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新细胞因子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38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人类分泌性细胞因子NS128,涉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片段的多核苷酸,含有所述多核苷酸的基因工程载体和宿主细胞。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该细胞因子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片段的多肽及多肽的生产方法,以及抑制该细胞因子表达的小干扰RNA。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所述多核苷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或所述多肽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了该细胞因子的多核苷酸或多肽或小干扰RNA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感染、造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病等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MAPK信号途径相关的肿瘤、炎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体外检测所述多核苷酸或多肽的表达水平是否变化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与所述多肽或其活性片段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类新细胞因子及其用途技术领壤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肿癯学、细胞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细胞因子的多核ims多肽、含有所述多核苷酸的载体或宿主细胞、及所述多肽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抑制该细胞因子表达的小干扰RNA.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细胞因子或小干扰 RNA在制备预防和域治疗肿癯、感染、造血功能陣碍、自身免疫病等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 MAPK信号途径相关的肿癯、炎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等,胃豕纹不细胞因子是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Ftmdam節tal Imm咖logy, Fo池EdkioA l卿pp741-774, 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 Hiiladdphia),细胞因子作为小分子的分泌性多肽类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 子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等,目前已知白细胞介素(tatoleukiiUL)、干扰素(interferon, IFN)、集落刺瀲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肿癯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ector, TNF)、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imtag growth foctor,TGF-P)等均是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 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病理反应,细胞因子不仅作用于免疫系 统和造血系统,还广泛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效麂功 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发挥广泛多样的生物学功能是依赖于与耙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因子 受体相结合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而实现的(Cell 1989 May 19; 57(4): 5214; Curr Opin Immunol 1994 Aug; 6(4): 631>635),目前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细胞因子有数十种,每种细胞均有其独特的、起主要作用的生物学活 性,尽管种类繁多、产生细胞和作用细胞多样、生物学活性广泛、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但众多的细胞因宇具有以下共同的特性1、天然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2、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pteio加pism); 3、 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4、为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质常被糖基化 5、细胞因子霱与耙细胞上的髙亲和力受体特异结合后才发挥生物学效应6、生物学效应极强;7、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但多种细胞因子也常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活 性8、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影响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涉及到感染兔疫、 肿癯免疫、自身免疫、移植免疫等诸多方恥9、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生物学作用且不受MHC 限制10、某种细胞因子对耙细胞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细胞因子的局部浓度,耙细胞本身的类型,自分泌方式(即作用于自身产生细胞)和旁分泌方式(paracrine,即作用于邻近的耙细胞);"、 天然细胞因子大多是在,离发挥局部作用12、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 通过合成分泌的相互调节,受体表达的相互调控、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影响而组成细胞因于网络(addidveeffect),也可以取得协同效应(syn,),甚至取得两种细胞因子单用时所不具有的新 的独特的效应,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耙细胞的壩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 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等,1、 免疫细胞的调节剂免疫细胞之间存在铕综复杂的调节关系,细胞因子是传递这种调节 信号必不可少的信息分子,许多兔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 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作用,通过研究细胞因子的免疫网络调节,可以更好地an完整的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并且有助于指导细胞因子作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iological re^onse modifier, BRM)应用于临床治疗免疫性疾病,2、 免疫效应分子在免疫细胞针对抗原(特别是细胞性抗原)行使免疫效应功能时,细胞 因子是其中重要效应分子之一,例如TOFa和TNFp可直接造成肿癯细胞的凋亡(apoptosis):千 扰素ou P、 Y可千扰各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防止病毒扩散UF可直接作用于某些髄性 白血病细胞,使其分化为单核细胞,丧失慈性增殖特性,另有一些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效应细胞而 发挥其功能,如IL-2和IL-12刺激NK细胞与TC细胞的杀肿癯细胞活性,与抗体和补体等其它 兔疫效应分子相比,细胞因子的兔疫效应功能更强,因而在抗肿癯、抗细胞内寄生感染、移植排 斥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3、 造血细胞剌激剂从多,血千细胞到成熟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漫长道路中,几乎每一 阶段都需要有细胞因子的参与,目前的研究表明,CSF和IL 3是作用于粒细胞系造血细胞,M-CSF 作用于单核系造血细胞,此外Epo作用于红系造血细胞,IL-7作用于淋巴系造血细胞,IL4、 作用于巨核造血细胞等等,由此构成了细胞因子对造血系统的庞大控制网络,某种细胞因子缺陷 就可能导致相应细胞的缺陷,如肾性贫血病人的发病就是肾产生Epo的缺陷所致,正因如此,应用Epo治疗这一疾病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多种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已成功地用于临床血液 病,有非常好的发展前囊,4、 炎症反应的促进剂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些细胞因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IL4、 DU6、 IL"8及TOFct等可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 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可直接刺擻发热中枢弓應全身发烧,IL 8同时还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 部位,加重炎症症状,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都可检测到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用某些细胞因 子给动物注射,可直接诱导某些炎症现象,这些实验充分证明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结果,目前己开始利用细胞因子抑制剂治疗炎症性疾病,例如利用IL-1的受 体拮抗剂(IWreceptorantegoiii^IL"lra)和抗TNFa抗体治疗败血性休克、类风湿关节炎等,已 收到初步疗效.5、 其它许多细胞因子除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效应功能外,还参与非免疫系统的一些功能。 例如IL"8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M"CSF可降低血胆圃酵IL4刺激破骨细胞、软骨细胞 的生长IL"6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等,这些作用为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提 供了新的证据,目前利用基芮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因子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RM)治疗肿瘤、造血 障碍、感染等已收到良好的疗效,成为新一代的药物,重组细胞因子做为药物具有很多优越之处。 例如细胞因子为人体自身成分,可调节机体的生理过程和提髙免疫功能,很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 因而疗效显着,副作用小,是一种全新的生物制剂,已成为某些H5t病症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目前已批准生产的细胞因子药物包括干扰素ou p、 t, Epo, GM"CSF, G-CSF, IL-2,正在进行 临床试验的包括IL4、 3、 4、 6、 11, M"CSF, SCF, TGF-P等,这些细胞因子的主要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人细胞因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因子包含与SEQ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有至少70%同源性的多肽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晓彦黄晶马大龙石太平贺鹏飞刘伟高霞石婵奇陆阳张晨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