植羊肚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棚、整地、播种和喷灌布置、营养袋摆放、菌丝培养、催菇诱导及幼菇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播种时间步骤是选择海拔2400~3500m的地块,5中旬~6月初播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种制作是取原基数量多、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羊肚菌菌种,采用常规羊肚菌栽培种生产方法制成羊肚菌栽培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棚是采用常规的农业温室大棚,三侧保温墙,大棚上敷12丝的塑料膜,长80m,宽8m的单面拱形结构,并在棚上方覆盖高密度遮阳网、棉被,留有上下通风口,制成遮雨效果优良、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栽培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地是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保水性强的农田,每亩施磷酸二氢胺10~50kg;用生石灰50kg消毒,将农田整理成畦田宽0.8-0.9米,过道0.3米的畦田,过道深10~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和喷灌布置是每亩栽培种用量为300-400斤,将栽培种掰成小块后,均匀地撒在畦床上,覆盖3~5cm的土盖住菌种;播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俊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卓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