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59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包括舟体,所述舟体上成型有半圆槽道、设置在半圆槽道下方的真空腔、连通半圆槽道与真空腔的多个线性均布的矩形孔,半圆槽道内设有多个左右方向均布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包括固定连接的基板和吸附板,基板和吸附板形成一个负压腔和一个向下凸起的矩形管,矩形管与负压腔相通,所述矩形管插套并固定在矩形孔内,所述吸附板上成型有多个与负压腔相通的吸附孔;所述舟体上成型有负压接头,负压接头与真空腔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晶圆吸附在隔离板的同一侧面上,可避免相邻两个晶圆之间发生碰撞,可有效避免晶圆在转移过程中的磕碰、破损。

A negative pressure adsorption transfer crystal b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晶舟一般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卡槽,晶圆插套在卡槽内。然而,这种晶圆的存放方式,在晶圆的传送或加工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晶圆件常常会发生碰撞现象,引发晶圆的边缘区域产生缺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它可以将晶圆吸附在隔离板的同一侧面上,可避免相邻两个晶圆之间发生碰撞,可有效避免晶圆在转移过程中的磕碰、破损。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包括舟体,所述舟体上成型有半圆槽道、设置在半圆槽道下方的真空腔、连通半圆槽道与真空腔的多个线性均布的矩形孔,半圆槽道内设有多个左右方向均布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包括固定连接的基板和吸附板,基板和吸附板形成一个负压腔和一个向下凸起的矩形管,矩形管与负压腔相通,所述矩形管插套并固定在矩形孔内,所述吸附板上成型有多个与负压腔相通的吸附孔;所述舟体上成型有负压接头,负压接头与真空腔相通。所述负压腔内设有支撑辐条,支撑辐条的一侧压靠在吸附板上,支撑辐条的另一侧固定在基板上。所述基板的外缘上成型有凸缘,吸附板固定在凸缘上,所述吸附板上固定有两个定位凸条,定位凸条压靠在凸缘的内壁上。所述半圆槽道的两侧端面上成型有多对对称设置的卡槽;所述基板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卡板,每对卡板插套在对应的一对卡槽内。所述卡槽上固定有卡板挡条,卡板的上端压靠在卡板挡条上。所述基板的外壁上还固定有一对加强插板,加强插板插套在半圆槽道上的插孔内。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可以将晶圆吸附在隔离板的同一侧面上,可避免相邻两个晶圆之间发生碰撞,可有效避免晶圆在转移过程中的磕碰、破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去部分隔离板);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吸附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包括舟体1,所述舟体1上成型有半圆槽道11、设置在半圆槽道11下方的真空腔12、连通半圆槽道11与真空腔12的多个线性均布的矩形孔13,半圆槽道11内设有多个左右方向均布的隔离板2,所述隔离板2包括固定连接的基板21和吸附板22,基板21和吸附板22形成一个负压腔201和一个向下凸起的矩形管202,矩形管202与负压腔201相通,所述矩形管202插套并固定在矩形孔13内,所述吸附板22上成型有多个与负压腔201相通的吸附孔203;所述舟体1上成型有负压接头14,负压接头14与真空腔12相通。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负压腔201内设有支撑辐条23,支撑辐条23的一侧压靠在吸附板22上,支撑辐条23的另一侧固定在基板21上。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基板21的外缘上成型有凸缘211,吸附板22固定在凸缘211上,所述吸附板22上固定有两个定位凸条24,定位凸条24压靠在凸缘211的内壁上。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半圆槽道11的两侧端面上成型有多对对称设置的卡槽15;所述基板21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卡板25,每对卡板25插套在对应的一对卡槽15内。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卡槽15上固定有卡板挡条3,卡板25的上端压靠在卡板挡条3上。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基板21的外壁上还固定有一对加强插板26,加强插板26插套在半圆槽道11上的插孔16内。工作原理:将晶圆插套在相邻两个插板2之间,在转移或输送过程中,负压接头14与外界的负压气源连接,外界的负压气源对负压腔201进行抽真空,负压腔201通过矩形管202对每个隔离板2内的负压腔201进行抽真空,负压腔201通过吸附孔203对晶圆形成一个吸附力,从而将晶圆吸附住,从而有效避免相邻两个晶圆发生磕碰。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包括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舟体(1)上成型有半圆槽道(11)、设置在半圆槽道(11)下方的真空腔(12)、连通半圆槽道(11)与真空腔(12)的多个线性均布的矩形孔(13),半圆槽道(11)内设有多个左右方向均布的隔离板(2),所述隔离板(2)包括固定连接的基板(21)和吸附板(22),基板(21)和吸附板(22)形成一个负压腔(201)和一个向下凸起的矩形管(202),矩形管(202)与负压腔(201)相通,所述矩形管(202)插套并固定在矩形孔(13)内,所述吸附板(22)上成型有多个与负压腔(201)相通的吸附孔(203);/n所述舟体(1)上成型有负压接头(14),负压接头(14)与真空腔(12)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包括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舟体(1)上成型有半圆槽道(11)、设置在半圆槽道(11)下方的真空腔(12)、连通半圆槽道(11)与真空腔(12)的多个线性均布的矩形孔(13),半圆槽道(11)内设有多个左右方向均布的隔离板(2),所述隔离板(2)包括固定连接的基板(21)和吸附板(22),基板(21)和吸附板(22)形成一个负压腔(201)和一个向下凸起的矩形管(202),矩形管(202)与负压腔(201)相通,所述矩形管(202)插套并固定在矩形孔(13)内,所述吸附板(22)上成型有多个与负压腔(201)相通的吸附孔(203);
所述舟体(1)上成型有负压接头(14),负压接头(14)与真空腔(1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附式转移晶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腔(201)内设有支撑辐条(23),支撑辐条(23)的一侧压靠在吸附板(22)上,支撑辐条(23)的另一侧固定在基板(2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运秀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业润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