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横梁结构、边框及下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22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横梁结构、边框及下壳体,由于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且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从第二端至第一端间隔设置,因此,每个第一安装面与对应的第二安装面连接时,前横梁本体均能与底板结构密封配合,如此,为前横梁本体与底板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供基础。又由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面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安装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有效避免了因其中一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的连接结构发生破损而导致整个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连接均失效,如此,使得底板结构与横梁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高下壳体的气密性,从而保证电池模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横梁结构、边框及下壳体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前横梁结构、边框及下壳体。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技术,形成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核心技术在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决定整车性能。电池模组主要安装在下壳体内,因此,下壳体的结构质量直接影响电池模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传统的下壳体主要包括边框结构与底板结构,其中,边框结构则由前横梁、纵梁及后横梁连接形成。传统下壳体组装过程中,通常采用连接结构,将底板结构分别安装在前横梁、纵梁及后横梁上。然而,这样获得的下壳体,一旦底板结构与前横梁之间的连接处发生破损时,很容易导致下壳体的气密性失效,从而严重影响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前横梁结构、边框及下壳体,使得底板结构与横梁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提高下壳体的气密性,保证电池模组安全、稳定运行。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横梁结构,包括:前横梁本体;与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装设在所述前横梁本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前横梁本体,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安装面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底板结构上的第二安装面。上述的前横梁结构,通过第一安装座,使得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连接。由于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且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从第二端至第一端间隔设置,因此,每个第一安装面与对应的第二安装面连接时,前横梁本体均能与底板结构密封配合,如此,为前横梁本体与底板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供基础。又由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面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安装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有效避免了因其中一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的连接结构发生破损而导致整个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连接均失效,如此,使得底板结构与横梁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高下壳体的气密性,从而保证电池模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在第一安装座上设置两个以上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面,增加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之间的结合力,有利于提高下壳体整体结构强度。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的高度h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胶槽,所述第一胶槽用于灌入胶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止口,所述止口用于与纵梁上的第二安装座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部、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形成所述止口,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安装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横梁本体包括前横梁、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两端的第一斜梁及第二斜梁,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梁、所述前横梁及所述第二斜梁上,所述第一斜梁与所述第二斜梁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纵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梁、所述前横梁及所述第二斜梁为一体化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梁的端部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贯穿所述第一斜梁、所述前横梁及所述第二斜梁。一种边框,包括后横梁、纵梁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横梁结构,所述前横梁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纵梁与所述后横梁连接,且所述前横梁本体、所述纵梁及所述后横梁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装入底板结构。上述的边框,采用以上的前横梁结构,通过第一安装座,使得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连接。由于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且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从第二端至第一端间隔设置,因此,每个第一安装面与对应的第二安装面连接时,前横梁本体均能与底板结构密封配合,如此,为前横梁本体与底板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供基础。又由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面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安装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有效避免了因其中一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的连接结构发生破损而导致整个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连接均失效,如此,使得底板结构与横梁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高下壳体的气密性,从而保证电池模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在第一安装座上设置两个以上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面,增加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之间的结合力,有利于提高下壳体整体结构强度。一种下壳体,包括底板结构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横梁结构,所述底板结构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上述的下壳体,采用以上的前横梁结构,通过第一安装座,使得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连接。由于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且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从第二端至第一端间隔设置,因此,每个第一安装面与对应的第二安装面连接时,前横梁本体均能与底板结构密封配合,如此,为前横梁本体与底板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供基础。又由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面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安装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有效避免了因其中一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的连接结构发生破损而导致整个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连接均失效,如此,使得底板结构与横梁结构之间实现双层以上的连接密封,提高下壳体的气密性,从而保证电池模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在第一安装座上设置两个以上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面,增加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底板结构与前横梁本体之间的结合力,有利于提高下壳体整体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前横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前横梁结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边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前横梁结构与纵梁配合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前横梁与底板结构配合结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前横梁结构,110、前横梁本体,111、前横梁,112、第一斜梁,113、第二斜梁,114、插孔,115、吊耳,116、第一固定孔,117、安装孔,120、第一安装座,121、第一安装面,1211、第一胶槽,122、第一端,123、第二端,124、第一安装部,125、第二安装部,126、止口,200、纵梁,210、第二安装座,211、第三安装面,2111、第二胶槽,300、后横梁,400、容纳腔,500、预装结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横梁本体;与/n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装设在所述前横梁本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前横梁本体,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安装面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底板结构上的第二安装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横梁本体;与
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装设在所述前横梁本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前横梁本体,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安装面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底板结构上的第二安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的高度h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胶槽,所述第一胶槽用于灌入胶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止口,所述止口用于与纵梁上的第二安装座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部、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形成所述止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青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