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亚涛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09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1
一种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活性碳材料制备,精料配制和栽培料配制;其中多孔活性碳材料制备是以木屑为原料,依次通过碱化、中温处理,再与金属盐混合加热,酸化后再高温处理制得多孔碳;再将多孔碳采用硝酸和次氯酸混合液浸泡处理,再洗涤、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食用菌栽培料保水能力强,对水分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促进水分均匀分布;栽培料具有优异的透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食用菌栽培料简化基料配方,栽培料中形成分布均匀的启动机制及促进食用菌生长的营养中心,促进食用菌快速生长,缩短食用菌的生长周期,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收率,并有效避免杂菌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糖类、蛋白类、氨基酸、多酚、碳水化合物等功能性活性物质,因此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例如食用菌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减缓骨质疏松、降血脂血糖功效。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有菌类液体养殖和固体栽培养殖,其中菌类液体养殖方法具有优异的养殖效率,养殖周期段,但是对养殖环境要求极高,容易产生杂菌,污染菌种;固体栽培养殖的养殖周期较长,栽培料中水分由于重力作用下渗,导致水分分布不均匀,且在栽培料混合装袋后,含氧量低,透气性不足、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排出,从而抑制食用菌对氧气的利用,导致菌丝体生长缓慢,子实体发育阶段菌盖发育受阻、菇体畸形、纤细,整体参差不齐,品质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水均匀、透气量高的食用菌栽培料。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栽培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是栽培基料和栽培精料组成,其中栽培精料是多孔活性碳材料与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矿物质营养、生长素和水混合制得,按重量计,多孔活性碳材料30~40份、碳素营养10~20份、氮素营养5~14份、矿物质营养3~8份、生长素0.01~0.2份、水10~22份,其中多孔活性碳是以木屑为原料,依次通过碱化、中温处理,再与金属盐混合加热,酸化后再高温处理制得多孔碳;再将多孔碳采用硝酸和次氯酸混合液浸泡处理,再洗涤、干燥制得。优选的,上述精料是多孔活性碳材料35份、碳素营养19.5份、氮素营养18份、矿物质营养7份、生长素0.05份、水20份。进一步,上述碳素营养为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有机酸,其中有机酸为乳酸、柠檬酸、富马酸或山梨酸;上述氮素营养是纯植物蛋白,上述矿物质营养是氯化钾、氯化钠和磷酸钙,上述生长素是三十烷醇或大丰激素。进一步,上述碳素营养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的质量比为5.5:5:3:3,矿物质营养中氯化钾、氯化钠和磷酸钙的质量比为2:2:3。进一步,所述栽培料中的基料是由40%花生壳、38%玉米芯、20%麦麸、1%蔗糖和1%石膏粉组成,栽培精料占栽培料的5~8%。一种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活性碳材料制备,精料配制和栽培料配制;其中多孔活性碳材料制备是以木屑为原料,依次通过碱化、中温处理,再与金属盐混合加热,酸化后再高温处理制得多孔碳;再将多孔碳采用硝酸和次氯酸混合液浸泡处理,再洗涤、干燥。进一步,上述碱化是将木屑粉碎成1~2厘米,采用浓度为2~3mol/L的氢氧化钠与木屑混合,在70~90℃下保温2~4h,降温后洗涤至中性,氢氧化钠溶液与木屑的质量比为0.5~1.5:1。进一步,上述中温处理是在氮气保护下,碱化后的木屑在300~400℃下保温3~4h。进一步,上述混合加热具体是中温处理后,降温至40~50℃,加入浓度为2~3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升温至120~130℃,保温12~15h,氯化镁溶液和木屑质量比为1.2~2:1。进一步,上述酸化是混合加热后采用0.5~1.5mol/L的盐酸在50~60℃下浸泡1~2h,过滤洗涤至中性。进一步,上述高温处理是在900~1200℃下,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热处理2~4h。进一步,上述混合液浸泡处理是将多孔碳加入1.5~3mol/L的硝酸和0.1mol/L的次氯酸组成的混合液中,在30~50℃下搅拌浸泡3~5h,搅拌速率为200~400rpm,然后过滤洗涤、干燥。进一步,上述硝酸和次氯酸质量比为5~8:1,多孔碳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3。通常情况下,活性碳对于单一吸附质,或者类似吸附质具有较好吸附效果,但是不同的吸附质由于分子大小差异,化学性质差异的存在,活性碳想要同时对不同的吸附质均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改性来改变多孔活性碳材料的孔道结构以及表面官能的性质,从而使得多孔活性碳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均发生改变,使其达到可以同时吸附多种物质的效果。但是在氧化改性过程中,由于氧化剂的作用,使得孔道内的含氧官能团增加,导致微孔孔道堵塞,活性碳比表面积下降,此外,氧化剂的氧化性破坏了介孔和大孔的结构,导致活性碳结构被破坏,出现坍塌,吸附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的活性碳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碳具有大量微孔结构和少量的介孔,在特定温度下,结合特定比例的硝酸和次氯酸混合氧化剂的作用下,使得氧化剂主要作用于微孔结构,微孔被氧化生成含氧官能团的同时,孔道被氧化,孔径一定程度变大,防止了新增官能团堵塞孔道,同时增加了介孔结构的含量,原介孔结构得以保持,不发生垮塌,形成富含微孔和介孔的多孔结构,整体比表面积增加,提高了多孔活性碳材料对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物质、矿物质等不同分子大小、不同性质的物质的吸附能力,达到同时吸附多种物质的能力。进一步,上述精料配制是将所述多孔活性碳材料与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矿物质营养、生长素和水混合制得,按重量计,多孔活性碳材料30~40份、碳素营养10~20份、氮素营养5~14份、矿物质营养3~8份、生长素0.01~0.2份、水10~22份。优选的,上述精料配制是多孔活性碳材料35份、碳素营养19.5份、氮素营养18份、矿物质营养7份、生长素0.05份、水20份。进一步,上述碳素营养为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有机酸,其中有机酸为乳酸、柠檬酸、富马酸或山梨酸;上述氮素营养是纯植物蛋白,上述矿物质营养是氯化钾、氯化钠和磷酸钙,上述生长素是三十烷醇或大丰激素。进一步,上述碳素营养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的质量比为5.5:5:3:3,矿物质营养中氯化钾、氯化钠和磷酸钙的质量比为2:2:3。进一步,栽培料配制是在基料中加入精料,按质量分数计,所述基料是由40%花生壳、38%玉米芯、20%麦麸、1%蔗糖和1%石膏粉组成,精料的添加量占栽培料的5~8%。一种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多孔活性碳材料制备(1)将木屑粉碎成1~2厘米,采用浓度为2~3mol/L的氢氧化钠与木屑混合,在70~90℃下保温2~4h,降温后洗涤至中性,氢氧化钠溶液与木屑的质量比为0.5~1.5:1;(2)在氮气保护下,碱化后的木屑在300~400℃下保温3~4h;(3)中温处理后,降温至40~50℃,加入浓度为2~3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升温至120~130℃,保温12~15h,氯化镁溶液和木屑质量比为1.2~2:1;(4)保温完成后采用0.5~1.5mol/L的盐酸在50~60℃下浸泡1~2h,之后过滤洗涤至中性;(5)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900~1200℃热处理2~4h;(6)将多孔碳加入1.5~3mol/L的硝酸和0.1mol/L的次氯酸组成的混合液中,在30~50℃下搅拌浸泡3~5h,搅拌速率为2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是栽培基料和栽培精料组成,其中栽培精料是多孔活性碳材料与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矿物质营养、生长素和水混合制得,按重量计,多孔活性碳材料30~40份、碳素营养10~20份、氮素营养5~14份、矿物质营养3~8份、生长素0.01~0.2份、水10~22份,其中多孔活性碳是以木屑为原料,依次通过碱化、中温处理,再与金属盐混合加热,酸化后再高温处理制得多孔碳;再将多孔碳采用硝酸和次氯酸混合液浸泡处理,再洗涤、干燥制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是栽培基料和栽培精料组成,其中栽培精料是多孔活性碳材料与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矿物质营养、生长素和水混合制得,按重量计,多孔活性碳材料30~40份、碳素营养10~20份、氮素营养5~14份、矿物质营养3~8份、生长素0.01~0.2份、水10~22份,其中多孔活性碳是以木屑为原料,依次通过碱化、中温处理,再与金属盐混合加热,酸化后再高温处理制得多孔碳;再将多孔碳采用硝酸和次氯酸混合液浸泡处理,再洗涤、干燥制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营养为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有机酸,其中有机酸为乳酸、柠檬酸、富马酸或山梨酸;上述氮素营养是纯植物蛋白,上述矿物质营养是氯化钾、氯化钠和磷酸钙,上述生长素是三十烷醇或大丰激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中的基料是由40%花生壳、38%玉米芯、20%麦麸、1%蔗糖和1%石膏粉组成,栽培精料占栽培料的5~8%。


4.一种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活性碳材料制备,精料配制和栽培料配制;其中多孔活性碳材料制备是以木屑为原料,依次通过碱化、中温处理,再与金属盐混合加热,酸化后再高温处理制得多孔碳;再将多孔碳采用硝酸和次氯酸混合液浸泡处理,再洗涤、干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化是将木屑粉碎成1~2厘米,采用浓度为2~3mol/L氢氧化钠与木屑混合,在70~90℃下保温2~4h,降温后洗涤至中性,氢氧化钠溶液与木屑的质量比为0.5~1.5:1。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亚涛
申请(专利权)人:蒋亚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