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衬套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47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液压衬套及车辆。其中液压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内芯、主簧、主簧骨架和外管,主簧与外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内设置有减振液,第一腔和第二腔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内芯靠近第一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气腔,和/或,内芯靠近第二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气腔;第一空气腔与主簧之间设置有第一解耦板,第二空气腔与主簧之间设置有第二解耦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空气腔和/或第二空气腔,使在液压衬套受到高频小振幅的振动时,通过第一解耦板和/或第二解耦板的变形,压缩第一空气腔和/或第二空气腔,进而降低高频动刚度值,提高液压衬套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衬套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衬套及车辆。
技术介绍
液压衬套是指相较于橡胶衬套,在橡胶内部封装了一部分液体,用处和橡胶衬套一样,主要用在杆件连接处,如车辆悬架的横臂与车架相连的部分,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在车辆
中,液压衬套压装在副车架或者后主减速器中,用于后主减速器与后副车架的连接。目前的液压衬套只有相互流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能有效为低频大振幅的情况下产生阻尼效果;但是在高频小振幅的振动的时候动刚度值过大,减振效果较差。所以,亟需一种液压衬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衬套及车辆,能降低高频小振幅振动时的动刚度值,提高减振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内芯、主簧、主簧骨架和外管,所述主簧与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设置有减振液,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内芯靠近所述第一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气腔,和/或,所述内芯靠近所述第二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气腔;所述第一空气腔与所述主簧之间设置有第一解耦板,所述第二空气腔与所述主簧之间设置有第二解耦板。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空气腔和所述第二空气腔,所述第一空气腔和所述第二空气腔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主簧与所述内芯、所述主簧与所述第一解耦板、所述主簧与所述第二解耦板、所述主簧与所述主簧骨架之间均硫化连接。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空气腔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解耦板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空气腔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解耦板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解耦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所述第二解耦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均过盈配合。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主簧骨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二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主簧骨架的周向外壁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流道,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流道连通。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芯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中心连线垂直的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起,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凸起。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主簧骨架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对应所述第四凸起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通孔。作为一种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管包括安装段和连接段,所述外管的轴向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段,所述安装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径。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液压衬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内芯靠近第一腔的位置设置第一空气腔和/或在靠近第二腔的位置设置第二空气腔,使在液压衬套受到竖直方向的高频小振幅的振动时,通过第一解耦板和/或第二解耦板的变形,压缩第一空气腔和/或第二空气腔,进而降低高频动刚度值,提高液压衬套的减振效果;另外,在液压衬套受到竖直方向的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第一腔和第二腔内的减振液可以在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内流动,产生阻尼作用。总体上,液压衬套对竖直方向的低频大振幅和高频小振幅均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衬套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移除外管后的液压衬套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衬套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衬套的正视图;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视图。图中:1-内芯;11-第一空气腔;12-第二空气腔;13-第一解耦板;14-第二解耦板;15-第三凸起;16-第四凸起;2-主簧;21-第一腔;22-第二腔;3-主簧骨架;31-凹槽;32-第一通孔;33-第三通孔;34-第四通孔;35-第二通孔;4-外管;41-安装段;42-连接段;43-密封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液压衬套,该液压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内芯1、主簧2、主簧骨架3和外管4,主簧2与外管4之间设置有连通的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内设置有减振液,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内芯1靠近第一腔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气腔11,和/或,内芯1靠近第二腔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气腔12;第一空气腔11与主簧2之间设置有第一解耦板13,第二空气腔12与主簧2之间设置有第二解耦板14。通过在内芯1靠近第一腔21的位置设置第一空气腔11和/或在靠近第二腔22的位置设置第二空气腔12,使在液压衬套受到竖直方向的高频小振幅的振动时,通过第一解耦板13和/或第二解耦板14的变形,压缩第一空气腔11和/或第二空气腔12,进而降低高频动刚度值,提高液压衬套的减振效果;另外,在液压衬套受到竖直方向的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内的减振液可以在相互连通的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内流动,产生阻尼作用;总体上,液压衬套对竖直方向的低频大振幅和高频小振幅均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具体地,主簧骨架3上设置有与第一腔21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32和与第二腔22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35;主簧骨架3的周向外壁上还设置有凹槽31,凹槽31与外管4之间设置有流道,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通过流道连通。在液压衬套受到竖直方向的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减振液能经由流道在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之间流动,产生阻尼运动,实现减振效果。进一步地,外管4的内侧设置有密封橡胶43,密封橡胶43与外管4通过硫化连接,实现第一腔21、第二腔22和流道的密封。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芯1上增设空气腔实现对竖直方向的高频小振幅的振动的减振效果。具体地,内芯1靠近第一腔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气腔11,内芯1靠近第二腔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气腔12,第一空气腔11和第二空气腔12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在液压衬套受到竖直方向的高频小振幅的振动时,通过第一解耦板13和第二解耦板14的变形,压缩第一空气腔11和第二空气腔12,进而降低高频动刚度值,提高液压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内芯(1)、主簧(2)、主簧骨架(3)和外管(4),所述主簧(2)与所述外管(4)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所述第一腔(21)和所述第二腔(22)内设置有减振液,所述第一腔(21)和所述第二腔(22)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n所述内芯(1)靠近所述第一腔(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气腔(11),和/或,所述内芯(1)靠近所述第二腔(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气腔(12);/n所述第一空气腔(11)与所述主簧(2)之间设置有第一解耦板(13),所述第二空气腔(12)与所述主簧(2)之间设置有第二解耦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内芯(1)、主簧(2)、主簧骨架(3)和外管(4),所述主簧(2)与所述外管(4)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所述第一腔(21)和所述第二腔(22)内设置有减振液,所述第一腔(21)和所述第二腔(22)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芯(1)靠近所述第一腔(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气腔(11),和/或,所述内芯(1)靠近所述第二腔(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气腔(12);
所述第一空气腔(11)与所述主簧(2)之间设置有第一解耦板(13),所述第二空气腔(12)与所述主簧(2)之间设置有第二解耦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空气腔(11)和所述第二空气腔(12),所述第一空气腔(11)和所述第二空气腔(12)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2)与所述内芯(1)、所述主簧(2)与所述第一解耦板(13)、所述主簧(2)与所述第二解耦板(14)、所述主簧(2)与所述主簧骨架(3)之间均硫化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腔(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解耦板(13)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空气腔(1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解耦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有刚李锋袁亮李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