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桥限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3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桥限高架,其包括两个立柱,立柱顶端套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铰接有摆臂,摆臂靠近固定座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块,立柱开设有滑腔,复位块沿滑腔往立柱长度方向往返滑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外力使摆臂转动,摆臂获得动能,摆臂拉动钢丝绳使复位块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通过复位块释放重力势能实现了摆臂的复位,相较于传统技术手段,摆臂通过钢丝绳拉动复位块,可重复承受多次强力冲击,提高了限高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桥限高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路桥限高架。
技术介绍
车辆经常需要通过大桥、隧道口、人行天桥等类似建筑物,为防止车辆因超高通过上述建筑物而将上述建筑物撞坏的情况发生,很多地区都在距上述建筑物不远的路面设置了拱形的限高架,对行驶车辆进行检测;车辆超高后,限高架可对司机起到警示作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347966U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限高架,包括对称设置于道路两侧的立柱,所述立柱均转动连接有横梁,横梁与立柱垂直连接;两所述横梁平行设置;两所述横梁相对的端部间隔设置,所述立柱内设有转动腔,转动腔内旋转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沿立柱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立柱侧壁设有转动槽,转动槽沿立柱圆周方向延伸设置,转动槽与转动腔连通设置;横梁穿过转动槽后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套设有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转动腔两端部固定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横梁通过扭簧的弹性实现摆动和复位;考虑到限高架的使用环境恶劣,扭簧在受到多次的强力冲击后,会突破扭簧的弹性极限,对扭簧造成不可恢复的形变,横梁的复位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限高架的功能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受多次强力冲击后复位效果良好的路桥限高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桥限高架,包括两个立柱,所述立柱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开设有与底板平行的U型槽,所述U型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平行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铰接有摆臂,所述立柱设有沿立柱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腔,所述滑腔与U型槽底部连通,所述滑腔内滑移连接有复位块,所述摆臂靠近立柱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另一端与复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块重量大于摆臂重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摆臂受到超高车辆的撞击,迫使摆臂绕固定杆做圆周运动,摆臂靠近固定座一端从U型槽中旋出,迫使钢丝绳拉动复位块,复位块沿滑腔向上滑移,避免超高车辆与限高架碰撞而发生交通事故,当超高车辆通过限高架,摆臂失去外力,复位块受重力作用,沿滑腔向下滑移,复位块通过钢丝绳拉动摆臂复位,限高架恢复正常使用状态;外力使摆臂转动,摆臂获得动能,摆臂拉动钢丝绳使复位块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通过复位块释放重力势能实现了摆臂的复位,相较于传统技术手段,摆臂通过钢丝绳拉动复位块,可重复承受多次强力冲击,提高了限高架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座内部与滑腔连通处水平设置有第一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转动连接有定滑轮,所述U型槽内侧壁垂直设置有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二定位轴转动连接有导向滑轮,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导向滑轮和定滑轮,末端和复位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定滑轮可减少钢丝绳在移动过程中与滑腔的磨损,导向滑轮可防止钢丝绳在定滑轮滑槽内横向窜动,增强限高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位块远离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滑腔底部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可加速摆臂的复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下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滑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腔中部开设通孔可以通过通孔往滑腔内添加润滑油,润滑油可减少复位块与滑腔的摩擦损耗。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垂直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与两立柱顶部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梁所在高度为该段路桥的极限高度,当有严重超过限制高度的货车经过限高架时,限制超高货车的通行。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梁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摄像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摄像机,可对违规车辆进行拍摄,提高了限高架使用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腔内嵌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复位块滑移路径上,所述弹性件可控制摄像机的间歇工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机平时处于休眠模式待机,摄像机与弹性件之间通过无线传感技术控制摄像机的间歇工作,在弹性件的顶部设置触碰传感器,摄像机内部设置有协调器和路由器,路由器接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路由器再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协调器,协调器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摄像机工作,同时协调器可以向监控系统传输历史数据;当有超高车辆与摆臂发生碰撞,摆臂从U型槽中旋出,拉动钢丝绳,迫使复位块向上滑移,复位块第一次触碰弹性件,摄像机开始摄像,超高车辆通过限高架,摆臂失去外力,复位块受重力作用向下滑移,第二次触碰弹性件,摄像机十秒后结束摄像工作进入休眠模式待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摆臂一侧设有保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橡胶保护层,当超高车辆与限高架发生碰撞时,橡胶可以缓冲超高车辆对摆臂的撞击。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摆臂与固定杆铰接,当摆臂受到超高车辆的撞击,迫使摆臂绕固定杆做圆周运动,避免超高车辆与限高架碰撞而发生交通事故,设置复位块通过钢丝绳拉动摆臂复位,钢丝绳与复位块可重复承受多次强力冲击,且复位效果良好,提高了限高架的可靠性。通过复位块与弹性件的触碰来控制摄像机的间歇拍摄。附图说明图1是路桥限高架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立柱;11、滑腔;12、通孔;2、底板;3、固定座;31、U型槽;32、固定杆;4、摆臂;41、钢丝绳;42、复位块;43、弹簧;5、定滑轮;51、第一定位轴;52、凹槽;6、导向滑轮;61、第二定位轴;7、横梁;71、支架;72、摄像机;73、弹性件;74、支柱;8、保护层;9、滑槽;1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路桥限高架,包括两个立柱1,立柱1底部设有底板2与地面固定连接,立柱1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7,横梁7两端垂直设置有支柱74,支柱74与两立柱1顶部焊接,横梁7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架71,支架71上设有两个摄像机72;立柱1顶部套设有固定座3,固定座3开设有与底板2平行的U型槽31,U型槽3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2,固定杆32与立柱1平行,其中固定杆32铰接有摆臂4,立柱1内部设有沿立柱1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腔11,滑腔11内设置有复位块42,复位块42与滑腔11沿立柱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同时滑腔11与U型槽31连通,摆臂4靠近固定座3一端设有凹槽52,凹槽52内设有连接杆10,复位块42上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41,钢丝绳41另一端与连接杆10固定连接。当摆臂4受到超高车辆的撞击,迫使摆臂4绕固定杆32做圆周运动,摆臂4靠近固定座3一端从U型槽31中旋出,迫使钢丝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桥限高架,包括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顶部套设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贯穿开设有与底板(2)平行的U型槽(31),所述U型槽(3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1)平行的固定杆(32),所述固定杆(32)铰接有摆臂(4),所述立柱(1)设有沿立柱(1)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腔(11),所述滑腔(11)与U型槽(31)连通,所述滑腔(11)内滑移连接有复位块(42),所述摆臂(4)靠近立柱(1)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41),所述钢丝绳(41)另一端与复位块(42)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块(42)重量大于摆臂(4)重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桥限高架,包括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顶部套设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贯穿开设有与底板(2)平行的U型槽(31),所述U型槽(3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1)平行的固定杆(32),所述固定杆(32)铰接有摆臂(4),所述立柱(1)设有沿立柱(1)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腔(11),所述滑腔(11)与U型槽(31)连通,所述滑腔(11)内滑移连接有复位块(42),所述摆臂(4)靠近立柱(1)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41),所述钢丝绳(41)另一端与复位块(42)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块(42)重量大于摆臂(4)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桥限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与滑腔(11)连通处水平设置有第一定位轴(51),所述第一定位轴(51)转动连接有定滑轮(5),所述U型槽(31)内侧壁垂直设置有第二定位轴(61),所述第二定位轴(61)转动连接有导向滑轮(6),所述钢丝绳(41)依次绕过导向滑轮(6)和定滑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巨丁香莲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路明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