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限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7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限高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和横梁,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电子摄像头,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横梁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所述电子摄像头连接有交通违章系统,所述的交通违章系统分别连接有交通管理中心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连接有显示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交通违章抓拍功能,且通过抓拍照片判断车是否能通过,以此来调节限高架的高度使车辆方便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限高架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限高架。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施工车辆逐渐增多,给交通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大型施工车辆随意抢占车道,给道路特别是高架桥带来极大的伤害,给市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铁路桥梁、公路桥梁、隧道等道路,有些道路限高限行,会提前有限高架,多数通行车辆的司机不清楚自己驾驶车辆的高度,导致车辆不经意的与限高架发生碰撞、刮擦,导致限高架的损坏,并且司机肇事逃逸。根据检索公开号CN208136772U公开了一种限高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横梁和光线感应警示灯;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和所述横梁均为可收缩结构;所述左立柱的底端和所述右立柱的底端均设置在路面上;所述左立柱的顶端和所述右立柱的顶端连接有所述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所述光线感应警示灯;所述光线感应警示灯包括:第一主控芯片,指示灯,光线强度传感器;所述指示灯和所述光线强度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电性连接。该限高架夜间光线条件差的情况下,能发出警示提醒。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限高架是固定的框架结构,这类限高架在使用时,除了在夜间光线不足的条件下发出警告,整个限高架成本较高,而且限高架经常被撞坏,经常更换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智能限高架,具有交通违章抓拍且通过抓拍照片判断车辆能否通过限高架的阈值来调节限高架的高度,使车辆方便通过的效果,减少限高架被撞损坏的次数。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限高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和横梁,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电子摄像头,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横梁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所述电子摄像头连接有交通违章系统,所述的交通违章系统分别连接有交通管理中心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连接有显示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交通违章系统拍摄通过的车辆,交通违章系统将车辆信息传到显示装置,显示装置显示出车辆信息并显示车辆是否违章和车辆的高度,且通过车辆的高度判断能否通过智能限高架,如果车辆的高度超过限高架的标准高度且在限高架的阈值内,信息将传到控制器,控制升降装置调节横梁高度使车辆可通过该智能限高架,并且将违章车辆信息保存,如果车辆高度超过限高架的阈值,显示装置将显示车辆高度且提醒驾驶司机绕路行驶。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交通违章系统包括违章信息处理器和与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子摄像头与所诉违章信息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子摄像头拍摄车辆照片,电子摄像头将信息传至违章信息处理器,违章信息处理器判断车辆是否违章,如果有违章的车辆将该车辆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送至交通管理中心。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和所述的控制器都安装在右立柱设有的主控箱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违章处理器、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和所述控制器安装在主控箱内,方便安装检修,可以做到防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于横梁端部的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横梁上的定位穿孔连接有螺杆,所述定位穿孔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螺杆端部固定,所述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上端均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连接到电机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轴,转轴带动螺杆在螺孔内移动,带动横梁的升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显示装置为室外LED显示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ED显示屏显示车辆的违章情况、车辆的高度和能否通过限高架,室外LED显示屏且使用寿命长,减少维修次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上均设置有稳固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桩固定左立柱和右立柱,加强限高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和所述横梁均涂有反光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智能限高架涂有的反光涂层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醒车辆司机智能限高架的位置,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和所述横梁均为空心金属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金属杆节省成本,安装运输更加方便快捷,不需要大型的起重机辅助作业。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常现在安装的限高架限定的标准高度会比实际能通行的高度低,通过横梁的升降装置来调节横梁的高度,使一些超过了限高架的标准高度且高度在实际能通行的高度阈值内的车辆通过,降低了限高架被损坏的次数。2.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违章信息图片传送到交通管理中心后台,解决传统的交通违章系统由于采用有线传输,造成布线复杂、安装和检修带来不便的问题,不需要信号传输总线,安装和检修都很方便,节省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限高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限高架原理框图。图中,1、左立柱;2、右立柱;3、横梁;4、螺孔;5、定位穿孔;6、轴承;7、螺杆;8、支架;9、电机;10、电子摄像头;11、主控箱;12、显示装置;13、稳固桩;14、升降装置;15、交通违章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限高架,包括左立柱1、右立柱2和横梁3,所述的横梁3上设置有电子摄像头10,所述横梁3两端分别安装有升降装置14,所述升降装置14包括设于横梁3端部的支架8和所述支架8上安装的电机9,所述电机9的转轴穿过横梁3上的定位穿孔5连接有螺杆7,所述轴承6与所述螺杆7固定,所述的左立柱1和右立柱2上端均设有与所述螺杆7相配合的螺孔4,为螺杆7旋转提供动力,电机9带动螺杆7正转,螺杆7会带动横梁3上移,提高通过高度,电机9电动螺杆7反转,螺杆7会带动横梁3下移,所述电子摄像头10连接有交通违章系统15,所述的交通违章系统15分别连接有交通管理中心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连接有显示装置12和所述升降装置14。所述交通违章系统15包括违章信息处理器和与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子摄像头10与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根据电子摄像头10传输的信号,判断车辆是否违反交通规则,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无线传输模块将违章车辆信息传输至交通管理中心,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违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限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柱(1)、右立柱(2)和横梁(3),所述的横梁(3)上设置有电子摄像头(10),所述横梁(3)两端分别通过升降装置(14)连接所述左立柱(1)和所述右立柱(2),所述电子摄像头(10)连接有交通违章系统(15),所述的交通违章系统(15)分别连接有交通管理中心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连接有显示装置(12)和所述升降装置(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限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柱(1)、右立柱(2)和横梁(3),所述的横梁(3)上设置有电子摄像头(10),所述横梁(3)两端分别通过升降装置(14)连接所述左立柱(1)和所述右立柱(2),所述电子摄像头(10)连接有交通违章系统(15),所述的交通违章系统(15)分别连接有交通管理中心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连接有显示装置(12)和所述升降装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限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违章系统(15)包括违章信息处理器和与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子摄像头(10)与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限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违章信息处理器、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和所述的控制器都安装在右立柱(2)设有的主控箱(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辉吴金露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路明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