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2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和用于安装减速带本体的固定螺栓,减速带本体由多个减速带单体和位于减速带本体两端的减速带堵头拼接而成;减速带单体包括底板和安装于底板上的面板,底板和减速带堵头上分别开设有供固定螺栓穿设的固定孔和通孔;减速带本体穿设有沿减速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连接底板和面板的连接杆,底板的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下部分嵌入的第一通槽,且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上部分嵌入第二通槽;具有面板更换操作简单的优点,并且能够针对损坏的面板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带
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使得路过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速度降低。减速带的截面形状一般采用梯形或凸圆弧形,从路面上突起提醒过往的司机要减速,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是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授权公告号为CN2019334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所述减速带由底板和面板构成,面板位于底板上且现场安装时,螺栓穿过底板上的固定孔将底板与地固定在一起,然后再面板与底板粘为一体。底板的邵氏硬度大于面板的邵氏硬度,面板采用由废旧轮胎制成的精细橡胶颗粒为主料,一是利用废旧轮胎为原料,是变废为宝,既节约了资源,又避免了废旧轮胎对环境的污染;二是采用由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构成的减速带,回弹性好,减震效果佳。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减速带安装好底板后,将面板与底板粘为一体,但减速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面板会因为车辆的磨损挤压损坏,因此将损坏面板进行更换,而面板与底板粘为一体,因此面板需要整体更换,而更换未损坏的部分造成浪费,并且整体面板的更换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面板的减速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和用于安装减速带本体的固定螺栓,减速带本体由多个减速带单体和位于减速带本体两端的减速带堵头拼接而成;减速带单体包括底板和安装于底板上的面板,底板和减速带堵头上分别开设有供固定螺栓穿设的固定孔和通孔;减速带本体穿设有沿减速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连接底板和面板的连接杆,底板的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下部分嵌入的第一通槽,且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上部分嵌入第二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带本体安装时,首先将多个底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路面,然后将多个面板一一抵接于底板的表面,此时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对齐且连通;然后将连接杆从已固定的底板一端穿入,使连接杆嵌入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实现面板和底板的安装;再将减速带堵头固定于已固定的面板和底板的两端,将连接杆隐藏,即完成实现减速带本体的安装。当减速带本体使用一段时间后,面板受到多次撞击和碾压损坏后,只需将只需将一端的减速带堵头从路面上拆卸下来,然后将连接杆从减速带本体的一端抽出,使连接杆脱离与第二通槽的嵌接,此时能够直接将损坏的面板取下,更换上新的面板,无需拆卸多余的固定螺栓,也无需拆卸未损坏的面板,具有面板更换操作简单的优点,并且能够针对损坏的面板更换;同时通过插接于减速带本体内的连接杆提高减速带本体的整体性,使各个减速带单体的拼接更加稳定牢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表面的两侧凸出设置有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固定孔开设于两侧凸条的表面,凸条的表面凹陷设置有供固定螺栓的螺母嵌入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面固定有抵触于螺母端面的防滑垫,防滑垫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防滑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板放置于路面,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且固定于路面,然后将螺母旋紧于固定螺栓上,此时螺母嵌入第一凹槽内,并且螺母的端面抵触于防滑垫上,防滑垫上凸出的防滑齿增大防滑垫与螺母之间的摩擦力,使螺母不易松动,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凹槽内的防滑垫起到防止螺母松动的作用,以提高底板与路面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底板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两个第一通槽均位于两根凸条的外侧;且第一通槽一侧向固定孔延伸并且与固定孔连通,第二通槽的一侧延伸至凸条,连接杆的部分侧壁抵触于固定螺栓的侧壁和凸条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槽位于第一凹槽的外侧,将连接杆插入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时,连接杆的侧壁即抵触于已固定的固定螺栓的侧壁和凸条的侧壁,当行车撞击于减速带本体时,连接杆上方的面板作为主要的承受撞击部位,通过连接杆自身的强度提高减速带本体的抗撞击的能力,同时固定螺栓和凸条给连接杆提供一定支撑力,从而提高连接杆的抗撞击性,即提高减速带本体的抗撞击的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第一通槽和第一通槽的横截面均呈T字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杆插入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实现面板安装于底板上;当面板需要更换时,抽出连接杆,使面板的第一通槽脱离与连接杆的嵌接,即脱离限制,此时面板能够直接向上抬起,即从底板上拆卸下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速带单体的一端端面凸出设置有连接块,且另一端端面开设有供相邻减速带单体的连接块嵌入的连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带单体拼接时,使减速带单体的连接块与相邻的减速带单体的连接槽嵌接,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的嵌接使相邻的减速带单体在拼接时保持齐整性有益于连接杆的穿插,并且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的嵌接提高减速带本体的整体性,从而提高减速带本体的抗撞击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面板下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沿减速带单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嵌接槽,嵌接槽内部嵌入有由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弹性体;弹性体的下表面抵触于底板的表面,且弹性体沿减速带单体长度方向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具有泡沫体的质轻、抗冲击性能高、吸能缓冲性能好以及优良的耐磨性等优点,弹性体内部还有大量的微小泡孔,当行车碾压于面板上时,使微孔受到挤压进而被压缩,由于微孔内空气的粘滞性摩擦使微孔实现缓慢压缩,使得弹性体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使减速带本体具有减震的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体位于两根凸条之间,且弹性体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多个沿弹性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弹性卡接块,嵌接槽的内壁开设有供弹性卡接块嵌入的卡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安装完成后,将弹性条嵌入两根凸条之间,当减速带本体受到碾压时,通过两根凸条的定位时弹性体不会产生偏移,以提高弹性条的稳定性;再将面板安装于底板上,需要使弹性体与嵌接槽对齐,并且使弹性卡接块与卡接槽的对齐,然后按压面板,使弹性卡接块嵌入卡接槽内,通过弹性卡接块和卡接槽的连接提高弹性体和面板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根所述凸条相对的侧壁均凸出设置有沿凸条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弹性体的侧壁开设有供连接部嵌入的第二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弹性体时,将弹性体从已固定的底板的一端嵌入,连接部嵌入第二凹槽内,然后推动弹性体滑移,使其端面抵触于相邻的弹性体端面;通过连接部和第二凹槽的嵌接提高弹性体和底板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面板拆卸时将弹性体拆卸,并且通过连接部和第二凹槽的嵌接提高提高弹性体和底板的连接稳定性,结合弹性体与底板的卡接,间接提高底板和面板的连接稳定性,使减速带本体在使用过程中,面板不易从底板上脱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带本体(1)和用于安装减速带本体(1)的固定螺栓(2),减速带本体(1)由多个减速带单体(3)和位于减速带本体(1)两端的减速带堵头(4)拼接而成;减速带单体(3)包括底板(31)和安装于底板(31)上的面板(32),底板(31)和减速带堵头(4)上分别开设有供固定螺栓(2)穿设的固定孔(314)和通孔(41);减速带本体(1)穿设有沿减速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连接底板(31)和面板(32)的连接杆(34),底板(31)的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34)下部分嵌入的第一通槽(317),且面板(3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34)上部分嵌入第二通槽(3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带本体(1)和用于安装减速带本体(1)的固定螺栓(2),减速带本体(1)由多个减速带单体(3)和位于减速带本体(1)两端的减速带堵头(4)拼接而成;减速带单体(3)包括底板(31)和安装于底板(31)上的面板(32),底板(31)和减速带堵头(4)上分别开设有供固定螺栓(2)穿设的固定孔(314)和通孔(41);减速带本体(1)穿设有沿减速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连接底板(31)和面板(32)的连接杆(34),底板(31)的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34)下部分嵌入的第一通槽(317),且面板(3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34)上部分嵌入第二通槽(3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表面的两侧凸出设置有沿底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313),固定孔(314)开设于两侧凸条(313)的表面,凸条(313)的表面凹陷设置有供固定螺栓(2)的螺母嵌入的第一凹槽(315);第一凹槽(315)的底面固定有抵触于螺母端面的防滑垫(316),防滑垫(316)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防滑齿(31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板(31)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317),两个第一通槽(317)均位于两根凸条(313)的外侧;且第一通槽(317)一侧向固定孔(314)延伸并且与固定孔(314)连通,第二通槽(323)的一侧延伸至凸条(3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香莲闫巨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路明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